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产生气泡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2.下列因素中不会对酶的分子结构产生永久性影响的是 ( )
A.过酸 B.过碱 C.高温 D.低温
3.如果酶的数量一定,-VY'I最能确切地反映反应速率与底物(即反应物)浓度关系的是
( )
4.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温度下凝固最快的是
( )
A.00C B.15℃ C.35℃ D.25℃
5.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是 (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紫色 C.溶液呈蓝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6.甲、乙、丙三支分别装有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 mL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甲和丙试管
7.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
8.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ATP不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9.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10.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于 (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
11.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原因是 (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12.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0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是 ( )
A.1:6 B.1:3 C.1:2 D.1:1
13.如右下图所示,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出现的情况是(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VI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14.用黄豆发豆芽,1 kg黄豆可以发5 kg豆芽。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 )
A.变少 B.变多 C.不变 D.先变少后变多
15.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 )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16.用培养液培养3种细菌,让它们在3支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
层。如果此时往3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17.在自然条件下,下列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18.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B.与无氧呼吸的全过程不完全相同
C.释放出的能量较多 D.产物为二氧化碳、酒精或乳酸
19.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会产生CO2的试管是 ( )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核糖体 D.丙酮酸+内质网
20.将一只实验小鼠放人含有放射性墙O2气体的容器内,埔0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
放射性化合物是 (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21.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呼吸作用产生的C0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常被用来判断呼吸分解有机物的种类。根据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反应式计算,此比值应是 ( )
A.0.5 B.1.0 C.1.5 D.2.0
22.在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需要酶参与的是 ( )
A.O2进出细胞 B.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C.细胞吸水 D.叶绿素吸收光能
23.科学家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通过三棱镜的单色光照射水绵,结果是 ( )
A.细菌均匀分布在水绵周围
B.细菌均匀分布在水绵带状叶绿体的周围
c.细菌集中分布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照射的水绵段周围
D.细菌集中分布在黄绿光区照射的水绵段周围
24.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 )
A.O2和C3化合物 B.叶绿体色素 C.H20和02 D.[H]和ATP
25.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下列环境条件符合它需要的是 ( )
A.具有NH3及缺氧 B.具有NH3和氧 C.具有硝酸和氧 D.具有硝酸及缺氧
26.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0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G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27.温室栽培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可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 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
A.增加室内C02浓度 B.适当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28.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
据上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②③④都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B.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呼吸作用产生水
C.反应①②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上述反应均在线粒体内完成
2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30.在右下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 )
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的缘故
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
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02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
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的缘故
二、非选择题
31.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
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0C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申匣温处理10 min(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的 水解。
(2)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8组实验中,当温度为 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 。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 。
(3)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实验操作中,如果不经过步骤①的处理,直接将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是否可以?请解释原因。
32.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该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
(2)该实验中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的
目的是
(3)图中溶液A是 。
(4)酵母菌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其反应式 。
33.下图表示某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点表示植物只能进行 作用,B点表示 与 达
到相等。
(2)上述甲、乙两图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 。
(3)甲图曲线E、F表示20℃和30℃的环境中所得到的曲线,其中表示20℃时光合
作用效率的是 曲线。
34.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右下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0~5 min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o
(3)在5~20 min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
(4)加入少量的NaHC0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
(5)加入NaHC0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释放 mol的氧气。
答案
1.A 2.D 3.B 4.C 5.B 6.B 7.D 8.D 9.B 10.C 11.A 12.B 13.C 14.A 15.D 16.B 17.A 18.D 19.A 20.D 21.B 22.B 23.C 24.D 25.B 26.C 27.D 28.B 29.B 30.C
31.(1)果胶 (2)400C 最大 温度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3)使得酶与苹果泥处于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可以。因为原先果胶酶和苹果泥的温度并不处于实验温度下,这样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2.(1)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2)煮沸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的氧气;冷却不会使酶失去活性
(3)澄清石灰水 (4)CO2 C6H1206→C02+C2H5OH+能量
33.(1)呼吸 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2)光照强度、C02浓度、温度 (3)F
34.(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4)NaHCO3产生C02使容器中的C02浓度增加 (5)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