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阶段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剂 B.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C.酶在催化过程中要消耗自身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A.提供物质 B.提供能量 C.提供场所 D.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葡萄糖 D、A或B
4、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5、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以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它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沉淀是氨基酸
6、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7、下图示酶促反应,甲、乙、丙、丁中属于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A.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B.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马铃薯片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C.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
D.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马铃薯中含有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
9、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除去细胞壁?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 C.盐酸 D.淀粉酶
10、如右图,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浆糊(浆糊的成分是淀粉)。A、C两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清水,B、D两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把四支试管均置于水槽中保温5分钟,分别滴入2滴碘液,其中不变为蓝色的是
11、甲、乙、丙三支分别装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ml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后,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甲和丙试管
12、ATP 分子简式和 10个 ATP 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A.A—P—P~P和10个 B. A—P~P~P和10个
C.A—P~P~P和20个 D. A~P~P~P和20个
13、下列对“ATP转化为ADP”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B.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伴随有能量的贮存和释放
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14、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和贮存能量,从其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靠近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从ATP中脱离和结合 ③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从ATP中脱离 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结合形成ATP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5、ADP转变为ATP需要
A.Pi、酶、腺苷和能量 B.Pi、能量 C.能量、腺苷和酶 D.Pi、能量和酶
16、据测定,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霍利菲尔德平均每次出拳的力量高达200磅,试问能引起如此之高的拳击力量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人体细胞内的ATP B. 饮食中的ATP
C. 人体细胞内的糖类 D. 人体细胞内的脂肪
17、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A.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ATP是生物体内的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18、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
A.形成二氧化碳时 B.形成[H]时 C.形成水时 D.形成丙酮酸时
19、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直接氧化体内有机物 B.在酶的催化下使水分解
C.与反应物中产生的氢结合形成水 D.与有机物中的碳结合形成水
20、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21、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那么,它在这两种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A.1:2 B.2:1 C.3:1 D.1:3
22、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蓄、保鲜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外,还应保持
A.低温、高氧 B.低温、低氧 C.高温、高氧 D.高温、低氧
23、用含18O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24、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25、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和第二阶段
2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27、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28、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9、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30、右图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试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黄素、叶绿素a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D.叶绿素a、叶绿素b
31、将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七色光投射到水绵上,水中的好氧细菌聚集最多的一组光区是
A.红光和黄绿光 B.红光和橙光 C.红光和蓝紫光 D.黄光和蓝紫光
32、自养型生物和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3、如果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2分子共穿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A.12 B.8 C.6 D.5
34、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
A.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 B.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
C.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35、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绿叶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随着层析液从滤纸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四个色素环带,排在最里圈的色素是
A.橙黄色 B.黄绿色 C.蓝绿色 D.黄色
36、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
37、若白天光照充足,下列哪种条件对作物增产有利
A 昼夜恒温25℃ B 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5℃
C 昼夜恒温15℃ D 白天温度30℃,夜间温度25℃
38、如图,将长势相同的四株植物,分别扣在不同颜色的玻璃罩内,并置于同一环境,接受相同水肥和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好和最差的依次是
A ④③
B ②①
C ④②
D ③①
39、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40、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置于0℃至80℃环境中,有机物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催化剂)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清流一中2006~2007学年高一生物试卷
《分子与细胞》阶段测试
(II卷)
40.(7分)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叶肉细胞中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许多相关性。
①图中a是___________;
②a和b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③a和b在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能量的转换器,线粒体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叶绿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全过程)
④叶绿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膜的面积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线粒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膜的面积而增加组织细胞单位时间内产生ATP的量。
⑤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①含有DNA ②产生氧气 ③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④内部含有酶 ⑤具有双层膜 ⑥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⑥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含有基粒
42、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中a-d表示某种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4分)
(1)图中a、b、c、d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分别为 、 、 、 。
(2)①—⑤过程,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 ;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3)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
(4)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 。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人体内的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 ,反应场所是
。
(6)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43、(14分)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阶段,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学能来自____________;这些ATP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阶段,此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__。此阶段的进行 (填需或不需)光
(3)写出能概括A和B两阶段的一个反应式(用(CH2O)表示糖类):
。
(4)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 _ ,产生的ATP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_____。
(5)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C.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D.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6)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7)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
B.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
D.呼吸作用能产生大量ATP,而光合作用却只是消耗大量ATP
(8)A过程为B过程提供了( )
A.[H]和ADP B.[H]和ATP C.O2和ATP D.O2和ADP
44、(5分)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检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
(2) 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
③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 作为指标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
清流一中2006~2007学年高一生物试卷
《分子与细胞》阶段测试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D 3、D 4、B 5、A 6、B 7、A 8、D 9、A 10、B 11、B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C 19、C 20、A 21、D 22、B 23、D 24、A 25、B 26、A 27、D 28、D 29、B 30、C 31、C
32、D 33、C 34、B 35、B 36、D 37、B 38、C 39、C 40、B
二、非选择题
41、①叶绿体 ② 都有双层膜结构 ③ 光能 活跃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④类囊体薄膜重叠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⑤ D ⑥ B
42、(1)丙酮酸 水 水 二氧化碳 (2)①②③⑤ ②③ ①⑤ ③
(3)[C] H2O (4)线粒体 丙酮酸 (5)乳酸 细胞质基质 (6)(略)
43、(1)光反应 光能 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CO2的还原)
(2)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不需
(3)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4) 有氧呼吸 葡萄糖氧化分解 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5)A
(6)C
(7)A
(8)B
44、(5分)(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蛋白酶
(2)①45℃
②75℃时酶的结构已遭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③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
(3)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