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二生物下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及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及答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2.下列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内环境 D.血浆、组织液、淋巴
3.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纯净水 D.蛋白型饮料
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5.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
6.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7.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8.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汽水,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0.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血浆 组织液 淋巴
C.血浆 组织液 淋巴 D.血浆 组织液 淋巴
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2.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 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13. 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14.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1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图2—3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16.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
A.运动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视觉语言中枢
1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18.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
19.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
右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20.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会增加的激素是 (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盐皮质激素 D.生长激素
21.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2.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23.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生长激素
2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2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 )
A.杀伤靶细胞,使之裂解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26.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27.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28.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29、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细胞膜功能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免疫功能与主动运输 B.免疫功能与内吞
C.识别功能与主动运输 D.分泌功能与内吞
30、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 B、唾液 C、溶菌酶 D、B淋巴细胞
31.植物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C 促进细胞伸长 D 促进光合作用
32、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生长素
33.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形成无籽果实。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
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
34.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3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装置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假设暗箱可以转动而盆栽幼苗固定不动,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1周。1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
36.茶农每年秋季修剪茶树的主要目的是
A 使树冠扩大,增加下年采摘量 B 减少养料消耗
C 防止病虫害和冻害 D 除去无采摘价值的枝条,方便采摘
37.图示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图中弯向光源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38. 用放射性核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39.芦苇是我国主要的造纸原料,使用下面哪种激素可以使其增产
A.生长素 B.乙烯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
40.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41.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纵坐标为种群数量,横坐标为时间)
![]() |
4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43.下面哪一描述,不适于种群特征
A.迁入率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丰富度
44.在下面所示的年龄组成示意图中,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
![]() |
45.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46.下面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B. 适于调查植物种群密度
C.适于调查动物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为各样方密度平均值
47.下列哪个图能表示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 ![]() ![]() ![]() ![]() |
48.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A.蛔虫和人体 B.水稻和稻田杂草 C.狮子和斑马 D.根瘤菌和大豆
49.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4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A.50 B.25 C.12 D.96
50.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51、(5分)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中枢是_______________。
(2)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
(3)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
响______________和①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
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52.(12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b、c、f表示的结构分别是___ _、__ __、__ __.
(2)乙图是甲图中____ 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是由 、 、 构成,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为A____B(填箭头)。兴奋在A 、B间传递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e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 _____。当神经纤维的e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 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_______ 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53.(9分)下图是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____________型。
(2)B属于____________型,这类种群的种群
密度会____________。
(3)C属于____________型,这类种群中各
年龄期的个体数目____________。
(4)假设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大量诱杀稻田内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破坏害虫种群的正常____________,从而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__率降低,达到明显降低害虫种群____________的目的,使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的____________类型。
54、(7分)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 细胞①为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2)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 的进一步清除。
(3)右图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它直接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
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
其产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55.(10分)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甲 ;乙 ;丙 ;丁 ;戊
①直立生长 ②向右生长 ③向左生长 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 ,运输方向为 。
(3)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表现为低浓度 高浓度
56.(6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高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B | A | C | C | D | A | D | C | B | D | C | D | C | C | A | D | A | C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B | B | C | C | A | D | C | B | B | C | C | A | D | A | C | A | B | C | C | D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B | A | D | B | C | C | A | B | A | C |
二、非选择题
51.(1)下丘脑下)()()(2)卵巢(3)下丘脑 垂体 反馈调节
52.(1)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感受器
(2)d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A﹥B 神经递质
(3)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局部电流
53.(1)增长型(2)衰退型 下降(3)稳定型 相结稳定
(4)性别比例 出生率 数量 B
54.(1)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细胞 )()()(2)抗体(3)浆细胞 B细胞 体液免疫 蛋白质
55.(1)直立生长 向右生长 直立生长 不生长 向右生长(①②①④②)
(2)尖端 尖端下部 形态上﹥形态下 (3)促进 抑制
56. (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高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B | A | C | C | D | A | D | C | B | D | C | D | C | C | A | D | A | C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B | B | C | C | A | D | C | B | B | C | C | A | D | A | C | A | B | C | C | D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B | A | D | B | C | C | A | B | A | C |
二、非选择题
51.(1)下丘脑下)()()(2)卵巢(3)下丘脑 垂体 反馈调节
52.(1)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感受器
(2)d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A﹥B 神经递质
(3)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局部电流
53.(1)增长型(2)衰退型 下降(3)稳定型 相结稳定
(4)性别比例 出生率 数量 B
54.(1)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细胞 )()()(2)抗体(3)浆细胞 B细胞 体液免疫 蛋白质
55.(1)直立生长 向右生长 直立生长 不生长 向右生长(①②①④②)
(2)尖端 尖端下部 形态上﹥形态下 (3)促进 抑制
56. (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