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2014-5-11 0:35:36下载本试卷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2.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

3.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细胞的抗原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7. 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8.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9.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用HLA表示       

 B.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C.常用AIDS表示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11.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

12.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基粒中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是  

A.NADP+转变为NADPH            B.氧气生成

C.ADP转变为ATP                D.CO2固定和还原

13.NADPH是在光反应中,NADP+接受两个电子和一个H+形成,其电子直接来自

A.激发态的叶绿素a              B.水  

C.叶绿素b                    D.ATP

14.处于激发态的叶绿素a所具有的特点是  

A.具有很高的能量,易得到电子    B.具有很高的能量,易失去电子

C.具有很高的能量,是强氧化剂    D.具有较低的能量,是强还原剂

15.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

B.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只含有四种色素

C.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D.有的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色素

16.21世纪,解决粮食危机,提高粮食产量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总量     B.控制光照,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C.控制CO2供应,提高光合效率    D.控制矿质元素供应,增加光合产物

17.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变过程是 

A.光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B.光能→电能→稳定化学能

C.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化学能D.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18.关于圆褐固氮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独立在土壤中固氮       B.可以独立在植物中固氮

C.菌体外有厚厚的荚膜保护      D.可以分泌生长素

19.自生和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将   

A.大气中的N2转化为NH3      B.大气中的N2转化为NO3-

C.土壤中的NH3转化为NO3-     D.土壤中的NO3-转化为N2

20.有关生物固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氮必须经过生物固氮才能被植物利用

B.土壤中反硝化细菌在氧气不足时,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氮气

C.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外不能固氮

D.圆褐固氮菌不仅有固氮能力,还能够分泌生长素

二、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    )

A. ①→② →③ →④ → ⑤      B. ② → ① → ④ → ③ → ⑤

C. ① →② → ④或① → ③ → ⑤  D. ② → ① → ④或② → ① → ③ → ⑤22.圆褐固氮菌细胞内能够发生的过程是 :

①N2 → NH3        ②NH3 → HNO2              ③CO2+H2O →(CH2O)+O2

④NH3→N2      ⑤NH3→H2N—CH(R)—COOH    ⑥C6H12O6+O2→CO2+H2O+能量

A ①④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23.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

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人量

 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人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受到针刺时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4.以下有关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的说法中有几项是错误的?

①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来自食物中的脂肪

②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但一定有线粒体

③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要完成复杂的动作,仅仅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就已经完成

⑤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⑥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原因是农药诱发害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25.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02条件下,如果突然停止供应C02,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和NADP+的含量变化是

A.升、降、升   B.降、升、降  C.降、升、升    D.升、降、降

26.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B.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

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

27.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28.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光能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的是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面积  ②氮是光合产物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③磷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  ④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2依靠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即细胞2的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30、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别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健康生活

 

正常生活

 
   

       ↑          ↑

全部死亡

 

健康生活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45NHHGB.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控制产生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

    C.A组小鸡存活是H5N1型疫苗和有关基因作用的结果

    D.A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公安县育苗中学2006~2007学上学期年高二第四次月考

生物试题

学号:      姓名:      分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40分。)

31.(5分)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在果实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因施用植物激素而收获的果实被称为“激素水果”。请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促进青少年性成熟的激素主要是       ,它的化学本质是      。能促进植物果实发育和防止落花落果的激素是      。儿童常吃“激素水果”会引起性早熟吗?     。为什么?                                  

31.性激素, 固醇类(脂质), 生长素, 不会, 因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

32.[5分]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刺激”可由哪些因素引起?如       

(2)图中的“激素Ⅱ”和“激素Ⅲ”分别是            。

(3)图中的“(+)”和“(一)”分别表示            

32.(1)寒冷或激动   (2)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3)促进   抑制

33[8分]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    ______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元或肌糖元和                  。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能够抑制BC过程的激素是                

(4)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              

(5)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1h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44.(1)乙 (1分)  (2)糖类消化吸收       主动运输

(3) 转化为脂肪等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4)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1分)(5)(下图虚线所示)(1分)

34.[8分]下图表示动物细胞。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        细胞。它是由           分化而来。分化的原因有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和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的顺序是                     。

(3)若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     ,为什么?

                      

                             

34.1)效应B  B细胞或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2)球蛋白  ④⑤③①  3)不行  抗原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殊结合,与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

35.(14分)科学家发现生长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气孔是关闭的,C4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则不能。

(1)(7分)取自热带不同环境下的甲、乙两种长势良好,状态相似的草本植物,已知甲是C4植物,乙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大玻璃钟罩,完成初步判定乙植物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的实验:

原理:                               

方法:将植物甲和植物乙一同栽种于密闭钟罩下,给予             条件培养。连续若干天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                               

                                     

对结果的分析:                             

(2)(2分)对于以上的分析,用显微镜从形态学方面加以进一步验证。

方法:制作乙植物的叶片过叶脉横切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论:如果视野中看到                      ,则乙是C3植物;如果看到的是                      ,则乙是C4植物。

(3)(2分)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观察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叶片内的位置有何不同,用碘液对叶片染色后制成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绿色微粒,却看不到淀粉粒,这一操作过程的错误是                             

(4)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你对图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光照强度为e、温度为20℃时,如果大棚栽培蔬菜,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原理: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条件下,随着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密闭钟罩内CO2浓度逐渐降低,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生长良好,而C3植物不能

  方法:高温、强光照和干旱

  预期结果:①乙植物与甲植物生长状态相似,②乙植物逐渐枯萎,而甲植物依然健壮

  对结果的分析:若出现第①种情况,乙植物为C4植物;出现第②种情况,乙植物为C3植物

(2)没有“花环型”结构或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有“花环型”结构或维管束鞘细胞中有叶绿体

(3)绿色叶片应该先在热的酒精中脱去叶绿素,再去染色、制片

(4)①光照强度和温度   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③适当提高温度 [ 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