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选修3专题4和专题5测验卷
一、单选题 :2分/题共26分。
1、转基因动物是指
A. 含有可利用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C、本身含有抗体蛋白类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2、把人的抗病毒干扰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嫁接”的成功说明人和烟草共有一套遗传密码
B.“嫁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两者DNA分子的构成物质相同
C.“嫁接”到烟草中的人的看病毒干扰基因将不能再自我复制
D.“嫁接”后的烟草将会产生抗病毒干扰素
3、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下列哪些技术手段
①体外授精技术 ②胚胎移植技术 ③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
④克隆技术 ⑤转基因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在进行骨髓移植时,要选择型号匹配的,其目的是
A、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B、防止其他杂物侵入
C、保证骨髓移植过程顺利进行 D、 同型比异型移植过程方便
5、碳在无际环境与生物群落 间循环的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有机碳 D、碳元素
6、与生态系统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过程是
A、光合作用 B、同化作用 C、细胞呼吸 D、渗透作用
7、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A、动物饲养麻烦、花费功夫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较容易
8、生物圈赖以生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在此项功能中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是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环境污染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10、(2007重庆)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11、荔枝园较易发生严重的虫害。如果荔枝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爆发。这种生态效益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种间关系 B.气候条件 C.土壤条件 D.温度条件
12、科学家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这一现象说明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威胁
⑧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13、(2007山东)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二、多选题(下列题目不止一个正确。3份/题 共27分)
14、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包括
A.生物安全 B.环境安全 C.食品安全 D.伦理道德问题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
16、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
A.开发优质新品种 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 D、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18、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 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19、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种内斗争
20、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A.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D.保护特定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
21、(2007四川)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
|
|
![]() |
三、填空题
23、(8分)来源于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1基因)具有广谱的抗虫特性。但直接把该基因转入农作物后,发现转基因植株中合成的CpT1蛋白质的积累量并没有达到强烈抑制害虫的浓度。于是,科研工作者在体外对CpT1基因进行了修饰,在其两端分别融合了“信号肽”序列和“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CpT1蛋白质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积累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 在此项基因工程中,供体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CpT1基因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称为_________。
(2) 在体外对CpT1基因进行修饰时,首先要用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形成黏性末端。
(3) “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
(4) 当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等转基因农作物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转基因农作物带来的利与弊。
①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8分)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
⑴人类“治疗性克隆”的核心技术是胚胎工程中的___________技术。
⑵“治疗性克隆”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仍然具有___________。相同的胚胎干细胞,“克隆”的结果各种各样,如有的是胰岛细胞,有的是血细胞,有的是心肌细胞,究其本质原因是基因_________的结果。
⑶若将上述技术用于白血病人的骨髓移植,且图中患者是A型血(IAi),提供卵细胞的女性是AB型血(IAIB)的,则骨髓移植成功后患者的血型是______________型。
⑷科学家为何要将患者的体细胞的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而不直接用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________
⑸按上述方法克隆器官在器官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5、(2007山东,11分)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______注入B品种牛的
_________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_____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_____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____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____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___品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个亲本,细胞质来自______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_____(相同,不同)。
26、(8分)下图为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洒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无数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
(1)________点是生物防治的开始点。
(2)在A点开始的防治中,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一方面害虫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看出E点开始的防治方法有何突出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I段种群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认为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生态学种间关系原理再写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不但重视 的保护,更注重 的结合。我国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缺乏 的指导,难以设计出 、
的工程样板,设计缺乏 ,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的 ,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28、(5分)基因检测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问题:①目前人类对基因及结构基因间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
到 的目的是困难的;②基因检测结果本身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 ;③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 。
(2)解决办法:对于基因歧视学习,可以通过 、 、 得以解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BCBAA 6-10 DCCDC 11-13 ACA
二、多选题
14ABC 15、ABD 16、AD 17、ACD 18、BC 19、AD 20、AD 21、ABD 22、ABC
23、(6分)
(1)豇豆细胞(1分) 目的基因(1分) (2)限制性内切酶(1分) (3)DNA(1分)
(4)①可以让人类获得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如蛋白质含量更高、抗逆性更强;打破传统育种界限,如植物表达微生物的抗虫性状等。(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转基因农作物也可能变异成为对人类或环境有害的物种,如抗逆性极强的“超级杂草”会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入的基因可能会导致某种尚不为人知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性状的产生;造成基因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等等。(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4、 (8分)
(1)胚胎于细胞培养 (2)全能性;选择性表达 (3)A
(4)卵细胞体积大,含养分多,并含有控制细胞核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物质(2分)
(5)解决了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2分)
25、11分
(1)细胞核 去核 重组胚胎 子宫
(2)不足,促性腺
(3)动物体细胞核 A 两 雌 不同
26、(8分,第1至5小题每题1分,第6小题2分)
(1)E(1分)
(2)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比例越来越大(1分)
被DDT直接毒死或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被毒死(1分)
(3)不污染环境或有效控制害虫的密度(1分)
(4)引入天敌捕食者后,已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1分)
(5)在害虫不危害农作物的前提下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分)
(6)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引入与害虫的生存环境有相似的要求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2分)
27、(7分)生态环境 与经济、社会效益 定量化模型 标准化 易操作 高科技含量
监测技术支持
28(5分)
(1)预防疾病 心理压力 基因歧视
(2)科学知识传授 伦理道德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