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二生物10月考试试卷

2014-5-11 0:35:40下载本试卷

高二生物10月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通常情况下,下列哪种行为可能会传染艾滋病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C.使用艾滋病患者用过的冲水马桶   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2、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据此判断三位同学中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和丙同学

3、某人曾感染了细菌,当这种细菌再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是

A.造血干细胞→B细胞    B.记忆细胞→浆细胞

C.T细胞→效应T细胞    D.记忆细胞→抗体

4、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      B.抗原性物质      C.抗体      D.自身物质

5、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6、当一个人过度紧张时,会出现手足发凉现象,此时

A.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大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C.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D.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减少

7、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醛固酮的共同点是

A.元素组成相同  B.合成部位相同   C.生理功能相同   D.运输途径相同

8、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其流动方向是

 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9、人体过敏反应中,通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从而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出现荨麻疹。此生理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 – 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10、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速转变为黄色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11、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受损,传出神经和中枢完整,则该左腿将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2、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13、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实验动物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

  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

  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D.下丘脑的活动仍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14、如图所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15、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

1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图乙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 d

17、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18、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19、假定有两种植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个死掉了,另一种生长要好得多。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共生     C.竞争      D.捕食

20、以生态学的观点,解释水稻种植过程过密反而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A.阳光很难照到全部水稻叶子上     B.过度密植作物之间种内斗争激烈

C.种植过密阻碍空气流通       D.过度密植会使害虫大量繁殖

2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22、森林中的动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2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24、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25、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能量越多

2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8、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糠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D.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升高血糖浓度

29、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30、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l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 有利于农田产量增加

B.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C.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

31、(7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最终会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细胞①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5)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B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

32、(8分)下图表示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注: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请分别指出(1)~(8)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         _;(2)          _;(3)         _;(4)        _;

(5)         _;(6)          _;(7)          _;(8)         _。

33、(5分)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图中A表示_________ __ __    的能量,B表示_______          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2) 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      ___

(3)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                                      

34、(6分)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食虫鸟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调查农田中大麦与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并探究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1)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取样方为长和宽各1m的正方形,各样方的统计株数如下表:

样方

1

2

3

4

5

6

大麦

152

148

143

158

143

138

狗尾草

4

7

7

4

6

11

根据上表数据,可计算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麦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为    株/m2

(2)该农田中,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         。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3)上述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        ;该食物网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4)若某一种食草昆虫的食物中,大麦和狗尾草之比是4∶1,则该昆虫增加1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大麦           克。

35、(6)人体首次感染SARS病毒后,进行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的具体过程可用图解表示如下,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细胞名称。

(2)某人感染了SARS病原体却能痊愈,他一定能免除再次被感染吗?       _。你的理由是

                                  

(3)在“非典”流行期间,大学生甲虽然注射了一次SARS疫苗,但随后在感染了相应的SARS病毒后仍然患病;大学生乙在一个月里前后两次注射了SARS疫苗,在第二次注射后的第二天他就感染了相应的SARS病毒,结果不患病。两人出现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是                       

                   _。

36、(8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_________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3) 缩手反射中枢在  ________  ,控制手运动的高级中枢分布在  ________   

(4) 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5) 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神经细胞的   _______  (细胞器)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37、(6分)在2003年春天,有一位35岁的男性感染了SARS病原体。下表显示了该感染者两个星期内体温和体内相应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星  期

体温(℃)

37.0

37.0

36.8

36.8

36.5

37.0

37.5

38.5

39.5

39.0

37.0

37.0

36.9

37.0

抗体水平

变  化

(1)据表推测该男子的正常体温平均约36.9℃,机体感染SARS病原体后的发热源于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机体产热的器官主要有            _和             _,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主要特征是                       

                       _(2分)。

(3)糖尿病人在治疗期间需注射胰岛素而不是口服的原因是                  

              _。

38、(9分)某兴趣小组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作了探究实验。

Ⅰ.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 ×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Ⅱ.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的刻度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   _

                         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_,试解释原因                     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其原因是                 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的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下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将是:                                

参考答案:

31、1)③④  (2)自由扩散  三 (3)②与③成分相比,③中无大分子蛋白质等  (4)尿素、二氧化碳等  (5)核糖体  体液

32、直立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向光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不生长 向右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生长

33、(1) 初级消费者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4、(1)147 群落(2)略(3)蛇 分解者 (4)4

35、(1)T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2)不一定  ①当在短期内被同种SARS病毒感染后可以具有免疫力;②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次感染同种SARS病毒,可能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失活而患病;③SARS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答对2点即可得2分)

(3)第一次注射后机体尚未产生足够的抗体(或第二次注射后机体产生了比第一次更多的抗体)(2分)

36、(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2)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脊髓 大脑皮尺 (4)B神经元持续兴奋 (5)线粒体

37、(1)骨骼肌  肝脏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答对三点得 2 分,答对一点或二点得 1 分)

(3)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在消化道中分解,失去原有功能

38、(1)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或: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

⑵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⑶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加稀释倍数

⑷(3分,第一行1分,每天次数有3次以上得1分;有最后一行平均值得1分)

时间(天) 数量

次数

1

2

3

4

5

6

7

1

2

3

  … … …

平均

⑸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氧等)的变化关系(其他答案合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