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学科上册联考期中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命题人:丁堰中学 黄建华 审核人:丁堰中学 陆小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2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头及答题
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
2.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书写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最合题意。
1.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 |
A B C D
2.假设你流落在不毛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 ( )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因细菌种类不同而不同
4.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5、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与染色体 B、叶绿体与线粒体 C、叶绿体与核糖体 D、线粒体与内质网
6.下列应用不涉及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培育能产生乙肝疫苗的酵母菌 B.培育能生产激素的“超级绵羊”
C.培育高产、优质的“太空椒” D.培育能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7.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 )
A.顶芽↖,根↘ B.顶芽↖,根↙
C.顶芽↗,根↘ D.顶芽↗,根↙
8.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一组激素是 ( )
A.生长素、乙烯 B.乙烯、脱落酸
C.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D.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
B.目前基因工程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得到的
C.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进行表达
D.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10.细菌质粒分子上往往带有一个抗菌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人受体细胞进行检测
C.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1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限制性内切酶只有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DNA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天然质粒就可以用作运载体 D.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12.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 )
①目的基因 ②引物 ③四种脱氧核苷酸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13.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治疗能治疗所有的遗传病
B.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让患者口服一些健康的外源基因
C.基因治疗的主要原理是引入健康基因修复患者的基因缺陷
D.基因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
14.蛋白质工程在设计蛋白质结构时依据是 ( )
A.基因功能 B.蛋白质功能 C.氨基酸序列 D.mRNA密码子序列
15.“工程菌”是指 ( )
A、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菌类自身某些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B、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种类不同株系的菌类通过杂交得到的新细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D、从自然界中选择能迅速增殖的菌类
16.用基因工程改良番茄,使番茄延熟,储存时间长达1~2个月,其延熟基因是 ( )
A、控制番茄成熟的基因 B、花青素代谢基因
C、抗毒素合成基因 D、抗除草剂基因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 ( )
A一条食物链 B种群密度改变的要素
C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8.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目的基因的获取的途径不包括 ( )
A.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B.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C.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D.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获取目的基因
19.农杆菌转化法转移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位置是 ( )
A.Ti质粒上 B.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C.裸露细胞核中 D.存在细胞质中
|
细菌在含青霉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细菌在含四环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
① | 能生长 | 能生长 |
② | 能生长 | 不能生长 |
③ | 不能生长 | 能生长 |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21.蛋白质工程得到的是 ( )
A.天然蛋白质 B.稀有蛋白质
C.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D.肌肉蛋白
![]() |
22.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23.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
A.HindⅢ1个,BamHⅠ2个 B.HindⅢ2个,BamHⅠ3个
C.HindⅢ2个,BamHⅠ1个 D.HindⅢ和BamHⅠ各有2个
24.DNA探针能检测到标本上的: ( )
A.遗传密码 B.遗传信息 C.蛋白质序列 D.细胞结构
二、多选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5.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蛋白质药物的方法之一是将人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再饲养这些转基因动物,从动物乳汁或尿液中提取药物。这一过程涉及 ( )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26.在食物链“A→B→C”中,能量流动逐级减少。其原因包括
A.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
B.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被排出
C.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
D.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被全部固定
27.根据下列哪些信息可从基因文库中得目的基因 ( )
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B.基因的功能
C.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基因的转录产物以及翻译产物的特性
28.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的原因包括 (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 小题,总分为60分)
29.(10分)用联系词把概念之间有意义的联系表示出来的一种图形叫概念图,由概念、连线和联系词组成。联系词和概念能表达一句话或一个观点。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的部分概念图,①~⑨表示有关连线的序号。请据图分析回答:
![]() |
(1)写出图中A、D、E、G、H分别代表的内容: 、 、 、 、
|

形式流动。
(3)若①~⑨表示能量流动的有关连线,则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填序号)开始。图中⑥⑦⑧代表 (生理过程)。
30.(8分)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1)…CTGCA (2)…AC (3)GC… (4) …G (5) G… (6) …GC
…G …TG CG… …CTTAA ACGTC… …CG
(7) GT… (8)AATTC…
CA… G…
请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和_____能连接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样品DNA制备大量DNA的生化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DNA、DNA聚合酶、引物、足量的4种脱氧核苷酸及ATP等。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故DNA数以指数方式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右图所示。
(1)PCR的原理是: ,PCR反应过程中变性、退火、延伸控制的温度分别是 、 、 。
(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样品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
。
(3)请指出PCR技术与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的四个不同之处:
① 。
② 。
③ 。
32、(5分)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是人口自动调控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结合图解原理解释原因,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1)①和②结合能形成③,最重要的是①和②经处理后具有 。
(2)在⑤→⑥过程中,获得抗病基因的金茶花细胞将经历 和 过程后才能形成⑦。
(3)抗枯萎病金茶花的培育成功说明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来自另一种生物的DNA的___________,并具有相同的一套___________。
(4)欲快速培育大量该抗病新品种,应该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转基因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中是否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
原因 。
34.(10分)右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1)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海星和荔枝螺之间的关系是
(2)若海星增加100kg,至少需要消耗海藻 kg
(3)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被它们摄食的生物量相等,一种生物被多个下一营养级生物摄食时被不同种群的摄食量也相等,则荔枝螺增加10kg时,海葵增加 kg
35.(10分)为了研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择“萘乙酸对小麦幼芽及幼根生长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完成了有关实验研究。
[方法步骤]:
①取若干消毒的小麦种子,置于22℃恒温箱中催芽2d。
②取9cm的洁净培养皿6套,编号。分别加入5ml浓度为10、1、0.1、0.01、0.001、0.0001(mg·L—1)的萘乙酸溶液。
③在各皿中放入一张与皿底等大的滤纸,选取已萌动的小麦种子10粒整齐排在滤纸上,再将各皿加盖(不影响呼吸),并置于220C恒温箱中黑暗培养5d。
④测量皿内小麦幼芽及幼根的平均长度,以及根的数目。
(1)萘乙酸对小麦生长的两重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2)请修正上述步骤中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何在每一个培养皿加入10粒种子,而不只加一粒种子呢?
(4)试列表统计不同浓度萘乙酸中小麦幼根生长状况,且能显示萘乙酸调节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