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2

2014-5-11 0:35:44下载本试卷

高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二)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有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2..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3. 下列关于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会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

B.细菌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病毒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C.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

D.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4. 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了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  )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5. 下图表示正反馈及负反馈的过程及其不同点。在正常人体内,以下生理过程属于正反馈的是(  )

 

A.血糖浓度的稳定  B.pH值的稳定   C.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  D.体温的调节

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7. .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8.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9.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

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

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10. 下图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韵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

11. 有两种植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种死掉,另一种生长要好得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A.竞争      B.互利共生   C.寄生     D.种内互助

12.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候鸟南飞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花香引蝶   D.警犬嗅寻毒品

13. 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群落演替  B、外来物种入侵   C.物种进化    D、垂直结构

14.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D.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15.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16.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1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  )

18.若鹿的消耗量为100%,其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鹿的同化量为

A、84%   B、64%     C、16%    D、52%

19. 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种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50.00

下面①---④图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最可能错误的是

文本框: 数量文本框: 数量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①③④

20. 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有毒物质的富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22.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B.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必须通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23. 吞噬细胞参与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24. 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引起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B、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

C、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增强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

25.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可以说明 (     )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26. 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     )

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

27.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     )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28. 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

  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低

  D.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2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B.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

30.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共80分。


31 (9分)人体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①~⑦表示有关生理过程,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C物质名称为           

⑵在④⑤⑥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是          。

⑶若过程③发生在核糖体,产物D包括:有机物是   ,无机物是        。

⑷图中能为①②提供载体的是        过程,可以为①②提供能量的是

         过程(均填图中的序号)。

⑸促进血液中B浓度升高的激素有                   。

⑹现有2molE、1mol乳糖和1molB分别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32.(4分)A~C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周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套上开小窗的暗箱。回答下列各问:

(1)A花盆中的植株的根将向什么方向生长?答:__________________。

(2)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

(4)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

33.  (8分)右图是一坐标曲线图,据图回答:

 
(1)若纵坐标代表一个初级消费者种群,横坐标代表时间,

那么出现AB段的原因是             

(2)若纵坐标代表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那么

B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表示            

(3)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正常人

    饭后的时间,从体液调节角度考虑,出现BC段的主

    要原因是                   

(4)若纵坐标代表植物某一器官的生长情况,横坐标代表生长素浓度的变化,那么,该图反映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34. (10分)乙肝病毒(核酸为双链DNA)感染人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进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上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外,还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其特征是外壳表面含有与致病乙肝病毒颗粒相同的表面抗原,但内部是空心的,不含病毒DNA分子,因此没有传染性和致病力。最早发现空心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颗粒的是美国科学家B.SBlnmberg。这一重大发现为乙肝疫苗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若将乙肝患者的血液经严格纯化,去除杂蛋白和乙肝病毒颗粒后,可获得高纯度的空心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将这种抗原蛋白颗粒制成疫苗,注人人体后,可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为此,B.SBlnmberg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请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是在人体肝细胞的      上合成的。

(2)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可用于制作疫苗,其原因是                  

               

 (3)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是在     细胞中合成的,参与抗体合成的膜性细胞器有                    。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可在     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并释放病毒,随后抗体与病毒结合,这过程包含了              免疫。

(4)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来源是                  

                                    

(5)在自然情况下,乙肝病毒与艾滋病病毒(单链RNA)哪一种更容易发生变异?   为什么?    

                                     (2分)    

35. (7分)实验研究喝 1L 水和 1 L 0 .9%的盐水对于 A 、 B 两组男性尿液产生量的影响,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实验过程中,尿液每 30min收集 1 次,结果如下表(表中时间为1h时,饮入水或盐水)

( 1 )为什么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内的尿液?

                                         

( 2 ) A 、 B 中哪一组喝的是盐水?           ,此组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        ,      激素分泌增加,促进                

( 3 )根据表中数据,说明 A 、 B 两组喝水或盐水后相同的反应是        

                                       ,不同的反应是                                

                                      

36. (11分)为了验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有关步骤及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供选择):兔子若干只、注射器,75%酒精、脱脂棉、含放射性碘溶液、放射性测定仪、0.9%的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和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均不含放射性)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1).取三组兔子,分例标记A、B、C。

   (2).将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后,         

         注射到A、B、C兔子体内。

   (3).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只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并作记录,结果如上图所示:

   (4).4天后,向A组注射适量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0. 9%的生理盐水,向C组注射          

   (5).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只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并作记录。

   (6).请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一个错误(将正确内容写出即可)     

   (7).步骤(4)中B组实验的作用是              

   (8).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            

   (9).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抑制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则兔子血液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10).开始的2d内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升降的原因是             

                            。(2分)

   (11).第二次注射后,三组兔子甲状腺放射量下降的速率不同,原因是          

                                   (3分) 。

37.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我国西南某地区是一个仅有5万多人的地方,患呆小症者竟高达1223人,占全区人口的2.3%,科学工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到:1958年,该地区并未出现过呆小症,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覆盖率在40%以上,自然条件十分良好;后来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0.4%,也就伴随着呆小症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1)毁林开荒与呆小症流行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没有患呆小症的小孩成年后,还可能患的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预防呆小症的继续出现,当务之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现象说明,人对自然界的任何行动,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系统中_______的影响,必须遵循           。

(5)对该地区呆小症流行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事实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8. (6分)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的全面丰收。下图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文本框: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        等微生物作为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率。

(5)若以人为能量的最后消费者,请写出该系统中能量流动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9. (7分)依据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内容,回答问题:

(1)研究人员将Sl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A、B所示。

①Sl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l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下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2分)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

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如图所示。分析右图,回答问题。

①在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

      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

                      

                                    (2分)

  内容

学生

幼苗的质量(克)

第1天

 第30天

   4

  24

   4

  35

 丙

   4

  64

40.(11分)一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三位同学分别在三个相同的花盆里,放入来自同一处的土壤,各植入一株相同的幼苗,其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外部条件,探索不同生长条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1)、甲、乙、丙三位同学通过控制不同温度(乙、丙均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和光照条件获得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请指出最可能的组合形式。

甲:        乙:        丙:      

   (2)、请你利用所给的材料,设计一组实验,得到与乙、丙两位学生相似的的实验结果。(给你如下材料:完全相同的花盆6个、幼苗若干、较大的无色塑料袋和蓝色透明塑料袋各3个、足够的自来水和浇水用具、天平等,假设气温适宜。)

  ①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②请你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表格。(5分)

 

高二生物月考试卷(二)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班别: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共80分。

31.(9分)

(1)                                

(2)          (3)                

(4)                     (5)            

(6)                        

32.(4分)

(1)                                     

(2)                                   

(3)                                   

(4)                                     

33.(8分)

(1)                                    

(2)                                    

(3)                                     

(4)                                   

34.(10分)(1)        (2)                            

(3)                                    

           (4)                         

                             (5)       

                              (2分)

35.(7分)(1)                                     

(2)                                     

(3)                                   

                                      

36.(11分)(2)                                   

(4)                                   

(6)                                    

(7)         (8)                         

(9)                                      

(10)                                   

                              (2 分)

(11)                                    

                              (2 分)

37.(7分)(1)                                    

(2)                                     

(3)                                   

(4)                                     

(5)                                     

(6)                                    

38.(6分)(1)       (2)                                     

(3)                                     

(4)        (5)                         

39.(7分)

(1)①                    

(2)

                                          

                                      

                                     

40.(11分)

(1)                                      

①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②请你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表格。(5分)

 

高二生物月考试卷(二)答案

1-5 CCDDC 6-10 BDDBD 11-15 CAADA16-20 AABAD

21. ABC 22. AB 23.ABC 24.BCD 25.AD 26.BCD 27 ABC28.ABC29.AD30. BC

31. 9分)⑴结构通式略  甘油和脂肪酸  ⑵⑥) ⑶蛋白质     水 

     ⑷③    ④⑤⑥⑦  ⑸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⑹1mol 乳糖、1molB、 2molE(1分)

32. (4分)

(1)根将向受到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生长。

(2)弯向小窗。(3)弯向单侧光源。(4)直立生长。

33. (8分)

(1)食物丰富,天敌较少,气候条件适宜 (2)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3)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

34. (10分)

(1)核糖体 (2)乙肝表面抗原蛋白具有抗原性,但无感染性   

(3)效应B    内质网、高尔基体    效应T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乙肝病毒中的DNA侵人肝细胞后留在肝细胞外的外壳蛋白颗粒(或者答:感染了乙肝病毒的肝细胞损伤后溢出的未组装的外壳蛋白颗粒)

(5)艾滋病病毒。 因为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比乙肝病毒的双链DNA 容易发生改变(2分)

35. (7分)

(1)排除膀胱内原有的尿液对实验现象的影响(或为保证尿液输出量是喝水或喝盐水的结果)(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B组   升高    抗利尿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在喝水或盐水后,两者尿量都在开始时增加,随后减少,2 h后尿量达到最高峰      喝盐水与喝水相比,产生的尿量较少

36. (11分)

(2)、分别取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4)、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

(6)步骤(1)取三组生长状态一致兔子(包括体重、年龄、性别等)(7)对照   

(8)、排除个体差异,避免悠然因素,通过求平均值提高实验准确率。(9)、增加 增加

(10)、甲状腺能聚集身体中的碘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甲状腺放射量增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逐渐释放进入血液,所以甲状腺的放射量降低。

(11)、B组兔子注射了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所以该组甲状腺放射量下降速率最快;C组为对照组;A组兔子注射了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素升高,反馈调节使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故其甲状腺内的放射量还维持较高水平。

37. (7分)

(1)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壤中的碘也随之流失,饮水和食物缺碘,孕妇生下的孩子患呆小症 (2)地方性甲状腺肿 (3)食用碘盐和多吃含碘的海产品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5)土壤的理化性质 (6)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8. (6分)

(1)太阳    (2)桑、稻   

(3)细菌、真菌  分解者    (4)利用率

(5)桑    蚕    鱼    猪    人

39. (7分)

(l)①竞争 ②见下图(2分)

(2)①B;D

②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及环境最大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

40. (11分)

(1)甲:低温、弱光;乙:适温、弱光; 丙:适温、强光。 

(2)步骤一:选取长势相同的幼苗6株,分别称重,记录。然后分别植入花盆中,随机均分为2组,编号为A、B

  步骤二: A组罩上无色塑料袋,B组罩上蓝色塑料袋,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外。

步骤三:定期浇水,一个月后,仔细取出植株,分别洗净称重并记录。

(3)横表头(其中“A、B组”、“1、2、3”、“平均质量”各1分)

纵表头(2分,“实验前”、“实验后”各1分,“净增重”未答不扣分)

分组

A组

B组

1

2

3

平均质量

1

2

3

平均质量

实验前(g)

实验后(g)

净增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