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生物12月考试题

2014-5-11 0:36:07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生物12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特定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间越长

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2.协和医科大学最近发布的一条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校服由于穿着时间长,易受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两天没洗的校服细菌量比每天换洗的校服要多出4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一种,下列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核膜、无各种细胞器

B.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来自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进行分裂生殖

D.组成金黄色葡萄球菌遗传物质的核苷酸有8种

3.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在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时,一定要用另一支试管将提前一天准备好的肝脏研磨液滴入试管中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D.纸层析法分离出的色素,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4.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

A.钙或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影响

B.适宜浓度的钙或硼明显有利于花粉萌发或花粉管生长

C.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的萌发

D.硼对花粉的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

5.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②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③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④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

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系用的“语言”和“文字”⑥所有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6.注射抗流感疫苗可以预防病毒性流感的发生。但是,流感似乎是防不胜防,不断有新的流感病毒出现。这些不断出现并引起流感爆发的新病毒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病毒对新环境适应的结果             D.病毒对疫苗选择的结果

7.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

 


  注:AMP表示一磷酸腺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

    B.完成①、②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ATP

    C.去除“不适用蛋白质”所需要的ATP全部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D.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也可能有必需氨基酸

8.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谷氨酸分解成γ—氨基丁酸和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提取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失去活性

    B.左图的因变量是催化速率

    C.右图催化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酶浓度增大,酶的活性逐渐增加

    D.右图中,当酶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催化反应速率将不再提高

9.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

    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构”属于假说内容

10.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叶玉米杂交的F1代全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81,高茎皱形叶19,矮茎常态叶17,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

    ①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②常态叶与皱形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两对相地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④常态叶与皱形叶性状由细胞质基因决定

    ⑤两对相对性状均由细胞核基因决定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11.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12.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式:先对小鼠的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将胚胎于细胞中的靶向基因改掉;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并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

    B.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C.用限制性内切酶就能完成基因修饰

    D.这项研究为分离定律提供了有力证据

13.对基因组文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B.基因中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

 C.文库的基因是通过受体菌承载的   D.文库中的全部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

14.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A.HindⅢ1个,BamHⅠ2个        B.HindⅢ2个,BamHⅠ3个

C.HindⅢ2个,BamHⅠ1个        D.HindⅢ和BamHⅠ各有2个

15.右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该病易受环境影响,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Ⅱ3与Ⅱ4属于直系血亲

 C.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

16、农业生产中,播种深度影响了种子细胞的呼吸,因而对不同类型种子播种深度要求不同,如花生种子播种时应注意适当浅播,其可能的依据是          

A、花生种子萌发时进行的是有氧呼吸  B、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离地面近,幼苗易出土

C、花生种子中贮存的脂肪较一般种子多,分解时需氧量大  D、花生种子的营养贮藏在子叶中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学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子代类型

双亲全为双眼皮(①)

双亲中只有一个为双眼皮(②)

双亲全为单眼皮(③)

双眼皮数

536

550

单眼皮数

321

553

全部子代均为单眼皮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①可以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且双亲为杂合体;

B、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子代数量553数据是一个错误数据;

C、根据③可以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且双亲为纯合体;

D、根据①可以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且双亲可为纯合体;

C612O6+6O2

 
18.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分别判断: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式子

来表示光合作用。此时希尔(R.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

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

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  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都是希尔反应和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方面的新认识?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而不是CO2

B.H2O被裂解后产生了电子和氢离子,并最后传递给NADP+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两个可以区分开来的过程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还原剂NADPH和ATP

19、现有四种生化样品:水、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三氯乙酸(一种蛋白质变性剂)和碘试剂正确地鉴定出这四种生化样品,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样品号

1

2

3

4

第一步

加三氯乙酸

无变化

混浊

无变化

混浊

第二步

加碘试剂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第三步

取2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保温10分钟,加碘试剂变蓝

取4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保温10分钟,加碘试剂不变蓝

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你认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1水、 2淀粉酶、3淀粉、4蛋白质  B.1淀粉、2蛋白质、3淀粉酶、4水

C.1水  2蛋白质、3淀粉、4淀粉酶  D.1蛋白质、2淀粉酶、3淀粉、4水

2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这是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称为应激性,但不能称为反射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合拢下垂,这既是一种应激性,也是一种向性运动

D.一群猕猴中,绝大多数毛色正常,偶尔有一只白色个体,这是遗传和变异性的反映

二、多选题

21.关于B细胞和T细胞两种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红骨髓产生的,但T细胞需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分别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杀死病原体而发挥免疫作用

    C.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D.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进而发挥免疫作用

22.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休息

与其他物种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A.物种A、B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与物种A、B相比较,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取食了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食物

C.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A开始的

D.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由B至C的传递效率为10~20%

2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24.你到起市或市场里可以看到货架上摆了相当多的蔬菜和水果,下列哪几种蔬菜和水果从生产量的观点看,最接近光合作用的积累量?                    

A.菠菜   B.玉米  C.苹果  D.小白菜

25.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26.用小刀将数只荧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取两支试管,标上甲、乙,各加入2ml水和等量的荧火虫发光器研磨粉末,结果发现两支试管均有短时间黄色荧光出现。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以及分别处理后出现的结果如下: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黄色荧光消失

加入2mLATP溶液,试管中又出现黄色荧光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黄色荧光消失

加入2mL葡萄糖溶液,试液中不出现黄色荧光

由此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不是能源物质             B.荧火虫发光不需要消耗能量

   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D.葡萄糖氧化分解可产生ATP

27.某学者曾做过如图a所示的实验,即在天竺葵的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水和C14-葡萄糖,待充分作用后,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    B.加水是作为试验对照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调运养分有关

D.放射性糖分布不均匀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28.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A.酶与淀粉不能在设置各自温度之前接触      B.缺少温度为37℃的对照实验

C.这两支试管都不应变蓝             D.不能用碘液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29、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推测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磷脂分子   B.蛋白质分子    C.多糖分子   D.核酸分子

30、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切去胚芽鞘尖端后的植物应同时置于单侧光照射或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应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三、非选择题

31.(6分)有关高尔基体的功能,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

(1) Palade与他的同事Caro、Jamieson用哺乳动物的胰腺细胞做同位素标记实验。给动物注射氚(3H)标记的亮氨酸,发现标记的亮氨酸首先出现在粗面型内质网上;标记17分钟后,发现有标记氨基酸的蛋白质出现在高尔基体及其附近的分泌小泡中。

(2) 给大鼠喂食富含脂肪的食物,然后在2~3小时内予以杀死。在肝细胞内发现了400埃左右的脂蛋白颗粒,这些颗粒首先出现在滑面型内质网中,然后进入高尔基体的囊内,并积累于囊的边缘膨大处,最后从高尔基体囊脱离,形成分泌小泡。

(3) 有人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植物一小段时间后,从组织细胞中分离高尔基体,发现其中有新合成的非纤维素多糖。

(4) 大鼠结肠的一种细胞向肠道分泌一种粘液糖蛋白。给大鼠注射3H—葡萄糖后,15分钟内就可以看到放射性物质集中到高尔基体中,20分钟后放射性物质开始出现在粘液糖蛋白中,而4小时后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粘液糖蛋白被排出到肠腔中。

(5) Whalcy等研究玉米根端细胞有丝分裂时,认为由高尔基体分出小泡,这些小泡在赤道板区融合而参加细胞壁的形成。

上述实验证明了高尔基体具有哪些功能?

实验(1)表明高尔基体与          的运输有关;

实验(2)说明脂类的运输需要          的参与;

实验(3)则证明植物的高尔基体能够         

实验(4)说明运输到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和在那里的       合成的           结合在一起,形成粘液糖蛋白。;

实验(5)则证明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        的形成有关。

32.(6分)医院病理室为了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请设计实验:验证新型药物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是否有疗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器材:锥形瓶2个、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箱、培养液、新颖药物X、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消毒后的洁净锥形瓶,标号A、B;分别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肿瘤细胞悬浮液;

   ②在A中加               ,B中加             ,作为对照组;

                              

   ④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数目。

   (2)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①如果A和B中的肿瘤细胞数目差不多,说明新颖药物对肿瘤没有疗效;

   ②                                   

   ③                                    

(3)若上述药物X真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可将其与       连接起来制成“生物导弹”,实现“绿色治疗”。

33.(10分)1905年,E.B.Wilson发现,雌性个体有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与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不同,称之为Y染色体。1909年,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晴的雄蝇。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

  实验一: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产生的F1代自由交配,结果如右下图所示: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的F1代红眼雌蝇与最初的那只白眼雄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

  请分析实验,回答以下各小题:

  (1)从实验一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

          。(1分)

  (2)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填遵循或不遵循)。请写出判断的理由

           (2分)

  (3)在实验一的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解释的,请你参考E.B.Wilson的发现,提出合理的假设:

                            。(2分)

  (4)实验二的预期结果能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吗?     。请用遗传图解并配以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相关基因用A,a表示)(3分)

  

(5)请利用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材料设计一个能验证你的假设的交配方案。(2分)

                          。(只写出交配方式)

34.(5分)三个人X、Y、Z由于车祸被送进医院,为检测其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医生

对他们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

受测试者

将眼睛遮住,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

X

用针刺其指尖

此人能感觉到疼痛,但不将手缩回

Y

用针刺其指尖

此人不能感觉到疼痛,也不将手缩回

让其将手缩回

此人能将手缩回

Z

用针刺其指尖

此人将手缩回,但对触摸及缩手没有意识

  (1)X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是哪部分出现故障?                

  (2)Y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是哪部分出现故障?              

  (3)Z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是哪部分出现故障?              

  (4)综合上述实验,说明:                        

35、(9分)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与“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关的概念:

(1)填写有关内容:

       ②      ③       ④       ⑤      ⑥       

 (2)由A、T、C参与构成的①和⑥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多少种?       

(3)②发生的场所主要为        ;③发生的场所为          

36.(7分)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在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各2分)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在培育中首先要应用_________

      方法;然后用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___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      来实现的。

37.(7分)脑梗死在中、老年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

所引起。由于病变的血管管壁弹性降低,管腔狭窄了或者由于形成血栓,导致供血阻塞,其相关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或者软化,病人常有精神性疾病、痴呆、表达能力障碍等后遗症。  

  2006年8月28日《新民晚报》消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王晓梅和美国Buck研究院老年研究中心副教授Kunlin jin等合作研究表明,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存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人脑中神经元不能分裂增殖。王晓梅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新生神经元是原地产生还是迁移而来,但已经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卒中提供了新的可能。

(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

  成和_____________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_____________,细胞坏死。

(2)神经元的增殖方式为__________,人们通常认为成年人脑神经元不能分裂增殖,是因为这些神经元已经________________。

(3)脑梗塞病人如果出现运动性失语,则大脑皮层受损的可能是语言中枢的_______区。

(4)上述材料指出,研究人员发现在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存在,这为治疗脑卒中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治疗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7分)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O~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右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_________关系。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8分)尽管微生物发酵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但通常它们的生产能力小而且单一,不能胜任大批量的工业生产,于是,科学家们想方设法使它们的“功力”增长几十倍到上百倍,从而成为本领高强的“高级工人”。  

第一种方法是用人工方法让微生物的DNA发生突变。比如在DNA分子的长链中插入或删除碱基,或者把某一碱基换成另一种。然后在这些动过“小手术”的菌种中筛选出符合我们要求的能增加产量的个体。

  第二种方法叫“原生质融合法”。这是将两种具有不同发酵本领的微生物细胞放在一起进行处理,溶解掉细胞壁,让它们的原生质相互融合。等到重新长出细胞壁后,一种新的微生物诞生了。它可以同时具有两种微生物的发酵能力,也可能产生新的本领。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直接转移遗传物质DNA,制备出有超强能力的发酵微生物。以下是 一个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例子:科学家找到两种微生物——草生欧文氏菌和棒状杆菌。当它们共同作用时,可以通过发酵而产生维生素C,后来人们发现,这两种菌在生产维生素C的过程中好象接力赛一样,各自先后承担一段任务:先由草生欧文氏菌将原料发酵成为一种中间产物,随后再由棒状杆菌把中间产物转变为维生素C。科学家把棒状杆菌体内与完成后半段工作有关的遗传物质移人到草生欧文氏菌体内,与它的DNA相连接。经过这种人工改造后培育出的微生物被称为“工程菌”,是发酵工程的主角。

  (1)酿酒过程中最重要的微生物是          ,因此,其大量繁殖必须在密封发酵

       (之前、之后)进行。

  (2)上述第一种方法从遗传学角度看属于哪一类型的变异?             。在自然界中,这类变异有何特点(至少写出两个)?                     

  (3)上述第二种育种方法属于          。所产生的新型微生物,其后代具有什么特点?                          。  

  (4)上述第三种方法所应用的是       技术。经过这种人工改造后的草生欧文氏菌再繁殖,其后代能够                     

40、(9分)高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小学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色盲发病率及耳垂情况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分析回答问题(注色觉正常基因为B,色盲为基因为b;耳垂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b):

表现型

96届

97届

98届

99届

色觉

正常

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

色盲

8

0

13

1

6

0

12

0

耳垂

302

300

411

322

338

248

312

223

110

98

126

111

108

80

102

75

(1)从上述表格中可总结出哪些遗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遗传调查中发现,某男生表现为无耳垂但患有色盲,其父母色觉均正常,该男孩的基因型___________,父亲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患有色盲,其同胞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若Ⅲ7与Ⅲ9婚配,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大约在20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群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男人婚配。他们所有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41(6分)、下表为有关探究酶特性的实验操作

1

2

3

4

5

0.1%淀粉溶液(ml)

1.5

1.5

1.5

1.5

1.5

稀释唾液(ml)

0.5

0.5

0.5

0.5

/

煮沸过的稀释唾液(ml)

/

/

/

/

0.5

1%硫酸酮溶液(ml)

0.5

/

/

/

/

1%氯化钠溶液(ml)

/

0.5

/

/

/

1%硫酸钠溶液(ml)

/

/

0.5

/

/

蒸馏水(ml)

/

/

/

0.5

0.5

37℃恒温水浴5分钟

碘化钾一碘溶液(滴)

2~3

2~3

2~3

2~3

2~3

现象(+表示紫黑色程度)

+++

——

+

+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3、4的实验结果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试管3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1~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4、5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试管5的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