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中毕业班生物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2014-5-11 0:36:07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中毕业班生物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     选择题:(30分,每小题6分)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衰老后,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B、 有的动物细胞内的ATP可能全部来自基质

C、 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能把细胞分成许多小区室,使多种反应互不干扰

D、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释放出的化学递质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2、  由于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获得重大成果,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基因靶向”是指利用细胞内的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下性质,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都能翻译成多肽

B、 一个细胞内所有的基因都要表达,但在表达的时间上各不相同

C、 细胞内的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利用“基因靶向”技术实现DNA重组时需要限制性内切酶

3、  下列有关生物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有大量的代谢产物积累

B、 只要培养基中存在乳糖,大肠杆菌就会合成乳糖酶

C、 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调作用

D、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新陈代谢类型都是自养需氧型

4、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 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

C、 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

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5、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A、 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 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C、 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上

文本框: 相对数量


二、     非选择题:

30、(22分)

(10分)下图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C3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其中A、B、C表示三种化合物,a、b表示两个生理过程。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②C物质既可以作为b过程的还原剂,又为b过程进行提供      

③形成ATP和C物质时需要的能量是由             将光能转换成的电能。

④若将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叶片气孔将逐渐关闭,此时叶肉细胞内B物质含量的变化是        

⑤将改植物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的CO2浓度,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

文本框: CO2吸收速率


若降低光照强度后重新测定,请在原图中用虚线表示出最可能的测定结果。

(12分)植物体所需要的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后,有的仍然呈离子状态,可以转移再度利用;有的形成不能稳定的化合物,可以分解转移再利用;有的形成难溶解的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

①Mg元素是构成叶绿体中        的组成元素,缺乏该元素,植物叶片会呈

         色。

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溶液培养法来探究叶绿体中含镁的色素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还是不稳定的化合物。请帮助他们完成试验步骤和回答有关问题。

试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                            培养夜。

第二步:选取                  的植物若干,平均分成两组,将这两组植物分别置于盛有上述培养液的容器中。

第三步:将两组植物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观察                   ,并做好记录。

预测结果及结论:

如果                                    

                 ,则说明叶绿体中含镁的色素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

如果                                    

                 ,则说明叶绿体中含镁的色素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

31、(20分)

⑴(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物质的转化过程。请回答下列回答:


①   蛋白质分子经a过程形成氨基酸时,所消耗的水中的氢参与形成氨基酸的    

      (填基团)。

② b过程进行时必须首先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是       作用。当人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中的某种细胞产生的        可以促进b过程的进行。

③上图中       过程形成的氨基酸一定是非必需氨基酸。

④ d过程进行的场所在细胞内的       上,此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直接由  

       来决定。

⑵(10分)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做了以下两组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分析回答:

组合序号

杂 交 组 合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色不抗虫

紫色抗虫

白色不抗虫

白色抗虫

1

白色不抗虫(甲)×紫色不抗虫

753

251

762

248

2

白色不抗虫(乙)×紫色抗虫

0

0

1508

1529

 

①上述两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②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出现白色不抗虫和紫色抗虫植株的原因是           

③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白色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            

④若要利用亲本中的棉花品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抗虫棉,最简单的方法是    

        

⑤已知题中所给杂交组合1、2的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的子一代中所有个体全部存活无一被淘汰,则子一代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B

二、非选择题:

30、(22分)

1、(1)(10分,每小题2分)①基质 ②能量  ③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④下降

⑤见下图,起点、拐点、终点均正确为2分,否则为0分

文本框: CO2吸收速率


(2)(12分,除①题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 ①叶绿素  ②试验步骤:第一步: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和缺Mg的完全  第二步:同一品种、且生长健壮,大小、长势相同   第三步:两组植物叶片是否变黄以及变黄的顺序

  预测试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叶片不变黄,缺Mg的完全培养夜中植物基部叶片(老叶)先变黄     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叶片不变黄,缺Mg的完全培养夜中植物幼叶(新叶)先变黄。

31、(20分)(1)(10分,除④题外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 ①氨基和羧基(不全不给分) ②脱氨基  胰高血糖素  ③ c  ④核糖体 mRNA  

(2)(10分,每空2分) ①白色、不抗虫  ②基因重组  ③AaBb、AaBB  ④利用白色不抗虫乙进行自交(只答自交,或白色不抗虫棉自交不给分) ⑤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