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遗传变异育种C级考点配套训练

2014-5-11 0:36:09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遗传变异育种C级考点配套训练

遗传、变异、育种C级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伴性遗传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1.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请问:

(1)双亲中哪一位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未发生正常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请在下表填写此过程中未发生正常分离一方的基因型(用十、—表示)。

细胞名称

遗传标记

1个精(卵)原细胞

1个初级精(卵)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或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4个精细胞或1个卵细胞和3个第2极体

(2)21三体综合征个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它的转录是发生在      中。

(3)能否用显微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症?______。请说明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父亲 (注:表格中对应的单元格答案可以互换)(2)细胞核(3)能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

细胞名称

遗传标记的基因型

1个精(卵)原细胞

+一

1个初级精(卵)母细胞

++一一

2个次级精母细胞或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

一一

4个精细胞或1个卵细胞和3个第2极体

++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层液体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有误差的来源呢?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噬菌体已将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3)a.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4)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是否含有35S.

(5)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该噬菌体,可以得到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3.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建立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                          

②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演绎”过程是                 

                              。                   

③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中,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2)沃森和克里克所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模型。

(3)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                          

请你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是                             

(1)①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性状,比例接近1:1:1:1

③F1的测交

(2)物理 

(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长链上的一个个片段。

4.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和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1)分析甲图,位于Ⅱ1片段上的某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可能与乙图的    (填编号)相符,其遗传特点是                   

(2)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其中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是         (填字母代号)。

(3)根据甲图,该动物与人类在性染色体的形态上的区别是该动物       

(4)假设控制黄毛(A)与白毛(a)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①和②染色体的I片段,某雌性杂合子与雄性杂合子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1)D  只在直系雄性中表现(或限雄遗传)    (2)ABC 

(3)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4)雌黄:雄黄:雄白=2:1:1(或 雌黄:雌白:雄黄=1:1:2)(只答一种情况即可)

5.下图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回答:

 (1)A图所示过程是一种克隆动物的新技术,新个体丙的性状主要取决于       亲本。

 (2)在B图中,物种P发生如图的突变,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原来的      改变成了        。(注: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3)C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         

 (4)D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       。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先出现在       

(5)E图中过程2常用的方法是          。与D图所示方法相比,E所示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1)甲 (2)天门冬氨酸  缬氨酸 (3)多倍体育种 (4)杂交育种  F2

  (5)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大大缩短了育种的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