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题1

2014-5-11 0:36:09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洋葱的体细胞共有16条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一正在分裂的洋葱细胞,然后放入被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其含有的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16           B.64           C32.           D.96

2.一对夫妇基因型是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图(1)为其一种细胞分裂方式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夫妇产生一对双胞胎后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D时期

   B.若该女士在A时期某一DNA分子复制出现差错,则胎儿甲和乙均出现突变性状

  C.甲胎儿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4

   D.该女士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3.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C.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D.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4.一紫茉莉枝条上结籽40粒,形成的幼苗中正常绿色枝13株,花斑枝25株,白花枝2株。产生这些种子所需的花粉来自  (   )

    A.绿色枝条     B.不能确定   C.白色枝条      D.花斑枝条  

5.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密码表:甲硫氨酸  AUG        脯氨酸  CCA、CCC、CCU

      苏氨酸   ACU、ACC、ACA   甘氨酸  GGU、GGA、GGG

      缬氨酸   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这段DNA中的②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这段多肽链中有3个“—CO—NH—”的结构

C.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D.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6.脊神经的背根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入机能;反之,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将脊蛙(只毁脑的活体)某脊神经的背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靠近脊髓的一端)和外周端;再将腹根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和外周端。预期4次刺激的效应器表现依次是(  )       

A.刺激背根的外周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B.刺激腹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C.刺激背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D.刺激腹根的外周端,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7.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有关数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19.3~21.3h

D.0~2h期间,DNA分子始终处于解旋状态

8.某动物的一个极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m个,DNA分子n个,当m不等于n时,它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个数分别为(  )

A.4m与2n    B.2m与4n   C.4m与4n  D.2m与2n

9.膝跳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在胚胎发育中来源于(  )

A.中胚层  B.内胚层  C.外胚层和中胚层 D.内胚层的外胚层

1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4个草履虫细胞,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6h后再稀释4倍,然后作成装片放到相同(放大倍数不变)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16个细胞。由此可推断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   )

A. 1.5h     B.0.5h      C. 1.25h      D. 2h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1.下图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1)C3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发生于叶                   绿体的       中。 

(2)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                    因是什么?

                                              

(3)  点出现的可能是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所造成的。

(4)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什么?                  

(5)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含  量较      。(填写“高”或“低”)

(6)请在右边坐标图中画一条曲线,表示上                图中的HI段(15时至19时)小麦叶肉细胞中C5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设a点为15时的C5含量)。

2.下图是一某生物(该生物共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分裂图像,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二的   阶段(填图中字母)。

(2)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一所示时期时,细胞中含放射性的DNA占总DNA的   %(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

(3)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     。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4)在图二的    期(填图中字母)才能观察到图一所示的图像,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为              

3.科学家发现C4植物合成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必需的酶系。根据下图所示的不完整实验图解分析并回答问题。

(1)①处理的方法是       ;分别用吸管吸取A、B中等量且少量的溶液加入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入一滴碘液,两支试管中的现象是          ,不能在A、B中直接加入碘液,每次取少量溶液多次进行实验的做法遵循了实验设计原则中的          

(2)为证明上述科学家的结论:叶肉细胞中因缺少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根据材料设计实验:A液、B液、酶系稀释液、清水、碘液一瓶、试管两支、吸管一支、移液管两支(1mL)。(每空2分)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