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题(六)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让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其后代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到的植株
A.肯定是纯合子 B.肯定是杂合子 C.肯定是四倍体 D.存在多种可能性
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
A.11/18 B.5/
3.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4.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中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5.图2表示3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变化而发生代谢速度变化。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动物Y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环境
②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③在低于40℃的情况下,三种动物的甲状 腺激素分泌最先达到较高水平的是Z
④在10℃时就发生骨胳肌颤抖的动物是X
⑤寒冷环境下,调节体温的方式是神经调节
⑥南极科考人员应选择Y动物饲养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6.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ATP消耗的是
A.神经冲动的传导 B.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
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
7.某校研究性课题小组研究了黄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和干重的变化情况。他们将1000粒饱满的黄豆种子分成十组,每100粒为一组,在满足其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和矿质养料等条件下,全部正常萌发,现将100粒干重与初始干重比较列表统计如下(“-”表示减少,“+”表示增加,“+”、“-”多少表示量的变化)。试验中黄豆鲜重的变化情况、呼吸强度最弱时的时间及呼吸强度最弱时的主要吸水方式分别是
时间 | 开始时 | 24h | 48h | 72h | 96h | 120h | 144h | 168h | 192h | 216h |
干重 | - | ―― | ―― | - | + | ++ | +++ | ++++ |
A.增加一减少一增加;24h后;渗透吸水
B.先减少后增加;144h后;渗透吸水
C.依次增加;开始时;吸胀吸水
D.增加一减少一增加;开始时;渗透吸水
8.乙图是甲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而得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 | |||
A.如将甲装置中的大豆换为甘蔗,乙图12时对应的点应向上移动
B.如该植株培养液中缺Mg,那么a点应向右移动
C.a→b段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C02
D.小室内O2总量最大时刻是16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
9.在粮食作物中,水稻是C3植物,高粱是C4植物。育种工作者利用射线照射水稻种子,欲从中筛选出在低CO2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的水稻品种。
①请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具和方法,设计筛选的过程,预测可能的试验结果并解释:
第一步:在盛有完全营养液的容器中分别栽入高粱和经射线处理过的水稻幼苗(两种植物苗是等量的);
第二步:将水稻幼苗和高粱幼苗种在同一密闭透光的环境中
第三步:在连续光照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在同一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
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结果:高粱苗生长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结果的解释:
高粱是C4植物,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水稻是C3植物,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射线的照射可能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不断筛选即可获得所需品种。
②上述实验方法也可以用于鉴别某未知植物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除此方法外,鉴别C3、C4植物的方法还有:直接做植物叶片横切临时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后,取叶片脱色并用碘液染色处理,然后做叶片横切的临时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形成的部位。
10.下列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所做的一组实验。
请分析:
⑴ 下图所示实验过程最能证明的是 。
⑵ 将一枝黑藻放在水中,如右上图示,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测定光合作用的强度变化。本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⑶ 现补充如下药品及器材: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显微镜、NaHCO3溶液、清水、乙
醇、碘液,请帮助设计(补充完成)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① 观察(评价)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A装置中的黑藻的叶绿体呈蓝色,B装置中的黑藻的叶
绿体呈淡黄色。
④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1.限制内切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I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II的切点。用上述两种酶分别切割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I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II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③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
12.(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搏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 白色蛾 | 黑化蛾 | ||||
释放数 | 回收数 | 回收率 | 释放蛾 | 回收数 | 回收率 | |
污染区 | 64 | 16 | 25.0% | 154 | 82 | 53.2% |
非污染区 | 393 | 54 | 13.7% | 406 | 19 | 4.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 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 大于 、 大于 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