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年级理综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
B、光反应产生NADPH时,电子的传递是单方向性的
C、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基因突变是单方向的
2.阴雨连绵的天气使得雨水浸泡了白菜菜地,下列生理作用因此不会降低的最可能是( )
A、白菜根部吸收的:Ca叶中的Ca2+
B、白菜土壤中的K+白菜中的K+
C、微生物:NH3HNO3
D、微生物:NO2—N2
3.人类的眼睛白内障(C基因)、松脆骨骼(F基因)都为显性遗传,且C、F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男人骨骼正常,但有白内障,而其母眼睛正常。若娶一个有白内障又松脆骨骼的女人,但其父眼睛、骨骼都正常。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夫妇生第一个小孩,眼睛正常但为松脆骨骼的机会是3/8
B、此夫妇生第一个小孩,有白内障但骨骼正常的机会是3/8
C、此夫妇生第一个小孩.眼睛、骨骼都正常的机会是1/4
D、此夫妇生第一个小孩,有白内障且松脆骨骼的机会是1/4
4.常利用会产生荧光的颜料对DNA进行定量分析,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细胞内荧光物质的含量变化。(以I,II,Ⅲ,IV,V标示不同时期)请将下列细胞分裂过程1-5不同时期的名称,与下图的罗马数字编号进行正确的配对(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已分裂)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A、①-Ⅱ ②-Ⅳ ③-Ⅴ ④-Ⅲ ⑤-Ⅰ
B、①-Ⅰ ②-Ⅱ ③-Ⅲ ④-Ⅳ ⑤-Ⅴ
C、①-Ⅴ ②-Ⅳ ③- Ⅲ ④-Ⅱ ⑤-Ⅰ
D、①-Ⅰ ②-Ⅱ ③-Ⅳ ④-Ⅲ ⑤-Ⅴ
5.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基质的功能不同
B、二者基质所含的有机化合物不同
C、C6H12O6→CO2只在线粒体中进行,CO2→C6H12O6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D、二者在其主要生理过程中都需要水和产生水
30、(20分)(一)某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六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七星瓢虫、草蛉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花喜鹊、麻雀以草蛉、红蜘蛛、蚜虫为食。请回答:
(1)从生物因素方面分析,花喜鹊和七星瓢虫属于 关系。
(2)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为了保护古树,在古树上额外多放了一些古树上已有的一种小虫子,这种小虫子最有可能是上述动物中的哪一种? 。增放这种小虫有什么好处?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写出该小虫为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
(3)上述所列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为什么? 。
(二)用酵母菌酿造啤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发酵结束后啤酒酒精含量最高为8%。
(1)上述酵母菌酿造啤酒的主要阶段中的“通气培养”要求通入 空气。
(2)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呈 型。
(3)酵母菌产生酒精的调节方式是 。
(4)请在右图中画出接种后,发酵罐中O2和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式的曲线:
31、(22分)为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步。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1)土壤浸出液:将取白花盆的土壤放入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2)试管;(3)烧杯:(4)淀粉糊:(5)蒸馏水;(6)斐林试剂;(7)碘液;(8)量筒:(9)酒精灯等。
(二)实验步骤:下面写出了实验的第一步,请你完成后面的步骤
(1)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加入 。在A烧杯中加入30mL 作实验组,B烧杯中加入 作对照组。
(2)
(3)
(4)
(三)请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对应的结论: (提示:可设计表格表达)
第一种可能结果及结论 | 第二种可能结果及结论 | 第三种可能结果及结论 | |
结论: | 结论: | 结论: |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选项 | D | D | B | A | C |
30、(20分)(一)(1)竞争(2)七星瓢虫; 进行生物防治害虫,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
(3)不能 缺少分解者。
(二)(1)无菌(2)J(3)酶活性的调节
(4)
31、(20分)(二)(1)等量淀粉糊, 土壤浸出液, 30ml蒸馏水
(2)在室温下放置若干天(一段时间)后,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0ml,另取两只试管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0ml。
(3)在A1、B1中分别加入碘液,A2、B2中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煮沸。
(4)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三)
第一种可能结果及结论 | 第二种可能结果及结论 | 第三种可能结果及结论 | |
A1 | 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B1 | 变蓝 | 变蓝 | 变蓝 |
A2 | 砖红色 | 砖红色 | 不出现砖红色(呈蓝色) |
B2 | 不出现砖红色(呈蓝色) | 不出现砖红色 | 不出现砖红色(呈蓝色) |
| 结论:土壤浸出液将淀粉部分分解。 | 结论:土壤浸出液将淀粉全部分解。 | 结论:土壤浸出液没有将淀粉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