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题

2014-5-11 0:36:10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题

.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1)(2)(5)                  B.(2)(4)(5)  

 
    C.(1)(3)(4)                  D.(1)(2)(4)

2. 下列对甲—丁图的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Ⅱ和Ⅰ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慢,是因为温度低,酶活性降低

  B.乙图中,影响曲线AB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C.丙图可表示酵母菌在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D.丁图中,曲线BC段的生理效应是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

1,3,5

 
3.下列符合右图所示含义的是     (  )

    A.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4.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涉及                (  )

  ①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②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③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④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某海洋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保持在40℃左右,现将

其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测定细胞在不同温度下耗氧速率,并绘出相应的曲线。该曲线应为(  )

 
   

30.(20分)甲状腺产生的激素与垂体产生的激素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又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设计了如下方案:

1.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同性别的大白鼠平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分别注射等量并适量的133I注射液。

2.定时测定各组血清中观测指标的放射量,结果都正常基本相同。

3.一段时间后,A组: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B组: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C组:注射过量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D组:注射生理盐水。

4.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血清中观测指标的放射量。

(一)简要叙述该实验原理:

(1).碘是合成       激素的原料,给133I能形成         ,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观测指标。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                         

(3).当注射过量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后,                    

(二)预期最可能的结果并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1).预期结果(观测指标放射量的变化):

A组:                     

B组:                     

C组:                     

D组正常。

(2).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你认为,比较            组实验结果,能证明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比较           组实验结果,能证明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又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1.(22分)回答下列两部分内容:

Ⅰ:当某种细胞成为另一细胞或抗体或化学物质的攻击目标或作用对象时,前者就被称为是后者的靶细胞。以下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则靶细胞主要指            ,胰高

血糖素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

             

  (2)若细胞2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那么靶细胞可为         细胞。

  (3)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

含量为130mg/dL时,下丘脑可通过细胞3

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

泌胰岛素,这说明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方式为          。           

  (4)如果细胞1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     。请简

要说明理由                               

Ⅱ:菲尔和梅洛因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i),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的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             。(2)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交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        过程受阻。

(3)根据上图信息,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要使基因“沉默”,条件是RISC上有  

(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5)研究发现,某基因上碱基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若有一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而其子代的性状并未发生改变。请作出合理的解释:    

                                      

陆川县中学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1  D  2 B  3 B   4 D   5 C

30.(20分)(一)(1).甲状腺(2分), 133I—甲状腺激素(2分)

(2).影响甲状腺分泌133I—甲状腺激素,当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发生变化时,血清中的133I—甲状腺激素含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3分)

(3).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下降,血清中的133I—甲状腺激素含量随之下降(3分)

(二)(1).预期结果:

A组:升高(2分)B组:降低(2分)C组:降低(2分)

(2).比较结果得出结论:A、 B、D;(2分)   B、 C、D (2分

31、每空2分!

Ⅰ (1)肝脏细胞 糖蛋白  (2)垂体细胞(或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3)神经——体液调节 

  (4)能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时,会抑制垂体细胞分泌促甲腺激素的活动

Ⅱ (1)核糖核苷酸  (2)翻译

  (3)能与mRNA互补配对的碱基(若核苷酸)序列

  (4)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5)(写对以下任何一种解释即给分)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该基因没有突变;②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它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可分别写改变发生在内含子、非编码区、非基因片段);③若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④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⑤根据密码子的兼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⑥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其余合理答案也行)

理科综合生物答题卡(3月26日)

班别       坐号     姓名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30、(一)(1)                     

(2)                          

(3)                          

(二)(1).预期结果(观测指标放射量的变化):

A组:                      

B组:                     

C组:                     

 (2)                        

31、Ⅰ(1)                   

(2)            。(3)             

(4)                         

                  

Ⅱ(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