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级生物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Ⅱ卷的第38题和39题为选做题。
考生注意: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共7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合成时,不需要氮源的是( )
A.三磷酸腺苷 B.酪氨酸酶 C.脂肪酸 D.核酸
![]() |
|
A.A处丢失T/A B.B处T/A变为C/G
C.C处T/A变为G/C D.D处G/C变为A/T
3.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是一致的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4.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下列结构中糖含量最高的可能是( )
A.叶绿体内膜 B.线粒体膜 C.细胞膜 D.内质网膜
5.以下几类细胞分裂时观察不到纺锤体的是( )
①细菌细胞 ②根的分生区细胞 ③蛙红细胞 ④蛙的次级精母细胞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农业生产上拟定运用激素培育无子黄瓜的方案,一般无需考虑( )
A.植物激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B.施用的时期和方式
C.处理的部位 D.对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
7.将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CCDd的两棵植株的一定数量花粉除去细胞壁后,放入试管中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只考虑2个细胞间的融合),可以得到不同基因型的融合细胞种数为( )
A.3
B.
8.下列物质中,在发挥作用后不会立即被破坏而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 )
A.乙酰胆碱 B.抗体 C.激素 D.载体蛋白
9. DNA 聚合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的物质是( )
A .氨基酸 B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C .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废物 D .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10.全世界每年有成百上千人由于误吃毒蘑菇而死亡,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8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大约是( )
A. 1024 B.
11.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且具有流动性
C.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起识别作用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12.右图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1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4.高等动物随着胚胎发育,仅有少数细胞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器官的能力,这类细胞称为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下图中最能完整显示正常机体内干细胞基本特征的是( )
![]() |
15.某学生利用溶液培养法验证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在没有铁元素的培养液中,植物会表现出缺绿的症状;如果加入铁元素,该症状消失。由此材料可以做出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Fe元素是植物合成叶绿素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
B.缺绿病症是由于细胞缺少Fe离子的载体
C.Fe元素是植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大量矿质元素
D.细胞内线粒体供能不足时会影响Fe元素的吸收
16.有人用藻类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闪光试验。在光能量相同的情况下,一种用连续光照;另一种用闪光照射,每两次闪光间隔一暗期。两者光照总时间和实验时间相同。预计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大于0
C.前者小于后者 D.前者等于后者,小于0
17.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18.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Q1 ,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min 后的产热速率为Q2 ,散热速率为Q2′,则( )
A.Q1 = Q1′< Q2 = Q2′ B.Q1 = Q1′< Q2 > Q2′
C.Q1 > Q1′, Q2 > Q2′ D.Q1 < Q1′, Q2 > Q2′
19.科学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某些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 )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同时标记H2O和CO2后的实验结果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被同化的途径
D.用含有35S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0.图甲中①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②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乙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 )
![]() |
|
二、多选题:(每小题有多个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21.下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可以表示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分子的复制
B.bc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中期
C.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
D.此曲线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过程
2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直接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3.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4.己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 )
A.12 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2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A液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
膜结构
26.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 和 RNA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有线粒体的细胞总进行有氧呼吸
C.细胞分化会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出现差异,从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
D.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27.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
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28.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的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用于在鲸的骨髓里“挖掘”,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蠕虫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B.附肢中的这些细菌如果放在一个富氧的环境里,其数量的增加速率将会大大提高
C.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态学中属于互利共生
D.附肢中的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29.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P处施加一强刺激,假定经过一定时间T测得图中各点的动作电位,其时间可能值记作Ta、Tb、Tc、Td、Te(对应各点);又测得a、b、c、d、e各点距刺激点神经纤维总长分别为Sa、Sb、Sc、Sd、Se。若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上传导的速率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 |
A.(Se- Sd)·(Td - Tc)=(Sd- Sc)·(Te - Td)
B.Sc·Tb=Sb·Tc
C.Sb·Td=Sd·Tb
D.(Se - Sd)·(Ta - Tb)=(Sa - Sb)·(Te -Td)
30.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
A.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B.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肿瘤的治疗 D.花粉离体培养
第Ⅱ卷(共80分)
二、简答题(共80分)
31.(9分)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它的结构简式如下。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作_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肽。
(3)该化合物有_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不同种类氨基酸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不同。
(4)脑啡肽的合成是采用了蛋白质工程技术,这是生物学发展在__________水平上的又一突破。
32.(9分)请阅读下列文字:在食用苹果、梨时,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极像生锈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不是生锈,是植物的这些细胞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它所催化的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
(1)上段文字中“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你联想到学过的什么知识?即分开存放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_________的缘故。这种“分开存放”的现象也表明细胞的这种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由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决定的。
(2)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活性可加工制作商品。请试回答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____________关键过程(提示:红茶颜色为褐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试回答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____________关键过程(提示:绿茶颜色为绿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14分)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对生物界的繁荣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Ⅰ.下图表示某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1)图中M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60℃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
(3)在20℃~40℃范围内,若光照强度突然降至很低时,植物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
Ⅱ.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常采用“半叶法”,其原理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剪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B)则留在植株上,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过一定时间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分别烘干称重,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单位:mg/dm2·h) 。
实验步骤如下:
(1)选择测定样品:
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如叶片在植株上的部位、叶龄、受光条件等)若干片,用小纸牌编号。
(2)叶子基部处理:
为了使实验数据准确,必须设法使所选定的叶片中的____________无法外运也不能从其他部位运入,但又不影响_____________的供应。为此必须破坏叶柄的韧皮部(筛管),但又不能伤及木质部(导管)。
(3)剪取样品
按编号次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的一半(即A部分)(不剪下主叶脉),按编号顺序置于湿润的环境中,贮于暗处。经过5小时后,再依次剪下另外半叶(即B部分),同样按编号置于湿润环境中,两次剪叶的速度应尽量保持一致。在实验过程中,还应尽可能使光下和暗处的温度保持一致。
(4)称重比较
将各同号叶片之A、B两部分按对应部位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放上已知面积的方形金属模板,用刀片沿金属板的边缘切下两个方形叶块,分别烘干至恒重,称重(分别记为WA、WB)记录。
(5)请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假设实验选定的叶片为4片)(4分)
(6)△W=WB-WA,则△W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设每次截取光照下的叶片面积为d,每次光照时间为t,则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K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4.(7分)燕麦颖色的控制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只要有黑色素存在就无法区分有无黄色素,只有在无黑色素的情况下,才能看出有无黄色素。将纯种黑颖燕麦和纯种黄颖燕麦杂交,子一代全为黑颖,子二代共得560株,其中黑颖418株,黄颖106株,白颖36株。
(1)F2中黑颖与非黑颖之比约为 ,F2的非黑颖中黄颖与白颖之比约为 ,由此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 。
(2)F2的黑颖中含有黄色基因的个体占 (2分)。F2黑颖产生的所有配子中不含显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 (2分)。
![]() |
35.(8分)下图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请分析并回答:
(1)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项)等非生物因素的垂直分布。输入该湖泊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温度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层;夏天表水层O2浓度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冬天表水层。
(3)夏天表水层与冬天表水层相比,O2产生量多的是________ ,主要生物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了测定某水层水样的光合作用总量和呼吸量,取两个无色透明玻璃瓶,其中一个包上黑胶布,再包以锡箔,另一瓶不包裹,装入等量水样,沉入取水样深度,24h后取出测溶氧量。你认为他能达到目的吗?如不能,则再补充怎样的处理就能达到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
36. (8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1中物质是_____ 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37.(10分)在植物绿色叶片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人们已经知道,叶绿素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需要必需矿质元素。是否一定需要光照呢?某校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选择实验室里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1)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有无对叶绿素的形成的影响。
(2)材料用品:生物实验室里的常用器材和药品,数量充足的表面消过毒的发芽率为90%以上的某植物种子等。
(3)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培养皿,铺上适量的卫生纸(或滤纸),倒入适量的清水,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编号为甲、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38、39题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38题给分。38题适用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①》教材;39题适用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③》教材
38.(15分)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中,谷氨酸是产量最大的种类之一。
(1)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主要有葡萄糖、氨水、磷酸盐、生物素等,发酵装置如图所示。可以判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型。某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中出现了大量的乳酸,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4分)
(2)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它不仅是细菌生长所需的_________,而且起到调节培养液_______的作用,所以应该_________(分多次、一次全部)加入。(5分)
(3)如图所示连续培养的方法,以一定的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旧的培养基,此工艺流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阐述其原因____________。(6分)
39. (15分)一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这种患者缺乏正常的人体免疫功能,只要稍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就会发病死亡。经研究证实,SCID病人细胞的一个常染色体上编码腺苷酸脱氨酶(简称ADA)的基因ada发生了突变。目前,人们已经找到了治疗该疾病的方案。如下图:
(1)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2分)
A.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C.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D.是环状形态的DNA分子
(2)在图所示过程中,所用到的基因操作工具分别是什么? (3分)
(3)研究人员将ada注入淋巴细胞,而不是其他细胞,其原因是什么? (2分)
(4)图中的治疗方法是_______(体内或体外)基因治疗法,这是对___________生物技术的应用。请列举除了在医学领域,该生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一些成就。(举二例)(4分)
(5)可用SCID病人的血液来作为实验“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吗?为什么?(4分)
08届高三级月考试卷
生物试卷答题纸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二、多选题(每小题有多个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二、简答题(共90分)
31.(9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4)__________
32.(9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 ____(2分)
(3)__________ ________ ____(2分)
33.(15分)
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Ⅱ.(2)叶子基部处理: _________ ___ _____ ________
(5)请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假设实验选定的叶片为4片)(4分)
(6)△W=WB-WA,则△W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K可表示为:____ _______________(2分)。
34.(7分)
(1)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2分) (2分)
35.(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6. (8分)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_______ __
(4)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10分)
(3)实验步骤:(4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在下面38、39题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38题给分。(15分)
38. (15分)
(1)(4分)______________
(2)(5分)______________ _____
(3)(6分)_ __________________
39.(15分)
(1)( )(2分)
(2)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3分)
(3)__________ ________ __(2分)
(4)(4分)__________
(5)(4分)
08届高三级月考试卷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D | C | A | D | D | D | A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A | D | D | A | C | B | A | C | C |
二、多选题
21.ABD 22. ABC 23. ABC 24. CD 25. CD
26. AD 27. ABD 28. ACD 29. ACD 30. AC
三、简答题(除注明的空格外,每空1分)
31.(9分)
(1)1、1 (2)5、4 脱水缩合 五肽
(3)4 侧链基团(R基) (4)分子
32.
|
|
(1)生物膜系统 选择透过性 遗传物质
(2)将细胞揉破 破坏生物膜系统 (3)热锅炒制 使酶失活
33.( 15分)
Ⅰ.(1)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量为0)
(2)催化呼吸作用的酶更耐高温,而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对高温更敏感(2分)
(3)升高 降低
Ⅱ. (2)有机物 水分和无机盐
(5)(4分)(WB、WA、△W、平均值,各得1分)
叶片编号 | WB | WA | △W |
1 | |||
2 | |||
3 | |||
4 | |||
平均值 |
(6)光照下的叶片被截取部分在5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7)(2分)
34.(7分)
(1) 3:1 3:1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9/12(2分) 1/6(2分)
35.(8分)
(1)光、温度、O2(不完整不给分)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斜温层 低于
(3)夏天 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光照较强,温度较适宜,光合作用强
(4)能测定光合作用总量,但不能测定呼吸量。应再取一瓶,测定水中原来溶氧量(2分)
36.(8分)
(1)负→正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化学递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单胺类) (3)兴奋 抑制(4)非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37.(10分)
(3)②将甲组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乙组放在黑暗环境中。(1分)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2分) ③数天后(长出幼叶时),观察比较甲乙两组植物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的颜色情况(1分)
(4)①若甲组植物的幼苗正常(绿色),乙组植物的幼苗异常(黄白色),则说明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2分) ②若甲组和乙组植物的幼苗都正常(绿色或两组叶色相似),则说明叶绿素的形成不受光的影响(2分) ③若甲组植物的幼苗异常(黄白色),乙组植物的幼苗正常(绿色),则说明光抑制叶绿素的形成。(2分)
38.(1)异养、需氧(2分) 通气量不足(2分)
(2)氮源(2分) pH(2分) 一次
(3)①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②排出部分代谢产物 ③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6分)
39.(1)ABC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3)腺苷酸脱氨酶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而淋巴细胞才能产生抗体等免疫物质
(4)体外 基因工程 举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外的应用即可,如有抗虫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等。
(5)不能,因为人属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线粒体,所以几乎不含DNA,很难提取到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