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生物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一般说来,每
A.—CO—NH—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
2.细胞膜是细胞必不可少的结构,下列关于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B.代谢控制中心
C.保证细胞内进行各种生化代谢 D.信息传递
3.若一个学生吃的早餐是两个面包和一杯牛奶,维持整个上午的学习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 )
A.ATP B.葡萄糖和脂肪 C.淀粉和蛋白质 D.面包和牛奶
4.对细胞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菌细胞的二分裂是无丝分裂
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的复制
C.人体内有细胞的无丝分裂
D.无丝分裂能精确地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与小鼠细胞质遗传相关的细胞器是 (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什么时期最容易鉴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 (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关于人的细胞有氧呼吸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呼吸是在线粒体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B.释放的能量都转移到ATP中
C.反应过程需要水的参与
D.各种有机物最终产物都是H2O和CO2
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其线粒体内 ( )
A.耗氧量增加
|
C.与氧化还原过程有关的酶受抑制
D.物质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形成ATP的比例减小
9.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如右图,共有764个氨基酸,则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
A.764和764 B.760和
|
A.拟核 B.质粒 C.细胞核 D.叶绿体
11.真核细胞不同于原核细胞的特点是 ( )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有细胞核 D.细胞内被膜分隔成各种区室
12.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内 B.细胞质基质和部分内质网上有核糖体
C.不存在于线粒体中 D.以mRNA为模板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13.内质网膜的蛋白质含量(67%)以细胞膜的多,原因是 ( )
A.腔内含参与蛋白质折叠的酶
B.膜面积比细胞膜大
C.膜上有与多种有机物合成和加工有关的酶
D.膜上有正在加工的分泌蛋白
14.人类细胞的2N=46,在处于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时,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中期46,46;后期92,46 B.中期46,92;后期92,46
C.中期46,92;后期46,0 D.中期46,92;后期92,0
|
A.(1)×(3);向左上方移动 B.(1)×(3);向右下方移动
C.(2)×(3);向右下方移动 D.(2)×(3);向左上方移动
16.与蛋白质功能特异性无关的是 ( )
A.特有的空间结构 B.氨基酸序列
C.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D.肽键的结构
17.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鉴定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和可溶性还原糖混合,就可以看到砖红色沉淀
B.用苏丹III染色花生子叶薄片,显微镜观察就可以看到橘黄色脂肪滴
C.把新配制好的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中,振动试管便可观察到溶液呈紫色
D.把玻璃棒上DNA直接加入二苯胺溶液中,沸水浴加热,就可以看到紫色沉淀
18.代谢旺盛的成熟植物细胞中,下列哪一项不会上升 ( )
A.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 B.线粒体的数量
C.核内DNA的数量 D.核糖体的数量
19.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解旋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20.下列哪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 )
①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体积变小 ③畸形改变 ④酶活性降低
⑤色素沉着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度减慢 ⑧膜透性改变
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21.实验研究得知,在良好的水培条件下,一天内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有三次高峰期,依次为0:30、10:30、14:30,为了观察到有丝分裂各期的分裂相,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程序依次是 ( )
A.选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B.选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C.选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D.选材→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22.当细胞中的ATP供过于求时,ATP干扰ATP酶的作用,使ATP合成减少,原因是( )
A.反馈调节 B.温度改变 C.pH改变 D.酶失去专一性
2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中
C.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导致产热量也增加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2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说明 ( )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很长时间
|
A.a—质粒RNA B.b—限制性外切酶
C.c—RNA聚合酶 D.d—外源基因
26.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B.谷氨酸棒状杆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C.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含叶绿体的细胞不停地在进行光合作用
2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反应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
B.光反应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暗反应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源自于光合作用的产物
D.玉米叶片中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28.下列关于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或一个羧基
B.纤维素和果胶是组成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D.细胞核内的核酸可能含尿嘧啶,细胞质中的核酸可能含胸腺嘧啶
29.下图示真核生物染色体组成。1、2、3、4分别表示 ( )
|
A.胸腺嘧啶、非编码区、内含子、外显子
B.胸腺嘧啶、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内含子
C.尿嘧啶、非编码区、外显子、密码子
D.尿嘧啶、非编码序列、内含子、外显子
30.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因,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3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水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b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32.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B.人体内血钠含量过低,会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甚至导致心律失常
C.落叶与正常叶相比Ca和Mg的含量基本不变
D.微量元素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3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TP中有二个高能磷酸键,含有二个磷酸基因
|
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3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直接相关
B.红细胞的形成与某种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
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无直接关系
36.右图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内吞”和“外排”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和b均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a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C.b过程存在膜成分的更新
D.b是细胞排泄废物的基本方式
37.下列关于生物试剂的选择、使用或使用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叶绿体色素提取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C.用苏丹III鉴定含油多的植物组织,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班氏试剂,不能选择碘液
3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9.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高。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存在差异的概率较小
40.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呈细丝状,但不同区段的染色质丝螺旋程度有很大差异。有些区段的染色质丝螺旋较松弛;有些区段的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对这一现象的合理判断是( )
①前者的基因经常表达
②前者的基因很少表达或不表达
③前者在复制时解螺旋较早,DNA复制较快
④前者在复制时解螺旋较晚,DNA复制较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是图 。
(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 。
(3)进行有丝分裂的是图 。
(4)图A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 、 个。
(5)图B细胞内的染色体中含 条脱氧核苷酸链。
|
|
(1)③所示的变化,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
(2)目前认为引起⑤过程的因子,可以分为三类,根据其属性不同分为:
、 、 。
(3)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其理论基础是 。
(4)假设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突变一般发生在什么时期?
|
4.(6分)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
的分析表明,细胞液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
如右图: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Ca2+等在细胞
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含量,这表明 。
(2)K+和Cl-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 ,
这种吸收方式叫做 ,这种吸收方式
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
(3)法囊藻细胞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
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
|
(1)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光合作用
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
法是 。
(2)若将这个装置用来探究元素X是否为植物
的必需矿质元素,则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
装置,做法是 。为确保
实验获得成功,则还应该适时地向培养液
中通入空气,目的是 。
若研究的化学元素是镁元素,当其缺乏时,
植株的老叶首先表现出症状,原因是 ,而且还会降低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转化能力,因为 。
(3)若参照此装置,只去掉其中的NaHCO3溶液,设置同样的两套装置,其中一套装置培养一株菠菜(C3植物),另一套装置培养一株苋菜(C4植物),每天都照光12h。一星期后,菠菜死亡,而苋菜依旧存活,其原因最可能是 。
(4)若测定图中植物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取8片相同的该植物叶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10min后,把每一片表皮置于载玻片上,并滴一滴曾浸泡该表皮的溶液,制成临时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约20个细胞的视野范围内计数呈现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得结果见下表:
蔗糖浓度(mol/dm3) | 质壁分离 细胞数目 | 视野范围内所检视细胞数目 | 质壁分离的细胞百分比 |
0.00 | 0 | 22 | 0% |
0.05 | 0 | 20 | 0% |
0.10 | 0 | 18 | 0% |
0.15 | 1 | 20 | 5% |
0.20 | 3 | 20 | 15% |
0.25 | 16 | 20 | 80% |
0.30 | 19 | 19 | 100% |
0.35 | 21 | 21 | 100% |
若将10min内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百分比为50%时对应的蔗糖浓度作为该植物叶表皮的细胞液浓度,根据表中数据,可确定细胞液浓度的最小范围是 。
若进一步精确确定该植物的细胞液浓度,请设计测定方案(写出简要设计过程):(3分) 。
6.(10分)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在缺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14CO2,结果在基质中检出含
在上述实验进行的同时,另备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无任何光照的条件下,加入ATP、NADPH和14CO2,结果也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
(1)上述两个实验中,前者给予光照后产生了
、 等物质,写出相关反应式①
;②
。在加入14CO2后,先产生
物质,再产生含
(2)上述的另一无光照条件的实验中,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在并无任何光照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光合产物,这说明 。在基质中不加入ATP、NADPH等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反应将 。
(3)上述整个实验证明了:
①光照条件下,在 中产生ATP、NADPH等物质。
②CO2被还原成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 。
③基质中含有CO2还原成光合产物所需要的 。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B 6.B 7.C 8.A 9.D 10.C
11.D 12.C 13.C 14.D 15.D 16.D 17.B 18.C 19.C 20.C
21.A 22.A 23.C 24.A 25.D 26.A 27.B 28.D 29.A 30.D
31.B 32.D 33.A 34.C 35.A 36.D 37.C 38.D 39.D 40.A
1.(1)C (2)A、B (3)B (4)4、8、8 (5)16
2.(1)在白瓷板上的小坑里预先滴碘液;
(2)把10ml唾液与20ml 1%淀粉液混合振荡,并开始计时;
(3)每隔几分钟(如3分钟)用滴管取样一次,并把样品滴入白瓷板的碘液中振荡,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
(4)在两个样品(即前一个样品为蓝,而后一个样品无色)之间既为所需时间
3.(1)否 (2)物理因子 化学因子 生物因子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间期
4.(1)法囊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主动运输 ATP(能量) 载体
(3)细胞膜上运载不同离子的载体数量不同
5.(1)其它条件同这个装置,只将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
(2)其它条件同这个装置,只将水槽中的完全培养液换成等量的只缺矿质元素X的培养液 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氧气,有利于根对矿质素的吸收 镁在植物体内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能够发生转移 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3)苋菜是C4植物,可利用较低浓度的CO2
(4)0.20~0.25 配制浓度为0.20、0.21、0.22、0.23、0.24、0.25(mol/dm3)的蔗糖溶液。取5片相同的植物叶表皮置于配好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10min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计算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比为50%时对应的蔗糖浓度。
6.(1)ATP、NADPH、氧气;方程式(略,每个1分,共3分),三碳化合物(C3)
(2)CO2还原成葡萄糖并不需要光;不能进行 (3)类囊体薄膜;光;酶
7.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2)用黑纸遮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水体颜色变化。水体变成淡黄色。(3分)
(3)把水体变黄的试管放在日光灯下,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水体颜色变化。水体恢复成淡紫色。(3分)
分析预测的结果
(1)遮光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水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pH下降,水体变成淡黄色。由此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3分)
(2)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随着水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减少,pH回升,水体又恢复成淡紫色。由此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