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生物复习第二次段考试题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 页,第II卷 5 至 8 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上。共24*2=48分)
1.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2.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
3.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链。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4.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丙氨基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6.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7.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
C.分裂间期有RNA合成 D.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
8.右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9.金鱼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可以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A.O2 B.CO
10.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
11.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12.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民需要每年购买玉米杂交种子,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
A.自留种子种子发芽率低 B.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
C.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 D.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下列最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是
14.下列生化反应的场所肯定是细胞器的是
A.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B.胰脂肪酶的合成
C.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 D.二氧化碳的固定
15.果子酒放久后易产生蛋白质沉淀而使酒浑浊,加入少量菠萝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沉淀,防止浑浊,而加别的酶(如氨基酸氧化酶等)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 .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 .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C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特点 D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特点
16.下列有关几种物质鉴定的实验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 使用试剂 | 被鉴定的物质 | 呈现颜色 |
A | 双缩脲试剂 | 蛋白质 | 蓝色 |
B | 苏丹III染液 | 脂肪 | 橘黄色 |
C | 甲基绿 | DNA | 绿色 |
D | 斐林试剂 | 麦芽糖 | 砖红色 |
17.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18.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均为正常的活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 B.A<B<C
C.B>A>C D.B<A<C
1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 生了一个患甲遗传病的女儿, 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小孩患病概率为
A.1/2 B.1/3 C.3/4 D.1/4
20.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这些说明了细胞膜的特点是
A.具有流动性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21.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如图,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仅对这一实验下列有关评价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22.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2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产生水
B.绝大多数生物体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24.根据右图中的实验,以下结论不正确的
A.所有的黑羊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羊
B.F1黑羊的基因型与亲代黑羊的基因型相同
C.F2黑羊的基因型都与F1黑羊相同
D.白色是隐性性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答案后,填写在答题卡上。共4*3=12分)
25.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A.是否是纯合体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
26.以下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l/2的遗传物质
B.等位基因进人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27.下图中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4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表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28.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酵母—葡萄糖溶液的温度随时间慢慢地升高,指示剂的颜色也开始改变(该指示剂遇酸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实验可用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变化
D.指示剂变色的情况与保温瓶中空气的量无关,与葡萄糖的量有关
第II卷
08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24*2=48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二、多项选择题:4*3=12
题号 | 25 | 26 | 27 | 28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60分)
![]() |
29. (8分)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 ]中填图中的标号, 上填相应的文字)
(1)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是图 ________ 。若将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能明显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 __ ,图中结构[ ] _ 起重要作用。
(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细胞器是[ ] 和[ ] 。
(4)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和图乙细胞分别能进行下列哪些生命活动?(填入下列编号)
甲: ; 乙: 。
①继续增殖 ②细胞核DNA发生复制 ③细胞核DNA发生转录
④细胞呼吸 ⑤光合作用
30.(8分)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
(1)B细胞正处于 _________ 分裂 期,细胞内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条。
(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 ________ ,其细胞核中含 个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
31.(8分)在一定浓度的 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以CO2mg / 100cm2 叶•小时表示),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上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3分)
(2)光照强度为 时,既无CO2吸收,也无CO2 释放;植物呼吸作用的速度是 CO2 mg / 100cm2 叶•小时。
(3)将该植物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6小时,然后置于黑暗中 小时,有机物的积累量为0。
(4)在光照强度0~8 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 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 等因素影响。
32.(8分)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
,表明该过程需要 。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
33.(8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张某家族患有甲病,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不慎被撕破,留下的残片如右图.
1)现找到4张系谱图碎片,其中属于张某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
。
2)7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基因用A、a表示)
3)若16号和正确碎片中的18号婚配,预计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李某家族也患有甲病,其遗传系谱图如右。
已知II—3无致病基因,Ⅲ一1色觉正常:17号
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若Ⅲ一1与17号结婚,
则他们的孩子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
率是___________。
34.(7分)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
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
___和__
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
_____和__
______溶液。
(2)用_____
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35.(5分)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设基因为B或b)。根据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圆果 | 长果 | ||
① | 圆果×长果 | 105 | 112 |
② | 圆果×长果 | 207 | 0 |
③ | 圆果×圆果 | 316 | 103 |
(1)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组合亲本的基因型。组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都有圆果,组合②后代圆果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组合③后代圆果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8分)新鲜的肝脏和土豆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现有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新鲜的土豆片,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等。
某同学为探究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从以上给出的材料用具中选出所需材料,设计实验。
(1)探究的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作出的假设:
(3)实施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2,并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 ,向2号试管内 。
③轻轻地振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仔细观察并记录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④2-3分钟后,将 分别放入1、2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并记录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
(4)预期实验结果与分析(写出3种并加以分析)(3分)
。
|
(5)该同学继续探究温度对肝脏研磨液
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
绘成下图,图中代表肝脏研磨液
催化效率的曲线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C | D | D | D | A | C | D | B | A | D | D | D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B | B | D | A | B | A | D | A | C | B | A | C |
题号 | 25 | 26 | 27 | 28 | ||||||||
答案 | ABC | ABD | BCD | BC |
二、非选择题(50分)
29.(8分,每空1分)(1)乙 甲 [1]液泡 (2)纤维素和果胶 (3)[4]线粒体 [5] 叶绿体 (4)③④⑤ ①②③④
30.(8分) (1)有丝 后 8 0 (2)初级精母细胞 8 (3)A、B、D
(4)A→D→C→E
31.(8分)(1)见右图(3分) (2)2 千勒克司(1分) 4(1分)
(3)18 小时 (1分)
(4)光照强度(1分) 温度和 CO2 浓度(1分)
32、(8分) (1)主动运输 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能量 根部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2)10℃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3.(8分)(1)1)D(1分) 2)Aa(1分) 3)1/18(2分) (2)5/18(2分)
34.(7分)(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蛋粉酶 葡萄糖 淀粉(2)斐林试剂
(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35.(5分)(1)圆果 (2)①Bb×bb ③Bb×Bb (3)Bb BB或Bb
36.(8分)
(2)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或其他合理假设均可得分)
(3)②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 滴入2滴氯化铁溶液 ④将点燃的卫生香
(4)如果1号试管中的卫生香比2号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猛烈,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催化效率高,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如果1号试管中的卫生香与2号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情况相似,说明过氧化氢酶与Fe3+催化效率一样;如果1号试管中的卫生香不如2号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猛烈,说明过氧化氢酶没有Fe3+催化效率高,过氧化氢酶不具有高效性。(3分) (5)①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