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

2014-5-11 0:36:12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

第Ⅰ卷(共55分)

一、单选题

1.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是

A.种内斗争  B.种间关系   C.竞争和捕食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在人工种植的密林中,适度的砍伐是有利于提高木材产量,其基本原理是

A.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C.降低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B.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降低树木群体的呼吸消耗占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的比例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 > ③+④

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C.若X表示A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

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4、2   B.3、1、2、4   C.4、2、1、3   D.2、4、3、1

8.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

9.下左图是物种S1和S2的生态位空间模式图,两物种竞争最激烈的温度是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11.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

 
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

    A.等于101N      B.等于102N

    C.小于101N      D.多于101N

1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利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13.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14.某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食物关系见右下图)。假设能量传递率是10%-20%,C从A处获得的能量比B从A处获得能量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传递率为10%--20%.A-C的传递率为10%--20%

B.A-B的传递率为10%,A-C的传递率为l0%

C.A-B的传递率为20%,A-C的传递率为l0%

D.A-B的传递率为10%,A-C的传递率为20%

15.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C最为经济

B.生物G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占有四种不同的营养级

C.生物H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如果环境中有汞污染,则通过富集作用可导致生物H体内汞的浓度最高

16.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3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17.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成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

量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

物自身的呼吸所消耗(R),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部分物质或能量叫净初级生产量(Pn),两者相加(R+NP)

等于总初级生产量(Pg)。右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

分析图解(单位:千卡/公顷•年),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

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A.11.37% B.15.15%   C.16.72%   D.4.52%

18.以△形代表生态金字塔,当△等宽,下列组合中能量利用最充分的是    


A.         B.       C .       D.

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20.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B.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C.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二、多选题

21.为了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害虫,有学者建议从国外引人一种凶猛的蜘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蜘蛛和害虫是捕食关系

B.最适宜的方案是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不是彻底消灭

C.引人国外的蜘蛛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D.蜘蛛在该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次级消费者

2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A. 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五个Pg之和

B.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E→D→A→C

C.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量地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

23.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2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共65分)

二、非选择题:

26.( 7分)在稻田中生长着浮萍、稗等杂草,还有稻飞虱、蝗虫等害虫。

(1)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十分突出。请将左右对应关系用线联接:

合理密植       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除草治虫       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秸杆还田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基因工程       减少化肥使用

(2)稻田中多根浮萍生长快,扁种浮萍有气囊,总浮

于水体表面。是多根浮萍与扁种浮萍的关系是       

右图中 A 曲线代表        ,判断的理由是                    

                                          

27.(7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

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

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

28.(9分)为了探究植物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选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样的植物,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

号码

选用的土壤

浇水量

光照时间

施肥量

说明

1

壤土

+ + +

+ + +

+ + +

+号的个数代表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或施同种肥料的多少

2

粘土

+ + +

+ + +

+ + +

3

壤土

+ + +

+ + + +

+ +

4

粘土

+ + +

+ + + +

+ +

5

壤土

+ + +

+ + + +

+ + +

6

(1)1、2号盆中的植物在实验中其他因素的设定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因此对比这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应是《        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2)为了研究施肥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对      盆植物生长情况作比较。

(3)比较2号和4号植物的生长情况,能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为什么?         

                                  

(4)为了通过与4号盆比较确定浇水量的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在表格中对6号盆的土壤、浇水等情况作出合理的设定:(请表格中填写2分)

(5)在上述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29.(5分)种群数量的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据图回答:

(1)在偏离最适温度或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

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

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         

                          决定的。

(3)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倍数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

30.(9分)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

(1)这个食物网包括几条食物链     

(3)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几个营养级    

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              

(3)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    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    

(4)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按10%能量流动效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     万千焦。

(5)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计算人类干预作用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      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    倍。 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    

31.(6分)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      ,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来地区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比较物种在入侵前后的基因频率,可推知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               ,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生物应怎样处理?                                        

32.(6分)近几年来,各国屡次报道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态平衡的事例。薇甘菊原产生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海南岛开始发现,内伶仃岛1996年开始受到薇甘菊的肆虐,一束束薇甘菊藤蔓交织成网,将其他植物覆盖绞杀致死,岛上25%的面积被其侵占,树林变为草地,猕猴等珍稀动物因缺乏食物而濒于灭绝。

(1)薇甘菊进入内伶仃岛内,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         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              

                                          

(2)薇甘菊对内伶仃岛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

(3)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样的防治办法?                        

33.(9分)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其特点是           

(3)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植物

(4)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      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5)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弃耕农田土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

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

完善该装置                     ,接下来对采

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                         

34.(7分)该题为选做题,两题都做以A题给分:

A.一位生态学家研究了一块玉米地的能量流动情况,得到如下数据。

·这块玉米地共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其中共含碳2675kg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2045kg

·1kg葡萄糖储存1.6×107KJ能量

·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KJ

(1)计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___________,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比例是____________;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是_____________。

(2)根据计算,请画出能量流经该玉米种群的图解,图解中应标明各环节能量利用和散失的比例。


B.生态位是指生物单位(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适应性总和,包括对群落中各种生态因子适应幅度总和及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各种生态位相互关系见图甲,图乙为a、b、c3个物种的生态位的集合论模型,请回答:

(1)图乙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之间的关系对应于图甲中:a和b对应_________,a和c对应_______,b和c对应__________。

(2)在环境资源缺乏时,物种a和b的竞争后果可能有两个,其一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B

C

D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A

D

B

A

A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BC

CD

BCD

ABD

ABC

26(7分)( 2 )竞争  扁种浮萍  因为扁种浮萍总是浮于水面,吸收更多的阳光用于光合作用,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7、(7分)(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 b、c、d、e、f(1分)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直接(1分) (4)   1/25~1/100m

28、(9分)(1)选用的土壤  不同的土壤 (2)3号与5号  (3)不能 。 因为光照时间与施肥量都不同,无法比较得出结论(2分) (4)粘土  + +或+ + + +  + + + +  + +(2分,每格0.5分)  (5)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单一)变量原则(2分)

29、(5分)⑴ 减少 ;另一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1.69N0

30、(9分)(1)5 (2)3.4.5 捕食和竞争(3)等于或大于 热能 (4)1.11(5) 0.57 2 下降

31、.(6分)(1)C(1分)(2)入侵种群无基因突变,新环境与原来环境基本相同。(2分)

 (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1分)分类保存在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酒精溶液中(1分)

32、(6分)(1)“J”型  过度繁殖  资源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                         

(2)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物防治:到“入侵者”的原产地寻找和引进其天敌。化学防治:筛选一些农药药品对其抑制作用 

33.(9分)(1)生物群落 (2)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见图 

(4)次生演替  阳光 (5)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用肉眼或仪器认真观察并分类、统计和分析

34.(7分)A:(1)1.4×1011KJ  23.4%   1.65%

(2

B:(1)A  E  C   

(2)a占优势,和b争夺资源,a、b共存 ;  b占优势,a最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