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测试题
本试题共有二道大题,时量70分钟,满分72分,由高三生物备课组命题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答案卡上。
1.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HCO3-、HPO42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菌产量也不再增加
D.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时,需随时调整pH,定期检测菌体数目
2.科学家研究小麦20"C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曲线,下列有关叙不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少量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B.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葡萄糖耗尽时才能利用乳糖
C.在水分供应充足的大田中,只有通风透光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D.编码区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5.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均有细胞周期
B.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形成赤道板和细胞板
C.男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b基因
D.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有一个A基因和一个a基因
8.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7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不变
9.图5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10.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失水或吸水的速度变化曲线接近于( )
|
|
12.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①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 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
③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
④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Na+不可以透过人工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本试验在于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13.已知甲、乙、丙三种单细胞生物,它们都有细胞壁,都没有核膜。它们所需的生活条件,经研究得到下列结果(√表示需要)。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生物 | 必需的生活条件 | |||||
H2O | O2 | CO2 | C6H12O6 | NH3 | 光 | |
甲 | √ | √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 √ |
A.甲生物在地球上的出现,对生物进化有重要作用
B.乙和丙的新陈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厌氧型和异养需氧型
C.丙生物的活动能增强土壤肥力
D.甲、乙、丙三种生物基因的编码区都是连续的
1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0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说法正确
B.2种说法正确
C.3种说法正确
D.4种说法正确
|
水量由于蒸腾而徐徐减少,然后,测
定叶子在发生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
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据
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分亏缺明显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水分亏缺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不同
C.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是因为缺少原料水
D.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是因为缺少原料二氧化碳
16.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A和D,B一定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只存在于C和D细胞中
C.A、B的细胞结构复杂,而C、D的细胞结构简单
D.与A、B细胞相比,细胞C、D中的DNA结构为单链结构
17.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 |
18.设计实验探究元素X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
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的自身对照,其中属于对照组的分别是
A.甲组、实验前 B.甲组、实验后
C.乙组、实验前 D.乙组、实验后
19.依据右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H]经1→2转移到C6H12O6的过程中,还原X,这时X代表三碳化合物
B.[H]经2→1转移到水中,则X代表丙酮酸
C.人体内实现C6H12O6到多糖的转移,可发生在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
D.X经4转移过程,可改变氨基酸的数量,但不能改变氨基酸的种类
20.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界因素有
光照强度、CO2的含量、温度等,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
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根据上述影响光合
作用的因素分析如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当x代表光照强度时,若a曲线表示阳生植物,
则c曲线最可能代表阴生植物
B.当x代表温度时,能够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曲线是d
C.当x代表CO2的含量时,若a曲线表示水稻,则b曲线表示玉米
D.当x代表CO2的含量时,能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曲线是a、b、e
二.非选择题:(本题满分48分)
1.(6分)图a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a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黑藻 B.燕麦胚芽鞘 C.洋葱根的分生区 D.蓝藻
(2)b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器是_ _(填序号),若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图a细胞的细胞壁,用丙酮从a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a细胞表面积的2倍?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含B条肽链,由A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若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E,则细胞色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其不含氮部分彻底氧化的场所是 。
2.(6分)下图为测量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放出O2的实验装置。
![]() |
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
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 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④将反应小室旋转
请根据实验l,设计一对照实验(实验2)探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1)实验原理:
(2)结合实验1,简要叙述实验2的设计思路: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上述实验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mL/30s)。
3.(6分)下图表示在高等植物A内的生理过程,根据下图分析:
![]() |
Ⅰ Ⅱ Ⅲ
(1)将Ⅰ阶段中生成[H]的变化用一个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植物是玉米,则能在其叶肉细胞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Ⅰ、Ⅱ、Ⅲ回答);
(3)若A植物是番茄,将其种在温室中,写出两种通过同时改变上述生理过程的强度来提高产量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下表:
细胞来源 | 胎儿 | 中年人 | 老年人 |
增殖代数 | 50 | 20 | 2~4 |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下图: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旺盛分裂。
(1)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细胞核 。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 等。
5.(10分)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l、2。
③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l组用水浴锅加热至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 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 作为因变量。
(3) 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① ;
② ;
③ 。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穿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
②
答案
一. 选择题(4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C | A | B | D | D | C | D | D | A | C | D | B | A | C | C | D | A | D | C |
二.非选择题:
1.(6分,每空1分)(1)A (2) ④⑦ 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远大于a细胞表面积的2倍(1分)。 因为a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1分)
(3) AE-18(A-B)或A(E-18)+18B 线粒体
2.(6分)(1)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可以催化H2O2分解成水和O2 (1分);分别用不同量的酶催化H2O2分解,根据O2的生成量可以探索酶浓度与酶促反应的关系(1分)(2)只改变圆形滤纸片的数量,其他方法步骤同实验1(2分)
(3)(2分)
3.(6分)(1)NADP++2e-+H+NADPH;叶绿体的基质;细胞质基质。
(2)Ⅰ、Ⅲ(缺一不给分)
(3)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②调节温度,增大昼夜温差。
4.(每空1分,共4分)
(1)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大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Ⅲ: 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生物的物种、年龄和细胞核
5.(10分)(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3)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
(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2分)
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