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测试周考试题

2014-5-11 0:36:13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测试周考试题(12)

2008.5.17

生物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面有关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区别是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对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后,其遗传性发生改变

  C. 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的基因所含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是不同的

  D. 用PCR技术进行DNA的体外扩增时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右图为实验室中测得谷氨酸棒状杆菌培养生长速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是在连续培养条件下测得

B.如果在“II”时期加入适合细菌生存但营养成分不同的培养基,生长速率将增大

C.选育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较大的菌种,能缩短Ⅰ时期

D.Ⅰ、Ⅱ、Ⅲ、IV 四个阶段的pH值呈下降趋势

3.如图表示某淋巴细胞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中7代表干扰素,则此细胞为效应T细胞,其分泌

的干扰素是一种不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B.若图中7代表抗体,则此细胞为效应B细胞,该抗体蛋

白上的糖基团是在4中形成的

  C.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D.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都发生在特异性免疫的反

应阶段

4.观察与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  

镜的记录,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

  A.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

    末期的变化

  B.在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可以看到黑藻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C.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以看到被苏丹Ⅲ染成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

D.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

5.根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甲~丁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

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丙种群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甲、乙、丙、丁表示四种不同

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丙

C.若M表示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则生态系

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是丁

  D.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甲、乙、丙、丁四

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

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的种群数量下降,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30.(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图甲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玉米与大豆(用A或B表示)的光合速率随外界CO2浓度

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某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对CO2利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浓度高于m时,限制B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

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示踪,若只考虑细胞内的变化,则放射性物质最先

出现在[   ]_____________(物质)中。场所Ⅰ、Ⅱ、Ⅲ都有不同的酶催化其化学反应,

在人体细胞内不具有的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玉米的大小相似的绿色叶片,分组进行如下实验:以测定的CO2的吸收量与释放

量为指标,相关重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温度30℃时,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mg/h(以CO2的变化量表示)。从上表可以看出,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答“能”或“不能”)使植物细胞呼吸强度达到最大,请简要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面表格的信息,设计坐标系(如上右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温

度与光照下CO2的吸收量(用虚线表示)、温度与黑暗中CO2的释放量(用实线表示)的关

系。

Ⅱ.我国科学家根据农业的需要,将一种来自螺旋藻中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移植到普通水稻基因中,该转基因水稻的生长周期显著缩短,光合作用速率增长70%,淀粉含

量大幅增加,达到了周期短、见效快、粮食增产的目的。  

  (1)在该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

  —GGATCC—,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用___________切割质粒,用

   ______________来切割目的基因片段。

  

(2)为了避免转基因水稻携带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最好将该基因植入

水稻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DNA中。

  (3)简要写出确定“螺旋藻基因是转移到了水稻的叶绿体内还是转移到染色体上?”的步骤。

31.Ⅰ.(8分)小白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图示利用小白鼠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

写出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后,B细胞接受有关抗原决定簇信息最可能的传递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小鼠a、b、c、d经免疫的B细胞来源于红骨髓_____________的分裂与分化。筛选1是指利用选择培养基,排除的淋巴或瘤细胞相同细胞的融合,而筛选出__________。由于一个抗原可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接受抗原刺激后,所以要经筛选2选出特定的细胞克隆化培养。融合细胞C之所以具有无限增殖和产生抗体的能力,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Ⅱ.(8分)科学家在研究柳树植株对的吸收和运输情况时,用不透水的长23cm的蜡纸带将柳树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包扎好,在含的培养基中培养5h后,分别测定各区段的含量,结果(在柳树茎中的分布〈cpm〉)如下表所示,请据此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区段

木质部和韧皮部被隔离株

对照株

韧皮部

木质部

韧皮部

木质部

隔离区上部

53

47

64

56

隔离区

上部

11.6

119

87

69

中部

0.7

112

下部

20

113

隔离区下部

84

58

74

67

(1) 怎样做这一实验的对照?

                                    

(2) 本实验的主要结论是                       

(3) 据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能够           

生物答案

BDDDB

31.Ⅰ.(每空2分,共8分)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 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继承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Ⅱ.(8分)(1)对照植株不做处理,且其余一切操作与试验株相同(3分)

(2)吸收的是通过木质部导管运输的(3分)

(3)横向运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