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二次摸拟试题
1.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分泌细胞1是性腺细胞,则靶细胞2不可能是神经细胞
B.如分泌细胞1是甲状腺细胞,则靶细胞2可能是垂体细胞
C.如分泌细胞1是T细胞,则靶细胞2可能是B细胞
D.如分泌细胞1是胰岛A细胞,则它既是内分泌细胞又是构成某种非条件反射弧的效应器部分
2.山羊体细胞中控制毛色的三对等位基因(X、x,Y、y,Z、z)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由基因X、y、Z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共同作用下,可使羊毛中一种无色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如下图所示)。若基因型为XxYyZz的两只白羊亲本杂交,则出现黑山羊子代的概率为( )
A.9/64 B.1/
3.生物研究小组同学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并将观察信息记录到下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休息时间 | 与其他物种关系 | 进食时间 | 其他活动 | |
物种A | 20% | 15%追逐物种B | 55%吃种子E | 10% |
物种B | 20% | 25%被物种A追逐 | 45%吃种子E | 10% |
物种C | 50% | 25%被物种D追逐 | 15%吃物种A | 10% |
物种D | 75% | 不被其它物种追逐 | 20%吃物种C | 5% |
A.该研究小组记录的信息,不能反映完整的食物链(网)联系
B.物种A、B、C、D不能构成完整的食物链(网)
C.与物种A、B相比较,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
D.物种A、B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物种C、D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4.某实验小组以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他们将某植株放在特殊的装置内,实际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一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光照、时间下,
B.在相同光照、时间下,在
C.温度高于
D.若昼夜均为12小时,则在二曲线交点的温度条件下,植物每天有机物的积累量为零
5.下图表示在某环境中,某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若在t2时该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N/2
C.若此图为青霉菌群体的增长,则在t2点以后是提取青霉素的
最佳时间
D.在t1~t2时间段,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0.Ⅰ、(本小题共18分、每空2分)下图中植株①为黄色豆荚(aa)、绿色子叶(bb)的纯种豌豆,植株②为绿色豆荚(AA)、黄色子叶(BB)的纯种豌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对植株①和植株②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处理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此图解回答问题:
(1)处理①的方法是 ,形成无籽豆荚的原因是 。
(2)经过处理②形成的有种子豆荚,其豆荚的颜色是 色,子叶的颜色是 色。第二年将经过处理②形成的所有种子播下,在自然条件下,长出的植株所结的豌豆豆荚为黄色的占 ,其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AABb的占总数的 。
(3)处理③的方法是 ,处理④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 。
Ⅱ、(本小题共10分)由于在“基因靶向敲除”技术方面获得重大成果,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基因靶向敲除”是指利用细胞内的DNA可与外源性DNA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用设计好的DNA片段替代动物细胞内的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目的,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基因靶向敲除”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靶向敲除”其实质就是人为的基因重组技术
B.“基因靶向敲除”的滥用,会导致基因污染的生态灾难
C.“基因靶向敲除”成功导入的目的基因,其遗传仍可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基因靶向敲除”成功的关健是目的基因能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
(2)从获取目的基因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前,两次使用了同一种基因操作工具,该工具是
。
(3)要想获得一只含目的基因的小鼠,一般是通过病毒感染或显微注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
选择受精卵作受体细胞的原因是,从细胞分化角度讲 。
(4)在此类基因操作中,通常可以用水母的发光蛋白作为标记物。水母发光蛋白有发光环,能在一定
条件下发出荧光,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便于获取目的基因 B.便于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扩增
C.便于目的基因的转移容易被检测 D.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5)按上述“基因靶向敲除”操作获得的小鼠其基因是杂合的,为更好地研究该动物细胞内靶基因的功能,人们想获得一个含纯合目的基因的个体,下一步该如何实验操作?
31.(本小题共14分,每空2分)科学家通过研究分析得知植物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进一步研究分析得知:脱落酸有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并提高核酸酶活性,从而促进核酸的降解,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本实验可通过 作为指标来检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 叶片若干,均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
第三步: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的时间。请设计一表格,以便科学地记录数据。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生物题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A 4C 5D
30.Ⅰ、(1)在雌蕊的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2分); 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分)。
(2)黄色(2分); 黄色(2分); 0(2分); 1/8(2分);
(3)花药离体培养(2分);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2分);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分)。
Ⅱ、 (1)D (2分)
(2) 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分)
(3)受精卵全能性最强,极易培育为一个完整个体(2分)
(4)C(2分)
(5)将两个均携带了目的基因的杂合体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即可得到目的基因为纯合的子代个体(2分)
31.(1)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的所需时问(2分)
(2)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2分); 在相同的大小和相同位置涂上蒸馏水(2分);
表格(2分)
(3)实验结果预测:
甲叶片未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失绿变黄时间与乙片叶失绿变黄的时间相同;(2分)而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能较长时间保持鲜绿。(2分)
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