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年高考生物等值诊断能力测试试卷

2014-5-11 0:36:13下载本试卷

08年高考生物等值诊断能力测试试卷(一)

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使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2.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氮的代谢和氮素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氮素一旦进入生物群落就不会再以氮气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B.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尿素供植物体吸收利用
C.人体蛋白质中的氮素经脱氨基等作用转入尿素中被排出体外
D.人体蛋白质中的氮素经氨基转换等作用转入尿素中被排出体外
3.某女子是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女子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子女的色觉表现都正常
B.该女子携带的色盲基因最可能来自她的基因突变
C.该女子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中可能不含有色盲基因
D.该女子所携带的色盲基因最可能传给她的儿子
4.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依据此实例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一定是捕食关系
B.此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C.烟草的此种特性能使其免于各种昆虫的侵害
D.自然选择会使控制烟草这种性状的基因频率提高
5.下图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发生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下列对免疫产生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疾病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初次感染病毒后,机体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疾病痊愈

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30. (20分)在一堆垃圾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而此时周围环境中检测不出放射性,接着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放射性。动物体内放射性的强弱情况见下图。

(l)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放最可能的元素是    ,理由是                          

(2)这种放射性物质进入到植物体内的途径和度通过膜的方式分别是               

(3)图中3 种动物体内最早有放射性的动物是             ,它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                  

(4)曲线S 滞后于曲线G 的原因是               

( 5 )最迟在蚂蚁体内检测到放射性的原因是               

31.(22分)一群人在农业实验站研究奶牛,牛厮中的苍蝇群体已大到足以影响牛群健康。人们用DDT 溶液喷洒在牲口圈内和牛身上,DDT 是一种杀虫剂能杀死几乎有的苍蝇。
但一周以后,苍蝇的数目再次扩大。工人再次喷洒DDT .得到了类似于第一次洒的结果一多数苍蝇都死了。
苍蝇的群体再扩大,工人再次喷洒DDT 。经过4 ~5 次重复喷洒之后,DDT 能死的苍蝇愈来愈少,直到最后全无杀蝇效果。
阅读了以上材料,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假说:遗传上对DDT最敏感的苍蝇在选择中被杀死了;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再提出一个假说: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在果蝇种群抗药性的产生中,DDT的选择是主要作用,还是自身基因突变是主要作用。
材料用具:果蝇若干、一定浓度的DDT 、相同培养瓶若干
提示:果蝇抗药性可用其死亡率代表,抗药性强死亡率低,抗药性弱死亡率高

方法步骤:

( l )将若干果蝇随机平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雌雄果蝇混合培养,自由交配,繁殖10代,作为对照组。
( 2 )

( 3 )

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2008年高考等值诊断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 生物部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6分)

1.D  2.C  3.C  4.D  5.B

30 . ( 20 分)( 1 ) N 或P ;一定是生物体内含量高的元素。由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射性元素释放出来,由于CO2释放到空气中、H2O易蒸发,而周围环境中检测不出放射性,所以不是C 、H 、0 的同位素,N 或P 的无机盐会经土壤进人植物体内(5 分)

( 2 ) NH4、No3 或PO43被植物根吸收;主动运输(5 分)

( 3 )蚱蜢;嚼食具放射性植物(4 分)

( 4 )蜘蛛捕食蚱蜢后具有放射性(3 分)

( 5 )蚂蚁分解蚱蜢或蜘蛛的尸体后具有放射性(3 分)

31 . ( 22 分)假说:DDT 的成分可能随着使用期限而变化;DDT 可能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起作用,而这些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在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或其它合理的假说)( 2 分)

方法步骤:
( 2 )乙组雌雄果蝇混合培养,自由交配,繁殖出第一代,用一定浓度的DDT 处理,保留存活的雌雄个体,再把它们混合培养,自由交配,繁殖出第二代,再用一定浓度的DDT 处理;保留存活的雌雄个体,如此重复至第10代(4 分)

( 3 )分别用相同浓度的DDT 处理甲组第10代果蝇和乙组第10 代果蝇,统计、比较两者的死亡率(4 分)

预测结果和结论:
如果乙组第10 代果蝇的死亡率远远低于甲组第10代果蝇的死亡率,说明乙组第10代果蝇的抗药性远远高于甲组第10代果蝇的抗药性,那么在果蝇种群抗药性的产生中,DDT 起了主要的选择作用( 4 分)

如果乙组第10代果蝇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甲组第10代果蝇的死亡率,说明乙组第10代果蝇的抗药性远远低于甲组第10代果蝇的抗药性,那么在果蝇种群抗药性的产生中,自身基因突变起了主要作用(4 分)

如果乙组第10 代果蝇的死亡率等于甲组第10 代果蝇的死亡率,说明乙组第10 代果蝇的抗药性等于甲组第10代果蝇的抗药性,那么在果蝇种群抗药性的产生中,两者的作用都不明显’(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