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中毕业班生物总复习质量调研试题
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理科综合试题生物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4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正常肝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了防止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B.细胞培养应在含5% C0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0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C.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D.应配制一系列含不同浓度该药物的培养液和不含该药物的培养液作对照
2.右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
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
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
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3.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的经济林。林木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这是因为
①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②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会造成其功
能的变化③能量流动损耗大,不利于生态林业的发展 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易爆发病虫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纯度接近1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B.培育蓝玫瑰应用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重组,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蓝色基因在玫瑰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蓝色翠雀花素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蓝玫瑰是否会对其他植物造成不
良影响需要经过进一步调查
5.下表为甲、乙、丙三位病人早晨空腹时血清中的部分指标值。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指标项 | 参考值 | 甲 | 乙 | 丙 |
谷丙转氨酶(U·L-1) | 5~40 | 90 | 30 | 31 |
总蛋白(g·L-1) | 55~85 | 40 | 38 | 60 |
葡萄糖(mmol·L-1) | 3.9~5.9 | 3.6 | 3.8 | 10 |
尿素 (mmol·L-1) | 1.9~7.2 | 1.2 | 3.O | 8.5 |
A.甲的血氨浓度可能低于正常值范围
B.乙可能出现水肿并伴有蛋白尿现象
C.丙可能身体消瘦并伴有多尿现象
D.甲、乙、丙的病变器官分别可能是肝、肾、胰
30.(20分)如图所示,将供气管、透明玻璃罩、pH仪及抽气泵分别与经饥饿处理的某叶片连接,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叶片上三个面积相同的圆形区域。假设叶片经光照后合成的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按下图所示方向缓慢通人空气(空气中CO2足量),实验过程中叶片各部位的生理过程正常进行,且互不干扰。 。
(1)为研究一天中(晴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强度,上午10时移走叶圆片甲,称其
重为ag;下午4时移走叶圆片乙,称其重为
bg,此时将装置移至黑暗中;晚10时移走
叶圆片丙,称其重为fg,则:
①叶圆片甲、乙、丙移走时的重量比较,乙比
甲 ,乙比丙 。(填“轻”或“重”)
②(b-a)g代表的意义是
,b-c/
(2)在一天的光照下,若光照逐渐减弱,而温度等其他条件均适宜,则pH仪检测到的变化是
.
(3)若将透明玻璃罩进行密闭并通入C1802,光照一段时间后,装置内能否出现1802?
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
(4)在生态系统中,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叶片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
其重要意义是 。
31.I.(14分)(1)核辐射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之一。为证明此结论,某遗传学研究小组调查
受过核辐射的人群,比较他们子女的性别比例。如果辐射导致X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
变,并且是致死的(若该性状能表现出来,人体就会死亡),则后代男、女性别之比的变化
趋势是 .
(2)数年后发现,某一家族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
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有的成
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
为b),其遗传系谱图如右。现已查明,Ⅱ6不
携带致病基因,则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
性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 性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Ⅲ8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为 、
Ⅱ.(8分)果蝇的变异性状特别多。一只雌果蝇的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
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控制基因为B、b)。该突变型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亲本P)杂交,
其后代F1表现型有四种,分别是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为1:
1:1:1。
(1)根据以上信息能否判断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上述亲本P的基因型组合是 ;
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P的基因型组合是 。
(2)如果从F,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F2中所有的♂都是野生型,所有的♀都是突变型,则可分析判断突变型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
1.C 2.D 3.D 4.B 5.A
30.(1)①重 (3分) 重 (3分)
②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净光合作用的量下午4时至晚上10时,一个叶圆片的呼吸速率
(2)pH随光照减弱而减小
暗反应 光反应
(3)能C02 H218O 18O2 ,
(4)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源源不断地为生态系统输入能量 (其余每空2分)
31.I.(1)变小
(2)隐 X 隐 常
(3)bbXAXa或bbXAXA BBXaY或BbXaY
II.(1)不能 XBXb与XbY BbXX与bbXY 。
(2)X (每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