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理综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1、为了验证土壤微生物分解“敌草隆”(一种有机除草剂),有人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组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敌草隆含量减少直到消失
D、题中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中不一定都有线粒体
B、通过光合作用,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都能合成淀粉
C、在各种细胞分裂中,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癌变细胞的代谢旺盛,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 |
3、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ab段和bc段都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因为所用时间一样的
B、图2中在a点温度和b点温度时酶的活性都很低,此时对酶恬性的影响,本质是一样的
C、图3中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图4中造成cd段的原因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一样的
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量出汗后应喝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正常的渗透压
B、糖尿病患者机体逐渐消瘦,原因是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
C、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吸附在皮肤等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时,会导致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5、由实际调查获得的事实证据及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可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下列有关调查、实习的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内容 | 方法 | 实验要点 | |
A | 人群中遗传病 | 实际调查法 | 一定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B | 种群密度 | 样方调查法 | 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 |
C |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 模拟淡水生态系统 | 将多种生物放入广口瓶中,一定要在直射光下 |
D |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 实际调查、实验法等 | 可选择SO2处理植物,探索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
30、(22分)回答下面Ⅰ、Ⅱ两个小题
Ⅰ、(7分)在一定的CO2尝试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并绘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速率关系图(如左下图)。右下图表示CO2转移方向,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⑴在左图d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
⑵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2叶片的CO2的净吸收量为 mg。
⑶若本题左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
⑷本题左图曲线b点所代表光合速率与右图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b对应 图。
Ⅱ(15分)右图所示的科学事实;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培养基上污染了青霉,在青霉(軯中央的大斑点)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图中的小斑点)绝大多数都被杀死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青霉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的关系是 。
⑵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混杂有其它的细菌,那么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正确方法是
。
⑶针对上述现象的产生,有人提出化学拮抗观点:即青霉菌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试设计实验研究青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是否存在这种拮抗关系。
材料与用具:已分装好的培养基的培养皿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青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恒温培养箱、全套接种设备用品等。
你的实验假设是:
主要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已分装好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只向A中接种青霉菌,将A、B同时放入恒温培养箱(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同时取出。
②
③
④观察A、B培养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繁殖状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⑤
⑥
质疑:
⑦在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中,另一小组成员认为,即使实验结果表现为A、B两培养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状况不同,也不能完全说明是化学拮抗的缘故,他们的理由可能是
31、(20分)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体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 正交 | 反交 |
① |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 |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 |
② |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 |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突变型b |
③ |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 | ♂野生型×♀突变型c→突变型c |
⑴①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突变基因。
⑵②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简单的文字分析并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⑶解释③组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D
30、Ⅰ⑴叶绿体 线粒体 (2分) ⑵18 (2分) ⑶下移 (2分) ⑷丁(1分)
Ⅱ⑴竞争(1分)⑵将菌斑到加入了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中培养(2分)
⑶实验假设:青霉菌产生的化学物质抑制了(或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二者之间存在(或不存在)化学拮抗关系(2分)
实验步骤:
②取培养皿A,除尽其中的青霉菌。(2分)
③在A、B培养皿中同时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同时置于恒温箱中(适宜条件),培养相同一段时间。(2分)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⑤若A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而B中能正常生长、繁殖,则证明青霉菌产生了化学物质并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化学拮抗关系存在。(2分)
⑥若A、B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能正常生长、繁殖,则证明青霉菌未产生了化学物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化学拮抗关系不存在。(2分)
⑦A中先单独接种和培养过青霉菌,它的生长、繁殖消耗了部分营养,这也可能对后来接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2分)
31、(20分)⑴常(2分) 隐(2分)
⑵由题意可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分),为隐性突变(2分),遗传图解如下:
正交 反交
P XBXB × XbY P XbXb × XBY
♀野生型 ♂突变型
♀突变型 ♂野生型
配子 XB Xb
Y 配子 Xb
XB Y
F1 XBXb XBY F1 XBXb XbY
♀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 ♂突变型
(亦可先画遗传图解,后对突变基因的位置、显、隐性进行说明)
⑶由题可看出,不论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均与母本相同,推知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