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生物冲刺预测卷六
学科:生物 适用地区:江苏
命题人姓名:刘德海 工作单位:盐城市龙冈中学 邮编: 224011
用户名: gfcldh Email: 电话:
推荐人姓名:____________用户名:______________
本卷满分: 120分 试卷用时: 7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DNA的分布,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成熟红细胞都不含DNA。 B.细菌细胞中的DNA分布在核中
C.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都不存在DNA D.原核细胞如果含RNA就不含DNA
【答案】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不含DNA;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核;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D.实验室培养法
【答案】C 样方法适合于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标志重捕法适合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室培养法适合用于微生物的相关调查研究。
3.培育新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舟”六号上搭载的育种材料,返回地面后仍需选择,而且未必能达到预期目的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均可通过改变作物的遗传物质获得无子果实
C.只有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需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必须是纯合子
【答案】A 用生长素处理作物获得无子果实的原理是一定浓度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快速繁育和脱毒苗培育等都需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D.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
【答案】A 白化病是由于缺少酪氨酸酶引起的。
5.人类的多指(A)X,~IE常指(a)为显性。在一个男性多指患者(Aa)的下列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① 神经细胞 ② 成熟的红细胞 ③ 初级精母细胞 ④ 次级精母细胞 ⑤精子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答案】B 多指基因A与正常指基因a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成熟红细胞因无细胞核而不含基因A;次级精母细胞禽有l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或者含A或者含基因a;精子的基因型同次级精母细胞或者含基因A或者含基因a。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 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合理的是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B 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7.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生长素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
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答案】B 在细胞分裂期,生长紊起主导作甩,在成熟、衰老期乙烯起主导作用。
8.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是DNA
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答案】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是DNA。
9.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原则,下面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DNA→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RNA→蛋白质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RNA是蛋白质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答案】C RNA→蛋白质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的反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
10.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构造(端粒),它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也有。据此你认为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
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 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D.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答案】D 体细胞中也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但该基因未表达,故不能无限分裂。
11.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军碜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答案】C 该图解属于体液调节过程,信号分子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结合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并不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过多时,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作用的分泌活动,所以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12.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马和驴虽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其后代不育,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3.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圈养能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可以将胚胎工程技术应用于大熊猫人工繁殖的研究
【答案】C
14.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是一个物种为求生存而 所需的广义“资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B.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种内斗争越激烈
C.生态位的分析能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D.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入侵,往往会破坏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B 不同物种之间有关“资源”的争夺,称为种问斗争。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长旺盛的器官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都增加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延缓叶片变老
【答案】B 在生长旺盛的器官中有的激素含量增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但乙烯、脱落酸含量减少;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1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 和B液,虽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C.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分离后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蓝绿色的 是叶绿素b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
【答案】A 甲基绿与DNA特异结合且呈绿色;毗罗红与DNA特异结合且呈红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叶绿素a为蓝绿色。
17.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由表可得出: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答案】C 由表中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是光照和水分,目的是光照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裸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历程短
B.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降低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
【答案】C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19.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有。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 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 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A.促进细胞分化 B.促进细胞分裂 C.促进细胞衰老 D.促进细胞癌变
【答案】B A组总放射强度明显大于B组,说明A组细胞DNA复制比B组细胞强,有DNA复制说明该组细胞在进行强烈分裂。
20.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正确的是
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
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
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该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
的速率的变化
【答案】C 在该实验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提供CO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赤霉素促进茎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C.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是促进,而对②过程是抑制
D.赤霉素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表现为协同作用,因此他们的化学成分应该是相同的
【答案】ABC 由题意不能判断出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化学成分相同。
22.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活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都会发生质壁分离
B.大肠杆菌因没有线粒体,所以不进行有氧呼吸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BC 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大肠杆菌细胞膜上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人的成熟红细胞应无细胞核,无法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23.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鹰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
B.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C.捕杀昆虫和鼠。能调节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
多地流向牛、羊,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D.图中各种生物通过信息传递紧密联系
【答案】ACD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神经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则其兴奋性增强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正常高等动物体内,兴奋是单向传导和传递的
D.突触处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AC 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突触处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5.经验丰富的老林和农大毕业的小林为使自家的白果园增产增收分别进行了各自的实 践。以下对林家父子的做法比较中,你认为小林的做法有优势的是
A.早春老林用优质果枝嫁接,小林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试管苗嫁接
B.仲春老林让果树自然受粉,小林用人工受粉
C.初夏老林用人工沤制的农家肥施肥,小林用新型高效化肥施肥
D.晚秋果树落叶后,老林在林问种上了冬小麦,小林在冬小麦行间还间作了豌豆
【答案】ABD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
26.(7分)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 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2)如果要全面了解调查该地块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小动物可存放在________溶液中。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_______和统计工作。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
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
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
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
【答案】(7分)(1)C
(2)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酒精 用肉眼或仪器认真观察并分类(2分)
(3)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2分)
27.(7分)下图为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与能量转换的模式图。图中a~e为物质,为①~⑦反应过程。请据图作答:
(1)写出下列物质或过程的名称b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②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3)在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请指出下列实验过程与图中哪 一或哪些过程有直接关系。(用①~⑦符号和箭头表示)。
I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吧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分布在叶绿体受光的部位。(____________)
Ⅱ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Ⅲ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最终探明了CO: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_____________)
【答案】(7分)(1)ATP(或三磷酸腺苷) C02固定
(2)叶绿体类囊体(或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叶绿体基质
(3)I:①→④ Ⅱ:①→②→⑥→⑦与①→④→⑤→⑥→⑦ Ⅲ:③→⑥→⑦
28.(8分)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甲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并过滤得到提取液。取3 ml提取液注入乙狗的静脉,5分钟后引起乙狗大量分泌胰液,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1)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 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请你设计该实验,应如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1)不能 缺少对照实验,不能排除盐酸刺激胰腺分泌胰液(2分。只写“缺少对照实验”给1分)
(2)选取一条与乙狗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的丙狗(2分);向丙狗的静脉中注入3ml(等量)的盐酸(1分,无“等量”不给分);经5分钟(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乙狗与丙狗分泌胰液的量(2分,无“相同时间’,不给分)
29.(11分)回答下列小麦杂交育种的问题:
(1)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b表示),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抗病。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产不抗锈病与地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
①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占F2的比例为_________。
②选出F2中抗锈病的品系自交的F3。请在下表中填写 F3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2)另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
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
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
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① F2中,中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 在右图中画出F2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的柱状图(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作答)
【答案】(11分)(1)① 6 AABB 1/16
② BB=1/2 Bb=1/3 bb=1/6
(2)① A
②(4分)
30.(8分)据报道,深圳市发现一“眼耳肾综合症”家系:有资料可查的血缘人口总共有45人,从曾祖父到曾孙一共4代。45人中总共有15人患有“眼耳肾综合症”,其中4人已因尿毒症去世。现存的11名患者均已出现一种或数种症状.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研究人员调查还发现:一是该病临床表现为“重男轻女”,即:男性患者症状较重,女性患者症状较轻;二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三是遗传倾向有明显的选择性。即母亲患病可以遗传给女儿也可以遗传给儿子,而父亲患病则只遗传给女儿不遗传给儿子。根据以上调查分析:
(1)“眼耳肾综合症”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这种病的遗传特性,负责基因研究的医生介绍了基因研究的意义:这个家族中的女性怀孕后,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一旦检测出带有致病基因,则可以采取措施终止妊娠,避免这个家族继续生产有遗传病的孩子。你认为医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基因检测需要较高的技术,你能否从性别鉴定角度给予咨询指导,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基因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1)伴X显性遗传病(2分) 在家系中患病率高,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只遗传给女儿不遗传给儿子(2分)
(2)子代细胞中只要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出显性性状(2分)
(3)当父母均正常时,不必担心后代会患病;当父亲患病时,若胎儿为女性,则应终止妊娠;当母亲患病时,则应进行基因检测(2分)
【答案】(8分)(1)小麦 含淀粉的琼脂
(2)第一步:淀粉 琼脂
第二步:已萌发长根的死小麦芽
第三步:I 2一KI
(3)A、B都变蓝,结论:小麦活根分泌物不含淀粉酶
A培养皿中根系接触的地方不变蓝,B皿中根系接触的地方变蓝,结论:小麦活根分泌物含淀粉酶
【答案】(8分)(1)性状分离 高产、抗病性强 稳定
(2)(自然或定向)选择
(3)不同物种问存在的生殖隔离(或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回答不完全不给出分) 聚乙二醇 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分)
33.选做题(8分):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以A题计分。
A题: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冲洗葡萄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_____________的流失。
(2)图乙装置中的充气口要果醋发酵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2)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果汁中也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A题:
(1)酵母菌种
(2)打开并连接充气泵不断向内通入空气(2分)
(3)C6H12O6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4)不能 酵母菌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而醋酸菌需在有氧条件下 (2分)
B题:
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图解。请据图回答:
(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制造人工种子,应选用(填序号)________。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相比,有那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对培养的细胞进行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这些植株中筛选出高抗、高产、优质的突变体,就可以培育成新品种。你认为对(填序号)_______________进行诱变处理效果最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B题: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分) (2)Ⅲ 使后代保持亲代的形状,而不会发生形状分离(2分) (3)Ⅱ 愈伤组织是一群未分化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DNA在细胞进行分裂时结构最不稳定,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