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年高考生物压轴题

2014-5-11 0:36:14下载本试卷

08年高考生物压轴题

一.选择题

1.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B.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2. 将菜豆幼苗在含有32P的培养液中培养1小时后,转移到不含P的培养液中。测定表明,刚移出时植株各部分都含有32P,6小时后32P在下部叶中明显减少,在上部未展开的叶中含量增多,以后数天嫩叶中32P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刚移出时下部叶生长迟缓,P在体内难以再利用  B.移出6小时内苗中P相对含量稳定,不发生再利用

C.移出后P的再利用始终受到调节,P优先分布于生长旺盛部位

D.移出后数天苗中P的相对含量稳定,不会表现出缺乏症

3. 据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如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外排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概率为0

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4. 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5. 下列关于人体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属于脂类物质,经常食用富含磷脂的食物可导致脂肪肝

B. 细胞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因此不用再从食物中摄入氨基酸

C. 正常人因吃甜食过多引起高血糖时,就会出现糖尿

D.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着

30. 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 ~ 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 ~ 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________ __,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 _分解成_______ 。

(5)初生牛犊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 ~ 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______ 。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31.试回答下列(1)、(2)题。

(1)、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①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某时期是     

②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    

③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       过程。

(2).探究实验设计及分析

问题来源: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认为是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另一种主张认为是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现提供变形虫、3H—胆碱(磷脂的成分)和其它必需仪器,请完成实验设计过程,预测实验结果,并说明结论支持哪一主张。

设计:

1.将部分变形虫置于含3H一胆碱的介质中培养,使其膜被标记。

2.将已标记的核移入至未标记的去核的变形虫中,在无标记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使其进行     

3.检查新形成的              

预测结果1.                          

结论1.                            

预测结果2.                           

结论2.                            

(2)回答下列问题:

请阅读下列几段文字后回答:

A.有人把蚕的DNA分离出来,用一种酶“剪切”下制造丝蛋白的基因,再从细菌细胞中提取一种叫“质粒”的DNA分子,把它和丝蛋白基因拼接在一起再送回细菌细胞中,结果,此细菌就有生产蚕丝的本领。

B.法国科学家发现,玉米、烟草等植物含有类似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如加入“Fe”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的血红蛋白,从而由植物提供医疗中所需要的人体血液。

C.瑞士科学家找到了一种与果蝇眼睛形成有关的基因,将此基因注入果蝇幼虫不同细胞以后,果蝇的翅和其他部位都长出了眼睛。这为人造“器官”供移植使用提供了可能。

D.1991年,我国复旦大学遗传所科学家成功的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用基因疗法治疗血友病的临床实验:我国科学家还通过将高等动物生长激素基因移入泥鳅的受精卵,获得比普通泥鳅重三倍的大泥鳅。

E.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的将有关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等害虫毒杀效果高达80%~100%。

(1)所有这些实验统称为________工程,所有这些实验的结果,有没有生成前所未有的新型蛋白质?______________;

(2)A段中实验结果的细菌具有生产蚕丝的本领,说明__________;

(3)B段中由玉米、烟草的基因生产人类血红蛋白为什么要加入“Fe”原子?_________,植物中含类似人类血红蛋白基因,从进化上看,说明_______;

(4)瑞士科学家的实验说明_________;我国"863"计划15周年成果展览中类似的实例是________________。

(5)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测定了人体中________条染色体的基因序列,D段中血友病基因疗法中有关的染色体是________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培育出的大泥鳅称为________产品,你认为此类产品的研究推广应做到________;

(6)“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表示为________,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科学家们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C 3. D 本题是综合神经调节、细胞结构、遗传的综合性选择题,从神经元细胞结构和特征上命题,角度新,综合性强,具理综选择题的明显特征。4. C 5. D

30. 答案:解析:本题以初生牛犊的免疫为情境,较基础地考查免疫中的基础知识,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在六个问题中,较难的是第一问和第二问,第一问难在对抗体作用的正确表达;第二问难在原因的分析上,教材中没有明显的答案,要联想特定功能细胞的形成,即细胞分化上回答问题。

(1)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

(3)效应B淋巴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氨基酸 结构通式略

(4)蛋白酶 多肽

(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 自身B淋巴细胞的合成

(6)过敏原 再次

31.

(1)  I (1)a  甲  (2)乙  (3) DNA复制  丙 乙

II  2.细胞分裂   3.细胞的核膜

预测结果1:新细胞核膜具有放射性。

结论1:支持第一种主张。(1分)

预测结果2:新细胞核膜无放射性。

结论2:支持第二种主张。(1分)

(2)

(1)基因 没有 (2)蚕的丝蛋白基因在细菌体内得以表达 (3)人类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含Fe的特殊蛋白质 不同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4)简单的基因可控制较为复杂的器官的形成 人耳鼠、克隆牛 (5)24 X  转基因泥鳅  积极探索和研究,经过长期的实验以后再决定是否推行,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6)DNA→RNA→蛋白质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