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三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题5.6
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使用这种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B.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兴奋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2.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下列有关细胞通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结合,能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
B.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时,能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元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效应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加强相关细胞的免疫效应
3.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 |
4.下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途径,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可以说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个途径来调节内分泌腺
B.切断⑦影响最小的是胰岛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最终的效应器是图中组织
D.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增加将导致③和④的减少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B.单克隆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
D.大规模发酵生产中,需要将菌种进行扩大培养至稳定期,再进行接种
6.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去尖端胚芽鞘下部的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A.a>b B.a<b C.a=b D.不能判断
7.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
B.II4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III 2的旁系血亲有4人,其中含III5
D.若II 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III1与III4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12。
8.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对患者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是:取出患者的白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转入正常ADA基因,再将这些白细胞注射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能正常生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常ADA基因替换了患者的缺陷基因
B.正常ADA基因通过控制ADA的合成来影响免疫功能
C.白细胞需在体外培养成细胞系后再注射入患者体内
D.ADA基因缺陷症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9.下列与植物代谢有关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A.玉米根系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氧含量的关系
B.洋葱表皮细胞在
C.当轮藻细胞外K+浓度大于0且小于m时,轮藻细胞内浓度K+与时间的关系
D.小球藻内含碳化合物的变化(0—m期间光照,m—n期间黑暗)
10.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平均活动时间(h)如下表。假设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物种 | 休息 | 与其他物种竞争 |
| 寻找配偶 | ||
大鼠 | 4.8h | 3.6h(追逐小鼠) | 13.2h(吃植物种子) | 2.4h | ||
浣熊 | 18.0h | 0.0h | 3.6h(吃大鼠) | 2.4h | ||
北美郊狼 | 18.0h | 0.0h | 4.8h(吃浣能) | 1.2h | ||
小鼠 | 4.8h | 6.0h(被大鼠追逐) | 10.8h(吃植物种子) | 2.4h |
A.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 B.浣熊数量减少
C.大鼠数量增多 D.小鼠数量减少
11.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右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复制
B.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生成
12.下列与抗生素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特异性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B.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种的特异性
C.长期饲喂含抗生素饲料的动物,抗生素会诱导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抗性
D.食品中存在的微量抗生素被人进食后,可能导致一些人出现过敏反应
13.美国两位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了RNA干扰机制获得2006年诺贝尔奖。他们首次将双链RNA导入线虫细胞中,发现双链RNA较单链RNA更能高效地特异性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把这种现象称为RNA干扰。在生物体内双链RNA可以是基因表达的产物。以下四项叙述中不能体现此项研究成果的具体应用的是
A.利用RNA干扰技术可使细胞中某些基因不表达来决定一个细胞的分化方向
B.利用RNA干扰技术对外源目的基因进行特异性的表达阻断来推导该基因的功能
C.利用RNA干扰技术可抑制肿瘤基因的表达
D.利用RNA干扰技术可以研究某些信使RNA如 何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14.一年生植物的种子数目已知,现将它们以不同的比
例混合在一起,并在春天种于5小块土地上。植物经过生长、开花并结果。研究发现,尽管收获的种子的总数目和种植时的数目一致,但收获的种子中X和Y两种种子的比例和种植时的常常不一致,它们的关系如图(注:sp.X指的是种子X占总数的比例)。数据表明了物种X和特物种Y的什么生态关系?
A.当X种子数所占比例小时,二者是互助的
B.当X种子数所占比例大时,二者是互助的
C.当X和Y都存在时二者是竞争关系
D.当Y很少时,X寄生于Y上
15.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
D.M、N两物种存在捕食关系
1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即使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生物也可能出现变异性状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必然发生基因重组
D.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17.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由两个不同的受精 卵发育而来),如果6号和9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5/12 B.5/
18.下列有关微生物及发酵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离单细胞蛋白时,通常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B.在测定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时,应注意随时调整pH
C.连续培养的优点是有利于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D.将大肠杆菌从只用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转移到只用葡萄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上,其细胞内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就会停止
19.下列有关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叙述,有几项说法是正确的是
①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②基因突变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不会增加基因的数量
③终止密码是由非编码区转录而来的
④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⑤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及运载体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⑥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合成的目的基因有多种,但控制的性状却相同
⑦用基因工程方法创造出的一种能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与一般细菌相比,它的繁殖速度更快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20.已知甲和乙是同一生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得知,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乙细胞的二倍。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甲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乙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B.甲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乙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C.甲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的细胞,乙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为二的细胞
D.甲细胞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为二的细 胞,乙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的细胞
21.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界 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含量、温度等,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根据上述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右图,其中不正确是
A、当x代表温度时,能够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曲线是d
B、当x代表CO2含量时,若a曲线表示水稻,则b曲线表示玉米
C、当x代表CO2含量时,能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曲线是a、b、e
D、当x代表光照强度时,若a曲线表示阳生植物,则c曲线最可能代表阴生植物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青蛙的原肠胚细胞和囊胚细胞所含DNA、RNA及蛋白质的结构相同
②蚕豆种子中和卵生动物受精卵中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③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一定具有叶绿体
④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⑤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或快速奔跑,植物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⑥玉米和羊的受精卵发育成8细胞的球状胚体都需进行3次有丝分裂
⑦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⑧经过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够形成四分体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23.下列关于甘蔗、玉米叶片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围绕着维管束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
②因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正常的基粒,所以,水光解发生在叶肉细胞中
③NADPH储存了能量,并且有还原性
④CO 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
⑤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 ![]() |
24.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
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一定需要氧气 ②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③所有动物都是需氧型生物 ④所有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⑤所有寄生生物都是厌氧型生物 ⑥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乳酸中毒
⑦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 ⑧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
⑨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
A.0种 B.1种 C.2种 D.3种
26.豌豆的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GG和gg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F1,然后再连续自交,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豌豆种皮灰色:白色=3:l的分离比出现于
A.Fl代每株植株所结种子 B.F1代所有植株所结种子
C.F2代每株植株所结种子 D.F2代所有植株所结种子
27.下列四个遗传过程,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
① 纯种高茎黄粒豌豆×纯种矮茎绿粒豌豆
② 红果番茄
③ 紫茉莉花斑枝条(♀)×绿色枝条(♂)枝条性状
④ 取某植株基因型为的花药
单倍体
二倍体
后代
A. 四种 B. 三种 C.二种 D.一种
28.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捕获该种群的最佳时期为t0—t1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在t1—t2时间,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9.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有
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②在性别比例为1:1的种群中,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等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更易于表现。
④一对等位基因中,显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⑤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更复杂。
⑥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⑦在植物的一生中,分化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达到最大。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
30.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 ,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答题区
班级 姓名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A | C | C | C | C | C | D | B | C | A | B | C | D | C | C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A | D | C | D | B | A | B | D | B | D | D | B | C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