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中生物第四阶段练习1

2014-5-11 0:36:14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中生物第四阶段练习—1

一.    选择题 [30分]

1.  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将此叶片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将怎样?这个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什么?

A.a部呈棕褐色,b部呈蓝色; 光    

B.a部呈棕蓝色,b部呈褐色; CO2 

C.a部呈棕褐色,b部呈蓝色; 水     

D.a部呈棕蓝色,b部呈褐色; 叶绿素

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是由基因工程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

B.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发酵产物提纯后的蛋白质

C.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大体相同

D.在基因工程中,蛋白质是目的基因表达后所形成的主要产物

3 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曲线1、2、3及D点的生物学意义依次表示

A.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B.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

C.干物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零

D.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小于零

4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YyRr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D时期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B.在L时期基因组成可能为YYRR、YYrr、yyRR、yyrr

C.在F时期发生了转录、翻译过程及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D.在I时期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

5 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都正确的是:

①它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只有细丝状的染色质  ②它能够将NH3氧化成NO3,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是一种固氮生物   ③要将它与土壤中的其他微生物分离,其培养基中不能有有机物,应该有NH3,不能密封  ④虽然它的代谢类型是需氧型,但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较少  ⑤它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工程的材料,但不能用来研究遗传的基本定律  ⑥它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利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

   A. ① ③      B .② ⑥      C. ③ ⑤      D. ⑤ ⑥

6 若DNA分子上某一段编码多肽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ACGCCCAT,而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与反密码子的关系如下表

反密码子

AUG

UAC

CAU

GUA

CGG

GCC

所带的氨基酸

a

b

c

d

e

f

试问将来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

A.a-b-c         B.b-f-c         C.d-e-f       D.d-b-f

7 下图是用农作物 ① 和 ② 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 四个品种的过程。 A、a和B、b、D为基因,且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使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B.培养品种的途径中,途径所用的时间短

C过程与过程的原理相同

D.从目前的操作过程看,培育成的品种中新增加的基因不只是 D

8 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均有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生物膜

均对青霉素敏感

均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二者基因结构中均含有外显子,酵母菌还含有内含子

代谢方式不完全相同,但均能进行无氧呼吸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⑤

9.以下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B.图中 A 表示的物质是氧气 ,B 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矿物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 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10 下面是某种遗传性状的系谱图,图中4号、6号和7号具有该性状。分析错误的是:

A. 如果性状是隐性性状,3号与5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B.如果确认1号和2号都是纯合体,4号就很可能是杂合体 

C.如果性状是隐性性状,5号的双亲中就不可能具有显性纯合体

D.如果性状是显性性状,在生出4号时,1号和2号的有性生殖细胞可能都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学号:       姓名: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42分]

11. (7分)根据下面甲、乙、丙三个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14分)

(1)请写出两种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可能的分泌物名称)。若该分泌物是H2O2酶,欲比较该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则除需要H2O2酶及必需的实验器具外,还需要哪些实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所示生物常使人及其他生物产生疾病,该类生物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需要依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消灭。请简要写出细胞免疫在效应阶段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11.答案:(1)(2分)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②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2)(2分)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H202溶液、FeCl3溶液(或MnO2)(多写若合理也给分)

(3)(3分)没细胞结构    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抗原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同时,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加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解析:⑴是对课本基本实验的考查,通过实验来判断细胞的生命活性,生活着的细胞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死细胞停止一切生命活动。⑵细胞分泌物的成分,注意题目要求的是三种,注意大类和具体的物质的区分,例如激素(不同激素成分不同)和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雄性激素(成分是脂质)等;实验的器材和药品的准备。⑶对于病毒与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一切生命活动的完成都是在细胞内部,同时提醒学生在学习病毒时应该注意病毒与细菌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在结构、核酸组成、增殖、代谢等方面的不同;通过病毒侵染注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抗原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同时,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加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12 (9分)帕金森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不自主震颤,病因是缺乏“多巴胺”。临床上可用左旋多巴治疗,它在体内转化为多巴胺。

(一) (1)右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多巴胺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并由[         释放出来。

(二)报道某药物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请探究该药物的作用。

⑴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若干只、0.9%生理盐水、用0.9%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某药物溶液。

(2)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②甲组              ,乙组                 

                                   

(2)实验结果:

①如果甲组鼠出现了不自主的震颤,结论是                  

②如果甲、乙组鼠均无不自主的震颤,结论是                 

12(9)  () (1)   [B]突触前膜

()     (2)假设某药物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答案合理给分)

预期:主要症状是不自主震颤

(4)实验步骤

①把生长发育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

②注射用0.9%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某药物溶液   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2)实验结果:

①某药物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

②某药物不可以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

13 9分)菜豆(又名四季豆)是人们常吃的一种蔬菜。根据其生长特性,采用生态温室高效栽培技术,能够进行反季节生产。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1分)在种植菜豆时,施用氮肥相对较少,其原因是             

(2)(1分)让硬果皮、黄花的纯种菜豆(rrYY)与软果皮白花(RRyy)的纯种相互授粉,在硬果皮、黄花植株上所结菜豆为        果皮。

(3)(1分)研究发现,菜豆是喜温不耐霜冻的蔬菜,可在10—25℃下生长,以20℃左右最为适宜。温度影响菜豆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4)(7分)30以上的高温条件易引起菜豆的落花落果。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在30℃以上高温的条件下,通过生长素处理能否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请你完善下列实验。

实验课题:探究在30℃以上高温的条件下,通过生长素处理能否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

实验步骤:

选择数量足够、生长状况一致且健壮的同种菜豆植株随机均分为2组并标记,均培养在        环境中;

②在菜豆的花蕾期,对实验组的处理是                  

对对照组的处理是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植株开花结果的情况,并记录。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生长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出现            现象; 对照组出现             现象。

结论:                      

13.(9分)(1)(1分)与菜豆共生的根瘤菌能通过生物固氮制造氨供菜豆利用

(2)(1分)硬果皮;     (3)(1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4)(6分)30℃以上且相同高温(答案明确为30-500C以内某个具体温度也可);

② 喷洒适量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喷洒等量的蒸馏水

最可能的结果及结论是:无落花落果;  落花落果

结论:通过生长素处理能够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

14  ( 10分)(一)在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产的一窝鼠仔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鼠出生;让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产出10 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 只,有毛雌小鼠7 只,雄小鼠5 只。

( l )科研人员初步判断, 该小鼠无毛的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② 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写出科研人员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理由

( 2 )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已知无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

若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

其方案一为:杂合有毛小鼠♀X杂合有毛小鼠♂

写出另三套方案,指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最佳方案:

理由:

14. ( 10 分)

(一)( 1 ) (2分)① 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因为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2 ) ( 8 分)方案二:无毛小鼠♂x 杂合有毛小鼠♀( 1 分)

方案三:无毛小鼠♀x 杂合有毛小鼠♂(1 分)

方案四:无毛小鼠♀x 无毛小鼠♂(1 分)

最佳方案:方案二(与上述对应)( 1 分)。

理由:因为方案二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毛小鼠出现较高为1/2,而其它方案均存在缺点:方案一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为1/4,方案三、方案四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乳困难。(4 分)

15 (7分)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休息

与其它物种关系

进食

其它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l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    ,物种C与物种A的关系属于    。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       

                       

(3)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        

(4)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              开始的,若研究发现一段时期内,进人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碳元素总量与由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碳元素总量相等,则说明该项生态系统基本处于         状态。

15(7分)解析:依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可绘出营养结构图(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物种A和B为植食性动物,均属于初级消费者。

答案:(1)(1分)

 

(2)(3分)竞争  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3)(1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全不得分)   

(4)(2分)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相对稳定(或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