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三年级生物第六次月考试卷
1、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哺乳动物细胞某物质的合成及分泌时,得到下图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选用小鼠B淋巴细胞作实验材料;
B.获取实验细胞后,放入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含有蔗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等物质;
C.培养液在这里相当于细胞自然生活的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D.该细胞与根尖细胞相比,仅缺少的结构是液泡。
2、下图是氢随着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分析回答:
![]() |
A. 水中的氢经①向②转移时,与叶绿体基质中的三碳化合物结合并形成葡萄糖,这一结合过程发生在暗反应阶段。
B.[H]在马铃薯块茎细胞内经③→④转移时,未释放出的能量则贮存在酒精中。
C.[H]经⑤形成氨基酸的生理过程叫转氨基作用,人体内必需氨基酸可以经此途径转化。
D. 在人体中,糖类物质与脂质可以大量的相互转化。
3、下图是某生物学研究小组以一种绿色植物为材料进行研究得到的实验研究结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图可命名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影响关系图;
B.细胞内限制b点后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叶绿体、色素、酶的数量;
C.长期处于a点时,该植物将会死亡;
D.若该图表示的是一种阳生植物,则对于阴生植物来说,图中a点将向右移动。
4.下列做法在实际生活上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制剂喂养蝌蚪可以促进蝌蚪的个体发育
B.作变性手术的男人需口服(或注射)雌激素才可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C.糖尿病患者通过注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
D.消化不良口服肽酶糖衣丸时,若在口腔中溶解糖衣对肽酶疗效影响不大
5.一对夫妇基因型是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图(1)为其一种细胞分裂方式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夫妇产生一对双胞胎后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D时期
B.甲胎儿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4
C.若该女士在A时期的DNA复制出现错误,则胎儿甲和乙均出现突变性状
D.该女士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30.下面是科学家设计的快速繁殖良种奶牛的两种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30、(每空2分,共22分)在一个纯合黑身果蝇种群中,一只雌果蝇由于核基因突变,出现了灰身性状,科学家用它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该雌果蝇与该种群黑身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即有灰身,也有黑身。
实验二:将实验一得到的F1中的黑身雄果蝇与最初的那只灰身雌果蝇作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结果如下图:
P 灰身雌果蝇×黑身雄果蝇
↓
F1 灰身雌 灰身雄 黑身雌 黑身雄
1 : 1 :1 : 1
请分析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突变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原因是 。
(2)从实验一的结果得出突变的灰身对黑身呈 (填“显性”或“隐性”),理由是 。
(3)根据实验二的结果能否确定该果蝇体色遗传是位于Χ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理由。
(4)若每对果蝇产生的后代数量足够多,请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方案,要求通过一次杂交试验,即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并配以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相关基因有A、a表示)
实验三: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刚毛雄果蝇只能表示为XB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可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请完成推断过程:
(5)①实验方法:首先选用纯种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雌雄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 。
②预测结果: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则此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则此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31.(20分)研究发现沙漠蝗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孤独生活的,一种是结群的。前者反应迟钝、夜色飞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后者在大白天结成蝗群,数量可达几十亿只,在其迁移途中,可以吃掉数以吨计的地面植被。
(1)大部分时间里,沙漠中植被稀少,蝗虫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分散生活。当有大量雨水,
植物骤然生长,蝗虫会随之大量繁殖。当干旱来临,蝗虫们不得不聚成一大群.围绕正在缩减的食物来源,以此维持生命,这说明引发蝗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
(2)研究中发现,l0株紧密生长在一起的植物可能会触发蝗虫的合群性,但10株分散的植物却不能。这表明蝗虫从孤立性到合群性的突变除了因为蝗虫种群数量暴增外,还与作为蝗虫食源的植物的_______(种群特征)有关。
(3)当蝗群迁入某生态系统时,可形成如下食物网:
![]() |
如果鹰的食物一半来自食虫鸟,一半来自鼠,则增重
(4)长期以来,研究者对促使蝗虫感受环境拥挤的机制存有疑义。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孤立性与合群性蝗虫的神经中枢系统有11个神经传导束具有显著差异,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孤立性和合群性的蝗幼虫有532个基因不同,在行为研究方面,科学家从蝗虫的视觉、嗅觉等方面进行探索,请你设计实验对此进行探究。
第一步:选择两个同样的孤立性雌性蝗虫,编号l、2;另选两个同样的孤立性雌性蝗
虫,编号3、4,备用。
第二步:分别用视觉、嗅觉两种刺激进行实验。将一只孤立性蝗虫1置于密闭透明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孤立性蝗虫3,记作A组;将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B组。
第三步:观察蝗虫,记录A、B的反应。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A与B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证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是有效的合群化触发机制;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上述试验方案能否达到试验目的?简述理由。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CABDC
30.(每空2分,共22分)
(1)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2分)
(2)显性(2分) 该雌果蝇与纯种黑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2分)
(3)不能,因为无论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其后代均有两种表现型,每种表现型的性别比例均为1:1,故不能确定。(4分)
(4)方案1:选取F1中的黑身雌果蝇和灰身雄果蝇杂交,(2分)若子代中雄性个体全为黑身,雌性个体全为灰身,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雄个体都既有灰身又有黑身,则空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分)
(方案2:选取F1中的灰身雌果蝇和灰身雄果蝇杂交,(2分)若子代中雄性个体既有黑身又有灰身,雌性个体全为灰身,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既有灰身又有黑身,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分)
(5)①截毛 刚毛 (2分) ②刚毛 截毛(4分)
25.(20分) (1) 水 (2分)(2)种群密度(2分)
(3)75 (2分) 0.6 (2分)
(4)第二步:一只孤立性蝗虫2置于开放的黑色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孤立性蝗虫4(使蝗虫不能相互看到) (2分)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②A与B均不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证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不是有效的合群化触发机制。(2分)
③A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B不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证明视觉是较嗅觉刺激更为有效的合群化触发机制 (2分)
④A不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B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证明嗅觉是较视觉刺激更为有效的合群化触发机制 (2分)
问题:不能(2分)。缺乏雄性实验组,缺乏重复实验(2分)(即应反复做相同实验并能得到相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