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生物统测卷必修2试题集锦
20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33.(9分)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纯合长翅果蝇的幼虫在温度为
(1)已知果蝇翅的发育是经过特定酶催化系列反应的结果。基因型为bb的果蝇表现出残翅的原因是 ▲ ,基因型为BB的果蝇幼虫在
(2)实验室中只有一试管基因型相同的残翅果蝇,雌雄各半,但不知其残翅性状是基因决定的,还是温度影响造成的。为确定它们的基因型,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是 ▲ 。
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 。
答案: (9分)(1)隐性纯合子缺少长翅基因,不能合成特定的酶2分 长翅基因能指导特定酶的合成,而在37~C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相关反应不能进行2分
(2)让这些残翅果蝇雌雄随机交配产卵,在温度为25~C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子代果蝇翅的形状(测交方案不得分)2分
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①子代全部是残翅果蝇,则试管的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bb
②子代全部是长翅果蝇,则试管的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BB
③子代既有长翅果蝇,也有残翅果蝇,则试管的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Bb
34.(9分)假说一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请尝试再写出两种假说: ▲ 、 ▲ 。
(2)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2全部直刚毛,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l,此时最合理的假说是 ▲ ,依据这一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一个最简单的验证实验,实验设计思路是 ▲ ,请绘出验证实验的遗传图解。
答案:(9分)(1)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基因显性突变(或由隐性基因的携带者交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
(2)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2分
选择F1中直刚毛雌果蝇与卷刚毛雄果蝇进行测交2分
2008年南通市四县市高三联合考试试卷
28.(6分)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孟德尔以黄色(Y)圆粒(R)纯种豌豆和绿色(y)皱粒(r)纯种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解释自由组合现象,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 ;为检验假说进行的实验是 ▲ 。这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 。
(2)将F2中某类型的种子自交后只表现出两种表现型,则该类型种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 。
(3)请再举出一个该科学研究方法在遗传学上运用的实例: ▲ 。
答案:(1)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F1测交 假说-演绎法
(2) 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2分,缺一不给分)
(3)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所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所做的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2008苏、锡、常、镇四市教学情况调查(一)
28.(11分)回答下列小麦杂交育种的问题:
(1)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b表示),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抗病。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产不抗锈病与地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
①F2的表现型有 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 ,占F2的比例为 。
②选出F2中抗锈病的品系自交的F3.请在下表中填写F3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子代 | 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 | ||
BB | Bb | bb | |
F3 |
(2)另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
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
越高。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 自交得F2,
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
五个品系。
①F2中,中产的基因型为 。
②在右图中画出F2中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
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的柱状图(请在答题卷指定
位置作答)
答案:(1)6 AABB 1/16 ②BB=1/2 Bb=1/3 bb=1/6
(2)①A
②
31.(8分)基因蛋白质与性状这三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电泳是指带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相反的电
极移动的现象。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
正常人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行为如右
图所示。由图可知携带者有 种血红蛋白,从分子
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是
。
(2)现假设已分离到某种微生物的4种突变体(1-4),它
们都因为某一种酶的缺失而不能合成生长必需的物质E,在
该微生物合成物质E的途径中,物质A、B、C、D都是必需
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表(注:+为生长,-为不生长)。
用字母(A~E)和箭头表示该代谢过程中五种物质的先后顺序,并标出突变体3终止于哪一个代谢过程 。
(3)从以上两个实例可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有 。
答案:(8分)(1)2 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2)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性状;或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以控制性状
江苏省2008年百所高中样本分析考试生物试题
28.(8分)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定律。
(1)在F1的自交实验中,出现的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是 和 。
(2)孟德尔三组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
(3)在F2中,双杂合的个体占了后代的 ,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了该类型的 。
(4)若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F1的测交过程。
答案:(1)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
(3)1/4 1/3
(4)见下图
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联考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28 . ( 7 分)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 B 超检查和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已知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一种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 D 、 d 表示该对等位基因)。现有两位孕妇甲与乙,甲正常但丈夫为该病患者,乙为该病患者但丈夫正常。她们想知道胎儿是否为患者。
( 1)医生对甲询问后,只让甲做 B 超检查确定胎儿性别,因为如果胎儿为女性则 ,胎儿为男性则 ;医生对乙询问后得知该女性的父亲正常,便建议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因为乙的基因型为 ,她丈夫的基因型为 ,后代男女各有 (概率)患病,所以,不能通过性别鉴定的方法来判定后代是否患病。
( 2 )现对乙孕妇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用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 d 的探针称为 d 探针,检测基因 D 的探针称为 D 探针。先采用 PCR 方法扩增该对等位基因,然后将 PCR 产物吸附在一种膜上形成斑点,每次做相同的两份膜,分别用 D 探针和 d 探针杂交,可以观察到如下结果:
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个体 2 和 3 的基因型分别为 、 。
答案:( 1 )全部发病 全部正常 XDXd XdY 1/2
( 2 )XdY Xd Xd
29 . ( 9 分)右图表示某基因组成为 AaBbdd 的雌性高等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 )图示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细胞名称为 ,该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 条。
( 2 )若 1 号染色体表示 X 染色体,则 2 和 3 叫做 ,1 、 2 和 3 组成一个 ,图示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 3 )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的方框内绘出形成此细胞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时的细胞分裂图像 。
答案:( l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第一)极体 0
( 2 )常染色体染色体组 BdXa
( 3 )细胞形状、染色体和基因各得 1 分
江苏省南通通州市2008届高三第四次统一测试
26.(7分)下图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
(1)基因是指 。基因中的 代表遗传信息,如图中所示形成的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 。
(2)此种病例所涉及的是单个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事实上,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 、基因与 、基因与 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3)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基因能通过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1)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
(2)基因 基因产物 环境 (3)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30.(8分)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I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 的原理。在植株上,番茄的韧皮部细胞通常无法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 。
(2)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分裂。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
(3)要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必需的条件是 。在图中Ⅳ过程中,通常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 。
(4)植物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一定高度不育吗?为什么?
答案:(1)植物细胞全能性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基因选择性表达
(2)有丝 单倍体育种 YYmm或Yymm或yymm
(3)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一定的营养条件、植物激素的刺激、无菌条件、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答对两个以上可得分)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4)不一定。若亲本是四倍体,则离体花粉培育出的植株具同源染色体,可正常形成配子,是可育的。(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2.(8分)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刀板,可用 来大量繁殖。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4)野生石刀板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刀板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为什么?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2)(3分)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刀板雌、雄相交。
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 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3)(3分)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
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4)已进化,生物的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三生物试题
29.(7分)小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根据下面的遗传系谱图,回答问题:
(1)该遗传系谱图中的黑色小狗,基因型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____。(不考虑性别差异)。
(2)根据题意分析,控制小狗皮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符合___________定律。
(3)Ⅲ2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是___________种。
(4)如果Ⅲ2和Ⅲ5进行杂交,生出红色雄狗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I1、I2、Ⅱ2、Ⅱ6(缺一不给分)
(2)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1分)
(3)2或4种 (4)5/72
31.(10分)下图A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
(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________。
(2)图B中①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给定的圆圈内绘出Da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的模式图(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注明染色体和其上的基因组成情况。
答案:(1)2 Ⅱ、Ⅲ、Ⅳ、Ⅹ
(2)基因突变(2分)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分离(2分)
(4)da、dA、dA(2分)
(5)见右图(2分)
连、淮、宿三市2008届高三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28.(8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 ![]() |
(1)若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此细胞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 ▲ 。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 ,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 ▲ 个四分体。
(4)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 ▲ 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 ▲ 段。
答案:(1)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2分) (2)1/4(2分)
(3)卵细胞或极体 3 (4)BC DE
30.(11分)果蝇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中的长翅与残翅、红眼与白眼、灰身与黑身为三对相对性状(设翅型基因为A、a,眼色基因为B、b,体色基因为H、h)。现有两种基因型果蝇交配,后代表现型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表现型 | 红眼长翅 | 红眼残翅 | 白眼长翅 | 白眼残翅 |
雌果蝇 | 3 | 1 | 0 | 0 |
雄果蝇 | 3 | 1 | 3 | 1 |
(1)果蝇控制翅型与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 ▲ 和 ▲ 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 ▲ 定律。
(2)已知红眼基因部分片段的碱基排列如下图。
![]() |
由该基因片段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则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 链转录的(以图中的①或②表示)。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 。
(3)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一只黑身雄果蝇,假如已弄清黑身是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判断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完成相关实验方案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
①第一步,将 ▲ 与变异的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子一代;子一代全是 ▲ 。
②第二步,将子一代的 ▲ 与原种群的 ▲ 杂交。
实验结论:
若后代全是 ▲ ,则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出现 ▲ ,则黑身基因在X染色体上。
答案:(1)常染色体 X染色体 基因的自由组合 (2)② CCUGAAGAGAAG
(3)①纯种灰身雌果蝇 灰身 ② 灰身雌果蝇 纯合灰身雄果蝇
③灰身果蝇 雄性黑身果蝇
32.(6分)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情况: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请回答:
(1)青色壳明蟹的基因型可能为 ▲ 。
(2)两只青色壳明蟹交配,后代成体只有灰白色明蟹和青色明蟹,且比例为1:6。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 ▲ 。
(3)AaBb×AaBb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 ▲ _。
答案:(1)AABB、AaBB、AABb、AaBb(2分) (2)AaBB (2分)
(3)青色壳:花斑色壳:灰白色壳 =9: 3: 2(2分)
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29.(5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DNA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I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离心后能分辨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 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 。
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 。
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
①若子代Ⅱ离心后可以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
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 的可能。
(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 ▲ 方式相吻合。
答案:(1)全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①半保留复制 ②分散复制 (2)半保留复制
33.(7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R、r)控制,下图是小鼠的一个遗传系谱,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Ⅲ6的基因型是 ,Ⅲ1的基因型为AaRR的概率为 。如果Ⅲ3与Ⅲ5杂交,产下灰色雄鼠的概率为 。
(2)Ⅲ7的基因型是 ,若欲进一步确定其基因型,最好让Ⅲ7与Ⅲ代 中 号个体杂交。
(3)偶然发现一只雄鼠患有某种遗传病,该遗传病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其双亲都未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源于 。欲确定该致病基因B的位置,让这只雄鼠与正常雌鼠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代个体,如果F1代雌鼠全都患病,而雄鼠全部正常,则基因B位于 染色体上。
答案:(1)aaRr 1/3 1/8 (2) AARr或AaRr 2 (3) 基因突变 X
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8.(6分)下面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通过①过程合成mRNA,在遗传学上称为——,与合成DNA不同,这一过程的特点是
(2)②过程称为——,需要的物质和结构有—— (2分)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白化症是由于缺乏合成黑色素
的酶所致,这属于基因对性状的 (直接/间接)控制。
答案:(1)转录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U替代T与A配对
(2)翻译 mRNA、氨基酸、tRNA、酶、ATP、核糖体(答出核糖体得1分,答出2种或2种以上物质得1分) (3)间接
29.(7分)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家族系谱图如下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就乙病而言,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体的可能性为 。
(3)Ⅱ3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4)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患病的概率为 。
(5)若乙病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可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予以治疗。其基本过程是将正常的ADA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导
人到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T淋巴细胞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将携带正常ADA基因的T细胞再注入到患者体内,即可取得治疗效果。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是 。该过程所用到的工具主要有
答案:(1)X (2)2/3 (3)AXB、aXB、AY、aY (4)7/16 (5)基因重组 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2分,答出2个得1分)
南京市2OO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28.(8分)下图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回答:
(1)A图所示过程是一种克隆动物的新技术,新个体丙的性状主要取决于 亲本。
(2)在B图中,物种P发生如图的突变,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原来的 改变成了 。(注: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3)C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 。
(4)D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 。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先出现在 。
(5)E图中过程2常用的方法是 。与D图所示方法相比,E所示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
答案:(1)甲 (2)天门冬氨酸 缬氨酸 (3)多倍体育种 (4)杂交育种 F2
(5)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大大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31.(7分)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 和 也不同。
(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
(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 。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填序号)
(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 过程(填序号)。活化的毒性物质应是一种 分子。
答案:(1)酶 原料 (2)核糖和尿嘧啶 (3)中心法则 ①③⑤ (4)③⑤ 多肽
34. A题:用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2)秋水仙素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2分)
(3)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从而鉴定低温是否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剪取经低温诱导处理和未作处理的根尖(5~
第二步:按照 和制片四个步骤,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
第三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 部位,再用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4)如果你的假设成立,预期低温处理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的加倍(学生也可以提出其他假设,只要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即可)
(2)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加倍(2分)
(3)解离、漂洗、染色 分生区(生长点) (4)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答案要与前面的假设相呼应)
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28.(8分)下左图是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图解,右表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据图回答:
氨基酸 | 密码子 |
酪氨酸 | UAC |
苯丙氨酸 | UUU、UUC |
丙氨酸 | GCA |
甘氨酸 | GGC |
赖氨酸 | AAG、AAA |
脯氨酸 | CCG |
甲硫氨酸 | AUG |
精氨酸 | CGA |
(1)左图中1和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2)若该图表示以甲链为模板合成乙链,则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这两种分子进行杂交,可用于检测_______________,若两条链共含有200个碱基,且A︰T︰G︰C=2︰1︰3︰3,则含碱基U有____个。
(4)若甲链中的一段序列为……TAC TTC AAA CCG CGT……,据右表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从细胞中提取DNA和RN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时,转入DNA比转入RNA突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脱氧核糖 核糖 (2)转录 RNA聚合酶
(3)目的基因是否转录成mRNA 20 (4)甲硫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 (5)(不仅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而且)能够复制并传给下一代
29.(8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_B_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__的植株不能开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_bb或aabb的植株只开出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
(1)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正常植株的幼苗(已知基因型为AaBb),要尽快获得纯合的雄株和雌株,请简要写出育种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获得的纯合雄株和纯合雌株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杂合雄株和杂合雌株杂交产生后代,用柱形图表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答案:(1)正常植株:雄株:雌株=9:3:4(2分)
(2)选择正常植株的花粉(AB、Ab、aB、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即正常植株(AABB)、雄株(aaBB)、雌株(AAbb、aabb) (2分)
(3)正常植株、雄株
(4)(3分)
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27.(6分)美国某研究小组最新发现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合成了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癌变,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称为_________,在__________中进行。
(2)与②过程直接有关的核酸除图中所示外还有__________。
(3)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如果细胞中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被沉默,此时_________(填序号)过程被抑制。
(4)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转录 细胞核 (2)tRNA(或tRNA和rRNA) (3)A—U ② (4)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28.(8分)假设A、b是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经过②过程产生的表现型符合育种要求的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将A_bb的玉米植株自交,子代中AAbb与Aabb的比是________。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_得到Ab幼苗。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育种优势是_________。
(3)过程⑦是用γ射线处理获取新品种的方法,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通过过程④培育基因型为AAbbC的植株,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与过程⑦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
答案:(1)杂交育种 2/3 3:2(2)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增大 (4)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答“基因工程”即给分) 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26.(8分)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___,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
(4)设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DNA含量为
答案:(1)睾丸 Ⅰ、Ⅱ (2)4 1:2 (3)A、a、B、b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AB或Ab或aB或ab) (4)见下图(3分,注明坐标含义得1分,曲线正确得2分)
28.(8分)果蝇是进行遗传实验的良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和b),且雌雄分别为不同眼色。各管内雌雄果蝇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
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
C管:雌雄果蝇均是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
请分析回答:
(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果蝇眼色的遗传方式,应选 管的亲代果蝇进行杂交。
(2)A、B、C三个试管中亲代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三个试管中红眼果蝇全部是灰身纯系,白眼果蝇全部是黑身纯系,F1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灰身。同时考虑体色和眼色的遗传,B管果蝇交配产生的F1自由交配后,后代的表现型中灰身红眼果蝇、黑身红眼果蝇、灰身白眼果蝇、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接近于 。如果让C管果蝇交配产生的F1自由交配,后代中双隐性类型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1)B (2)雄 雌 雄 (3)3:1:3:1(2分) 9/64(2分)
30.(6分)1970年,特明和巴尔的摩证实了RNA病毒能依赖RNA合成DNA的过程,并发现了催化此过程的酶。下面为形成cDNA的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①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核酸酶H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③过程也称为DNA的变性,此过程在温度高达90~
(3)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______________,两者在作用特性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
(4)如果RNA单链中有碱基100个,其中A占25%,U占15%,则通过该过程合成的一个双链DNA片段中有胞嘧啶______个。
答案:(1)反转录酶(或逆转录酶) (2)稳定 (3)DNA聚合酶 催化⑤过程的酶耐高温 (4)60(2分)
苏州市2008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
28.(8分)回答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问题。
(1)细胞膜的结构探索历程中,50年代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结构,据此他提出了细胞膜的静态统一结构,该结构主要的不足是不能解释等现象。70年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请用图示方式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在对一对性状杂交实验作出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又巧妙设计了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假说进行了演绎,最后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
(3)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含与红眼早杂交,P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请用遗传图解解释该现象(果蝇的红眼基因以W表示,白眼基因以w表示)。
(4)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生长、分裂、受精作用、变形虫吞噬食物等细胞的复杂功能(答出一项就可得分)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图略)
(2分,磷脂双分子层1分,蛋白质分子1分)
(2)若F1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
(3)(3分)(如右图)写出Fl基因型得1分,F2基因型1分、表现型1分
(4)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
29.(9分)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I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______________的原理。在植株上,番茄的韧皮部细胞通常无法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 。
(2)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分裂。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
(3)要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在图中Ⅳ过程中,通常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植物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一定高度不育吗?为什么?
答案:(1)植物细胞全能性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基因选择性表达
(2)有丝 单倍体育种 YYmm或Yymm或yymm
(3)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一定的营养条件、植物激素的刺激、无菌条件、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答对两个以上可得分)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4)不一定。若亲本是四倍体,则离体花粉培育出的植株具同源染色体,可正常形成配子,是可育的。(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28.(8分)干扰素是临床上使用最普遍、最为成熟的基因工程产品,干扰素是能够抑制多
种病毒复制的高效蛋白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人的T淋巴细胞中提取干扰
素基因转入羊的DNA中,培育出羊乳腺生物发生器,使羊乳汁中含有人体干扰素。下
图为获得转基因羊的基本步骤。请据图回答:
(1)图中获取干扰素基因所用的“分子手术刀”是__________ ,将人体干扰素基因“插入”到病毒DNA上所用的“分子针线”是______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病毒是_____________。
(2)请在下框中画出某DNA片段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
(3)干扰素基因控制合成干扰素要经过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个步骤,该基因在病毒体内_______________(能,不能)表达。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1分)DNA连接酶(1分)运载体或载体(1分) (2)(2分,写出两个黏性末端各给1分)
(3)转录(1分) 翻译(1分) 不能(1分)
29.(9分)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
遗传病(简称甲病)在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
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请据图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 ,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 ,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甲病和乙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已知I,不携带乙病基因)。其中甲病与表现
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表现正常为另一对
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据图回答:
①Ⅲ1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Ⅳ13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为________ ,只患甲病的几率为_____
③如果Ⅳ13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0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上(1分) x染色体上(1分)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
患者多于女患者(全对得2分,只答一点得1分)
(2)①aaXBXB或aaXBXb(1分,答不全不给分) ②1/8(1分) 3/8 (2分)
⑧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发生了突变(1分)
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1)反义基因像一般基因一样,是一段双链的DNA分子,合成该分子的第一条链时,使用的模板是细胞质中的mRNA,原料是四种 ▲ ,所用的酶是 ▲ 。
(2)如果指导番茄合成PG酶的mRNA的碱基序列是……AUCCAG……,则PG反义基因的这段碱基对序列是 ▲ 。
(3)人工合成的反义基因导入番茄细胞的运输工具是 ▲ ;在受体细胞中该基因指导合成的产物是 ▲ 。
(4)RNA干扰的机理是不干扰靶基因的 ▲ 过程,而是阻断了 ▲ 过程。
答案:(1)脱氧核苷酸 逆转录酶 (2)(2分,写成单链不给分)
…···TAGGTC"····
······ATCCAG"·····
(3)质粒(或运载体、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反义RNA (4)转录 翻译
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26.(8分)如下左图所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除图中所示的来源外,还主要来自于 ▲ 。
(2)假设酶①为一条肽链,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为 ▲ (不考虑终止密码),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至少脱去了 ▲ 个水分子。
(3)如上右图所示,Ⅱ1患苯丙酮尿症,Ⅱ3患尿黑酸症,Ⅱ4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和p、A和a、H和h表示,它们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
①I4的基因型是 ▲ 。
②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一号家庭生育出患有苯丙酮尿症孩子的原因 ▲ 。
(4)Ⅱ3已经怀孕,生一个健康的男孩的几率是 ▲ 。为了避免生出患病男孩,可采取的有效手段是 ▲ 。
答案:(1)食物 (2)6n n – 1 (3)①PPAaXHXh ②遗传图解见下图(2分)
(注:①全部回答正确得2分。根据本题题意要求,若只解释子代出现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原因就算正确得1分。②缺少配子环节的表述则整个图解不得分。③亲代基困型、表现型不完整或不正确扣1分。④子代基因型、表现型不完整或不正确扣1分。⑤世代、符号的表述缺失或有错误均扣1分)
(4)3/8 产前诊断(基因诊断)
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28.(7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右图是
对某患者的基因治疗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 。
(2)物质A是合成 的正常基因,物质B
是 。
(3)基因治疗过程的操作步骤:
① ;② ;
③病毒将正常基因插入到 ;④经过改
造的造血干细胞输回到患者骨髓中并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4)该体外基因治疗的特点是 。
答案:(1)基因突变 (2)血红蛋白 病毒DNA
(3)①将正常基因插入到病毒DNA中 ②携带正常基因的病毒感染造血干细胞 ③造血干细胞染色体上的DNA上
(4)操作复杂但治疗效果更为可靠
30.(10分)石刁柏(幼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片窄产量低。在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有人推测阔叶突变型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组加倍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定突变型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2)若已证实突变型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杂交实验方案加以鉴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及结论)
(3)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方案一:用 方法; 方案二:用 方法;
图解: 图解:
答案:(1)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2分)
(2)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2分)
(3)方案一: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进行组织培养
图解:(2分)
方案二:利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XX植株和YY植株,再让其杂交产生大量的雄株
图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