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生物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训练(二)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由于人们对各种作物的食用部位要求不一,而不同元素的生理功能又不一样,所以不同作物中不同元素的相对含量多少就不同。据此,栽培小麦、马铃薯及菠菜时,应分别多施哪些肥料 ( )
A.氮肥、磷肥、钾肥 B.磷肥、氮肥、钾肥 C.氮肥、钾肥、磷肥 D. 钾肥、磷肥、氮肥
2.如果天气燥热,水分蒸发过快,水分供应不及时,叶肉细胞和气孔的保卫细胞都要因缺水而萎蔫,气孔因此关闭,以防止继续失水,这是植物的应急措施。在此情况下哪项与事实不符 ( )
A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只能来自细胞呼吸作用所产生的CO2
B 细胞呼吸作用所需要的O2只能来自细胞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
C 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水分缺乏
D 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CO2供应不足
3.每公顷的玉米地,在生长末期,玉米重量可达6吨。这些重要主要来自 ( )
A 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物 B 土壤中的矿物质和空气中的氧
C 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及有机物 D 土壤中的水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矿质元素必须溶于水才能被吸收
B 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
C 矿质元素离子与水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
D 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5.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 发酵与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6.葡萄糖在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 B 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 不产生CO2 D 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7.食品罐头的铁盖上印有“若安全钮鼓起,压有响声,请勿购买”,铁盖安全钮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 )
A 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 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 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 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8.下表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表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
A | 呼吸场所 |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细胞质基质 |
B | 是否需氧 | 需分子氧参加 | 不需分子氧参加 |
C | 分解产物 | 二氧化碳、水 | 二氧化碳、酒精或二氧化碳、乳酸 |
D | 释放能量 | 较多 | 较少 |
9.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施肥情况 | 尿素 | 磷酸二氢钾 | 磷酸二氢铵 | 硫酸铵 | 不施肥 |
小麦收 获量(kg) | 55.56 | 65.26 | 56.88 | 55.44 | 55.11 |
由表可知,该地缺少的元素是 ( )
A.K B.N C.P D.S
10.作物叶片中的营养元素浓度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右图中变曲线表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施肥量与作物产量成正比关系
B 当土壤板结,作物营养元素含量处于e段
C 作物叶片营养元素浓度处于x点时,是作物获得高产的最低养分浓度
D 作物叶片营养元素浓度处于d 段时,农田周围环境不会受到营养元素的污染
11.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氧化O2和CO2 B.氧化CO2和O
1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要产生2个葡萄糖分子,需要有多少五碳化合物参与CO2的固定,又有多少CO2被固定 ( )
A.2、2 B.6、
13.下列生理活动中,不产生ATP的是 ( )
A.光反应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暗反应 D.丙酮酸分解为CO2和氢
14.某一植物体,经5小时的光照,测到有300 mg的氧产生,请推断这段时间内,植物体合成葡萄糖的量是 ( )
A.281.3 mg B.271.3 mg C.153.7 mg D.280.4 mg
15.下列物质中既是水稻光反应产物,又是蛔虫呼吸作用产物的是( )
A.[H]、ATP B. [H]、ATP、H2O C. [H]、ATP、CO2 D. [H]、ATP、丙酮酸
16.在光亮处用同一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结果如图。原因是( )
A.培养液中缺少无机盐 B.培养液中缺少O2
C.培养液中缺少CO2 D.培养液中缺少有机物
17.将等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500 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
项目 | H2O | NH4+ | K+ | Ca2+ | PO43- |
减少量 | 0% | 83% | 72% | 97% | 84% |
下列分析与解释正确的是( )
①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说明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 ③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④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都正确
18.水稻长时间被水淹没,会发生无氧呼吸,水稻异化作用的代谢类型为( )
A.自养型 B.异养型 C.需氧型 D.厌氧型
19.实验室里有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乙细胞只释放O2不释放CO2,丙细胞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不可能取自叶 B.乙不可能取自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 D.甲可能取自于茎
20.能水解纤维素酶的酶是( )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多糖酶
21.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2.小麦根细胞内合成ATP的细胞器有( )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叶绿体、线粒体 C.线粒体 D.线粒体、高尔基体
23.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 →ATP D.H2O→[H]+O2
24.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中含水量的变化用下面哪个图表示( )
25.根毛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吸收水分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则各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
A.逐层降低 B.逐层升高 C.不变 D.取决于土壤溶液浓度
2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在黑暗处进行 D.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27.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 )
A.原生质 B.液泡 C.细胞质 D.原生质层
28.某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述碳原子转移途径的是( )
A.CO2—→叶绿素—→ADP B.CO2—→叶绿素—→ATP
C.CO2—→酒精—→葡萄糖 D.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29.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如下图装置的实验,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30.下列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31.下列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一些形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
A 从a到b,种子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
B 从a到c,种子质量增加,但有机物种类减少
C 从b到c,种子内的有机物种类增加,细胞数目增多
D 播种时无论种子横放还是竖放,根总是向下生长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号数________
32、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
A 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 .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 .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 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33.(2005年全国名校理综题)农业生产中有很多手段具有科学道理。下列有关手段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 栽培植株型为矮杆、叶小、叶厚并直立的作物新类型,增大光合面积
C 移栽较大型作物时去除部分枝叶,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D 农田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充分利用土壤矿质营养
34.(04年江苏高考题)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35.下图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b点与a点相比较,b点 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以及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
A.低、高 B.低、基本一致 C.高、高 D.高、基本一致
36.将2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在a试管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b试管中加入4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下图横轴为反应时间,纵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时间和底物浓度关系的是( )
37.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叙述是 ( )
A 所有的叶绿素a都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B 植物的叶呈现的绿色是因为叶绿素有效地吸收绿光
C 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下,可检测到有氧气生成
D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吸收蓝紫光,而在红光区域的吸收峰则为叶绿素所特有
38.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 A 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B 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C 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9.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原因不包括 ( )
A 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 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氨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 有利于微生物分解腐殖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 促进根系吸收有机肥料,多级利用能量
40.将丙酮酸中的能量转变成热能的场所是( )
A.细胞质基质 B.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要求外,其余每空1分,共50分)
41.将一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下图1所示。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进间内瓶中CO2浓度的变化。如果用此装置进行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规定,请写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在适宜条件下,首先将该装置置于___条件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_____________;
(2)再将该装置置于____下,此时测得的数值表示____________;
(3)如果上图2为该植物在步骤①②中测得的实验数据,根据图中数据,该植物在单位时间(分)内,光合和用速率为______;
(4)为使此研究结果更为科学,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
42.下图中,A、B两图分别是温度和氧浓度对小麦根系吸收K+、NO3-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A中,在40℃范围内,根系吸收离子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能通过提高___________的活性来提高___________作用的强度,从而促进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温度提高到40℃后,根系吸收离子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减慢。这因为过高的温度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矿质元素的吸收与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2)图B中,随着氧浓度增加,根吸收离子的速度___________,而细胞液中的糖浓度___________。当氧的体积浓度达30%以后,对K+、NO3_的吸收曲线呈平行状态,这是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糖浓度曲线也呈平行状态,这是受_____________的限制。
(3)图A和图B中,当温度和氧浓度相同时,根细胞对K+、NO3-的吸收速度不同。这说明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___________,这一现象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43.右图是一种可测定种子呼吸作用的密闭系统装置。U形毛细玻璃管(带刻度)作为检压计。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20% K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一些用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整个装置密封,并置于20℃恒温环境,打开三通活塞(T),待U形管两侧液柱平衡后关闭T,开始计时。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压计左管口与大气相通,实验时室内气压的微小变化对读数都产生影响,必须进行校正。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该装置继续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请写出主要的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重相同的油菜和小麦种子相比,萌发时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油菜种子_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小麦种子。
44.使用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α-淀粉酶,分别探索温度、反应物浓度、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mL淀粉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2)图B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若检验本实验的生成物,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曲线的变化表示出酶活性与pH的关系是:(要求阐述根据曲线由低到高、最高值、由高到低三段变化可获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所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
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
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
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
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度,成图B所示状态;
⑤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分钟。
实验二:除了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成2片,其它均与实验一相同。请回答:
①上述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
②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mLo2/30秒。
45.下图绿色植物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进入植物体的方式是______,
B进入植物桶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②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②正常进行的生态因素还用_______。
(3)在植物体内完成③过程需要量最大的是含元素____的物质,它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4)E应该是____。在④⑤⑥过程中,能量放出最多的方式是[ ]____。
(5)在微生物体内E可以转化为a-酮戊二酸,该酸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当谷氨酸增多并与酶结合时,可异致谷氨酸合成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46.一研究小组进行无土栽培实验,使植物栽培于无土的容器中。实验所有的植物分为五组,每组均含五棵同种、等大的植物,每组于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相同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培养液 | 平均生长高度(cm) | 平均叶片表面积(m2) |
1 | H2O | 4.4 | 7.6 |
2 | H2O+N | 5.1 | 10.0 |
3 | H2O+N+P | 11.5 | 37.5 |
4 | H2O+N+P+Mg | 13.0 | 125.0 |
5 | H2O+N+P+Mg+K | 20.3 | 306.5 |
(1)最适宜的培养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还有哪些变量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合理,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研究的结果能否适用于其它物种的培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专题 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能力训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C | D | D | D | C | B | C | A | C | D | C | C | A | A | D | D | C | A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D | C | C | C | B | C | D | D | D | A | B | D | A | B | A | D | D | A | D | C |
|
42. 答案:(1)酶 呼吸 会使酶失去活性 呼吸作用 (2)增加 降低 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3)具有选择性 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43. 答案:(1)增大吸收CO2的能力(1分)(2)锥形瓶中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死种子,其他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3)①锥形瓶中不加入KOH溶液,代之以等量清水;②用同质量的小麦种子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操作;③测出相同时间内密闭系统的气体体积净变化;④再计算出CO2释放量(4)小(1分)
44. 答案:(1)D ; (2)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其它类似的表述亦可);斐林试剂 ;(3)在一定的pH范围内,随着pH值增大,酶的活性增强;在pH 5.5~7.5范围内(或6.5),α-淀粉酶的活性最高;超过最适pH值,随着pH值增大,酶的活性下降(答案应针对三段的变化分别表述,表述不全不得分) ; (4)酶浓度 ; 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每30秒O2的生成量(mLO2/30秒) | ||||||||||
观察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实验一 | ||||||||||
实验二 |
45. 【答案】(1)渗透吸水 主动运输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温度 (3)N、P、K 在农业生产中施肥量最大的是氮、磷、钾肥 (4)丙酮酸 ④ 有氧呼吸 (5)减少
46.【答案】(1)第五组培养液最适宜。因为在此培养液中植物长得最高(或答含H2O+N+P+Mg+K的培养液是最好的,因为在此培养液中植物叶片的平均表面积最大)(2)光照强度、温度、溶液通气状况等(但不能将“加入土壤”也作为变量)(3)重复实验或每个实验组用多于五株的植物做实验(4)不适用,因为对一种植物提供的必需的化学元素对其它植物不一定是必需的(或不适用,对一个植物的探究结果对其它植物不一定适用。或适用,如果用于该植物的近缘种植物,研究有助于选择其适宜的培养液)(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