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题
生 物 试 题 (一)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含5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50分。
1. 某化合物含C、H、O、N和S等元素,该化合物一定不能 ( )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携带氨基酸到核糖体
C.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
下列叙述中哪项不属于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共有的特征 ( )
A.糖元、胰岛素、性激素 B.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糖元 D.ATP、DNA、RNA
2. 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都能生成水 B.都有ATP的生成 C.都含有核酸 D.都含有蛋白质
3. 收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4种液体,分别用斐林试剂鉴定,一定不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A、尿液 B、血清 C、组织液 D、胰液
4. 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 | C | H | O | N | 氨基 | 羧基 |
多肽E | 201 | 348 | 62 | 53 | 3 | 2 |
多肽F | 182 | 294 | 55 | 54 | 6 | 1 |
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 )
选项 | A | B | C | D |
多肽E | 199 | 340 | 58 | 51 |
多肽F | 181 | 281 | 53 | 49 |
5.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②过程表示胚后发育
B.受精卵卵裂处于囊胚形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C.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会出现羊膜
D.囊胚期开始出现三胚层的分化
6.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
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浓度
D.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7.
右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8. 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9.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
A.由于细胞分化而丧失了全能性 B.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时空选择性
C.细胞经过多次分裂而丧失了全能性 D.不同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10.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于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细胞器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中心体
1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影响的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看了设计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花盆 | 阳光 | 温度 | 水 |
① | 向阳处 | | 充足 |
② | 暗室 | | 充足 |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
C.①花盆应在
12. 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不能说明
A.细胞是活的
B.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的收缩性
C.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
13.
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间,纵坐标为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
14. 脂肪储存较少的健康人,禁食一段时间后出现尿频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脂肪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B.蛋白质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C.脂肪转变成糖类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D.蛋白质分解供能时,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了大量尿素需要排出
15. 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 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 分别置于
⑤ 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 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16. 右图为一种二倍体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该种生物的细胞核中染色单体数目最多为
A.8条 B.12条 C.16条 D.24条
17. 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肽键数目最多有
A.63 B.
18. 如果某人的血糖含量较长时间处在50~60mg/dL而得不到补充,人就会惊厥休克,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脑组织的供能主要来自分解
B.脑组织中糖元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氧化供能
C.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就会发生功能障碍
|
19. 将阴生植物移至强光下,植物迅速发生萎蔫,此时比较右图
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0. 在荠菜胚早期发育过程中,能供给球状胚体营养、且能产生某些激素的结构,是由下列哪一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
21. 右图是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实心)
和DNA(空心)在A、B、C、D四个时期的统计数据,
那么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22. 正在进行分裂的蛙胚细胞,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A.有氧呼吸加强 B.中心粒向细胞两极移动
C.同源染色体分开 D.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23. 夏天馒头长出的“白毛”是根霉,它的同化作用方式和生殖方式分别是:
A.异养、分裂生殖 B.异养、孢子生殖
C.自养、孢子生殖 D.自养、营养生殖
24.
|
A.(1)×(4);左上方 B.(1)×(3);右下方
C.(2)×(3);右下方 D.(2)×(3);左上方
25. 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 C.14% D.9.3%
26.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27.
|
A.① B.④ C.①③ D.②④
28. 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气体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29.
|
A.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
于分解量
B.细胞内不合成纤维素
C.细胞吸收水分
D.细胞内含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30.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61 B. 1/
31. 下列有关果实发育的情况,哪一图解的表达是正确的 D
32.图a曲线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不同温度条件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单位时间内同化的C02量);b曲线表示同等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量(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 依据检测结果,可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A.在
B.在
C.在
D.在
33. 某人为了研究微生物与氧的关系,把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分别培养在三个半固体培养基中,几天后观察,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乙中的微生物可以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生长
C.丙中的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中
D.甲、乙、丙中的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均为有机碳源
34.
一般情况下,右图的变化不表示为( )
A.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B.叶片中镁的含量
C.叶片中铁的含量
D.单位时间光合作用生产量(条件适宜)
35.
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 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C.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 D.血红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36.
![]() |
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B.乙图中,施用农药后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的频率,C点比A点高
C.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图中苹果贮藏室的氧气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37. 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做DNA粗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新鲜羊血代替鸡血
B.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洋葱鳞片叶表皮代替根尖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酒精代替丙酮
D.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可用西瓜代替苹果
38. 对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
![]() |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DNA转录过程 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 ⑤共有5种核苷酸 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39.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B.用18O标记H2O和CO2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0.右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Ⅰ-2无乙病基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3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8
C.乙病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设Ⅱ-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8 。
41.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得F1,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从F1自交所得种子中,拿出一粒绿色圆粒和一粒绿色皱粒,它们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A. B.
C.
D.
4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列哪个图示
![]() |
43.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正确叙述是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 ②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③直接进入血液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作用显著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
44.下列关于细胞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B.遗传密码子位于基因上
C. DNA复制时增加一个碱基对,新DNA分子在表达时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C+T)/(A+G)=1
45.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D.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46.已知一段双链的DNA分子中,G碱基的比例为20%,那么,由此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 碱基C的比例是
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
47.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质是利用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8.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
A.用含32P标记的固体培养基培养 B.用含32P标记的植物细胞培养
C.用含32P标记的动物细胞培养 D. 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49.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 D.种群中产生定向变异
50.下图中字母表示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它们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3个染色体组的依次是
A.②⑤、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⑤、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 |
51.(10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1)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 。以上4个图中属于微生物的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2)欲让A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必须经过 、 的过程。在个体的正常发育过程中,若B细胞由球形变为纤维状,则已经完成了
过程。
(3)图C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可属于 。
(4)A、B细胞与C、D细胞在基因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 。
(5)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上图哪些结构中的基因? 、 。
答案.(10分)(1)细胞壁 CD AD (2)离体组织培养 脱分化 分化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5)AB的细胞质基因、CD的全部基因
52.(7分)将水绵和细菌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如果在反光镜上方放置一个三棱镜,使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这时看到细菌逐渐聚集成明显的两堆,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方括号内填图中标号):
(1)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证明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该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2)1880年,一位德国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实验,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________;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在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中,用分别标记
和
,结果证明了________。
(3)某学生在课外也用一种细菌验证该实验,结果发现该细菌在660nm、450nm附近区域分布很少,而在560nm区域分布较多。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4)人工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常用________ ________除去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而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法是用________ 试剂处理。
(7分) (1)[4]叶绿体 需氧型 (2)恩格尔曼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所用细菌为厌氧菌 (4)纤维素酶、果胶酶 聚乙二醇(PEG)
|
(1)曲线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2)曲线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 。
(3)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____________。
(4)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5)假定甲图玻璃罩内两枝植物分别代表马铃薯和苋菜,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摘取两者新鲜的正常叶片,经脱色褪绿处理后滴加某种染色剂,然后用肉眼观察,其被染色的部位分别是______ 、_____。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马铃薯、苋菜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丙所示,其中曲线________表示苋菜的光合作用强度。
(7分) (1)夜间温度较低影响了呼吸酶的活性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3) 多 (4) 增加 (5) 叶肉 叶脉(维管束鞘细胞) 甲
54. (15分)下图表示自然界中氮在生物体内转化及人体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请分析回答:
(1)空气中的N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完成11过程的微生物被称为____________,它们可将N2还原为NH3。要想使非豆科植物体内的含氮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2)自然界中将NH3转化为NO2-、NO3-的生物叫___________,该种生物的同化方式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人体内进行②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如果a代表组织蛋白,则b代表_________。
(4)人体内⑤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产物B需要转变成_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
(5)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途径除了①④外,还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④过程最多可形成______种氨基酸。
(6)图中A表示(物质)___________,⑨过程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此过程除了产生A物质外,同时还产生了____________ ___。
(7)在人体中能够进行⑥过程的器官是___________。
(15分) (1)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 土壤中施用自生固氮菌菌剂或通过基因工程使非豆科植物被拼接上固氮基因 (2)硝化细菌 化能合成作用 (3)核糖体 酶和激素(或大部分酶和部分激素)(缺一不给分)(4)脱氨基(或脱氨基作用)
尿素 (5)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或组织蛋白的分解) 12 (6)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或基质) [H]、能量(或ATP)(缺一不给分) (7)肝脏
55. (7分)人体内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在保持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酶催化底物的反应速度将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
![]() |
(7分)(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见右图(2分)(4)不变 在PH=2时酶已经失活 (5)C
56.(8分)下表为一种营养液的配方,请据此回答:
成 人 | Ca(NO3)2 | KH2PO4 | KCl | MgSO4 | Fe(NO3)2 | Mo | 蒸馏水 |
含 量 | | | | | | 极少 | 1000mL |
(1)用此营养液在培养植物的初期,该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可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 。
(2)要使植物正常生活,在此营养液中至少还应加入 种必需元素。
(3)在培养植物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NO3-较少而等离子较多,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
有关。
(4)某学生在理想的培养条件下,将生长旺盛的蕃茄幼苗先在含32P的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1h,测定放射性,发现其主要分布于下层叶;后转移到不含32P的完全培养液中又培养1h,再测定放射性,发现32P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5)人们常常通过 法来判定Mg等元素是否属于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请你设计一实验作简要说明(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
(8分)(1)营养液浓度过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向培养液中加水(2)四(3)运载离子的载体数量和种类(4)上层叶(幼嫩部分) (5)溶液培养 配制一组对照培养液,其中一种为全素培养液,另一种为缺Mg培养液,分别培养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壮植株若干(1分);当缺Mg培养液中的植株出现缺Mg症状后,再加入Mg,若症状消失,说明Mg为必需的矿质元素
57.(5分)肺癌在全国的发病率居肿瘤之首,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上海肺癌研究所细胞与分子免疫研究室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一种名叫“
(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是 。
(2)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 。
(3)单克隆抗体是由 细胞产生的。
(4)在治疗时采取静脉注入单克隆抗体而不是口服的原因是 。
(5分)(1)每种效应B细胞(每个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1分),瘤细胞能无限增殖(1分)(2)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缺一不给分) (3)杂交瘤细胞
(4)抗体是蛋白质,若口服则被消化,使抗体失去其功能
58.(7分)在果蝇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分子含量变化如图一所示,请据图回答:
图一
(1)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用字母表示)。
(2)图一中的a~j段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
(3)若h~i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如图二所示,请在给出的圆圈中画出该细胞处于d~e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7分)(1)g—h、m—n(2分,答对1个给1分)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分,答对1个给1分)
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分)(要求:细胞两极相互对应的染色体大小要相同1分,颜色相反1分)
![]() |
59.(7分)下图表示海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海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期,乙图为海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期。
(2)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甲图中1处的细胞最可能成为乙图中[ ] 胚层的一部分,甲图中2处的细胞最可能成为乙图中[ ] 胚层的一部分。
(3)如果乙图中三个胚层继续发育,除了要进行相应的细胞分裂以外,还必须经过 ,形成组织、器官,最后才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
(4)假设海星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乙图中4处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5)在发育过程中,乙图所示胚胎的早期细胞从一个部位移到另一部位时,被移植的细胞能参与该部位将来的器官形成。但如果在晚期,将未来发育成后肢的部分移植到胚体的另一部位,发现此细胞仍发育成后肢,使动物畸形。这说明 。
A.乙图所示胚胎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B.乙图所示胚胎的晚期出现了组织器官
C.乙图所示胚胎已形成了三个胚层 D.乙图所示胚胎的晚期细胞出现了分化
(7分) (1)囊胚 原肠胚 (2) [3]外胚层 [5]内胚层 (3) 细胞分化 (4) 2N (5) D
60.下面是一系列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材料、现象、数据,请据此回答问题:
(1)如用上述材料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实验,你认为可选用的依次是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2)用紫色洋葱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选用的是它的鳞片叶表皮,原因是其细胞中具有___________。E图为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经第二次加清水处理后的细胞示意图,原生质层由其中的________组成,此时细胞处于________过程中。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部位则是洋葱的__________,细胞大多处于F图中的___________时期。
(3)G图是某同学完成《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后得到的滤纸条,从上到下第三条色素带是____________。
(4)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从甲乙两个小桶中抓取小球次数、每次组合情况统计等结果如图中的表格H(甲乙每个小桶放有两色球各10个,不同色球分别标有D和d)。不能用来解释白化病性状分离现象的两个小组是第__________组,其原因是_________。
(1)A、C(2)(紫色)大液泡 ②③④ 质壁分离复原 (根尖)分生区 e
(3)叶绿素a (4)1、2 抓取小球的次数太少
61.(16分)活动小组用大豆作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分析回答:
⑴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如何变化? 。
⑵用培养液培养大豆苗,很快植物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可采用
措施,使植物正常生长。
⑶大豆苗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基部叶片变黄,活动小组的学生在培养液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尿素,结果上述缺素症状仍存在,由此推测植物缺少的元素最可能 。
⑷为探索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同学们设计实验装置如右图,直接将该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在烧杯中水煮脱色,再将叶片漂洗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① 。
② 。
③ 。
⑸若在此密闭的装置钟罩内再放一株玉米,每天光照12小时以上,一星期后,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生长情况是 。
⑴有机物的种类变多,有机物总量减少
⑵培养液过浓,植物细胞失水 加水稀释培养液
⑶Mg
⑷①直接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是错的,应该改为先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室内饥饿,消耗掉叶片内储藏的有机物,再转移到光下照射
②摘下叶片,放在烧杯中水煮脱色是错的,应改为将摘下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③未设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装置需在玻璃罩内放一小杯NaOH溶液,其他与实验组的装置及处理方式相同
⑸玉米生长正常,大豆生长不良,逐渐死亡
62(10分)右侧坐标图表示某一定容器中培养的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曲线。
(1)与其他生物比较微生物代谢非常旺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三点)。
(2)图中①段表示_______________期;处于该时期的微生物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想延迟④段表示的时期的出现,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果想获得大量次级代谢产物,则应使曲线保持在____________段。
(3)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毫升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视野1 | 视野2 | 视野3 | 视野4 | |
红细胞数 | 21 | 17 | 22 | 20 |
细菌个数 | 102 | 98 | 106 | 94 |
则,①本调查采用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的原理。
②在选择视野时,关键除应考虑视野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细菌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5毫升培养液共含有细菌大约____________个。
38.(共10分,每空1分)(1)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很大,使它们能够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温度、pH值、溶氧量等 (2)调整期 细菌的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要的酶类、ATP及其他细胞成分 连续培养 ③ (3)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②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中细菌密度的平均值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