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生物题的计算和解题技巧
执教者:沃玉峰
一、生物计算题的类型
1. 有关蛋白质、核酸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计算
2.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
3. 有关遗传概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4. 有关细胞分裂的计算
5. 有关种群数量的计算
6. 有关生态系统能量问题的计算
二、相关例题
A.6
18
B.5
C.(1/3b-a) ×18 D.1/3ab-(1/3b-n) ×18
1.2(2005年高考上海卷,14)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A.33 11
B.36
1.3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
A.24% B.22% C.26% D.23%
1.4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次,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次后,细菌DNA组成分析表明 ( )
A.3/4轻氮型,1/4中间型 B.1/4轻氮型,3/4中间型
C.1/2中间型,1/2重氮型 D.1/2轻氮型,1/2中间型
1.5某种DNA的分子量为2.8×109,一个互补成对的脱氧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为670 ,试计算这个DNA有多长?(每个核苷酸对的长度为0.34nm)
2.1下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萌发的种子、小动物所吸收的氧气量。分别以 20 粒萌发的豆和 4 条蚯蚓为材料,每隔 10 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 1 )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2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体移动的方向是 , 移动的最大速率是
( 3 )动物和萌发的种子实验都表明,在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因为:
( 4 )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2.2 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 (CO2mg/lOO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 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OOcm2叶片积累的葡萄糖中有 mg。(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 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 因素影响。
3.1(2007年江苏高考)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 )
A.12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3.3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遗传病。
(2)Ⅲ—13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4)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4在某种群中随机抽取20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600、1200和200个,则在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是 ( )
A.60% B.40% C.50% D.20%
4.1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 个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应有同源染色体对数、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
A.3、12、24 B.6、24、
4.2 一个基因型为FfGg的精原细胞能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5.1在对某地麻雀的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请计算,该地约有麻雀( )
A.2000只 B.400只 C.200只 D.500只
5.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
A.5.2×104 B.3.25×
6.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
Pg | Pn | R | |
A | 15.9 | 2.8 | 13.1 |
B | 870.7 | 369.4 | 501.3 |
C | 0.9 | 0.3 | 0.6 |
D | 141.0 | 61.9 | 79.1 |
E | 211.5 | 20.1 | 191.4 |
分析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6.2(2004年高考上海试题,21)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课后反思】
答案:
2.1 (1)吸收CO2 (2)左
(4)不正确 两者呼吸的速率进行了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
2.2 (1)略 (2)4 (3)2 (4)43.6 (5)光照强度 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1CD
3.3(1)乙 常 隐
(2)自由组合定律 (3)11% (4)AaXBXb aaXbXb
(5)1/6 1/3 1/2 1/6
4.1D 4.2B 5.1B 5.2B
6.1(1)B B为生产者
(2)5.66%
(3)增加 B的Pg>R的总和
6.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