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生物稳态与环境多选题分类选编

2014-5-11 0:36:16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生物稳态与环境最新多选题分类选编

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1.(08通州二调)下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些点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ABD

A.A              B.B                   C.C               D.D

2.(08南通六校期中)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CD)

组别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ppm

2ppm

0ppm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3.(08扬州一调)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有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对图描述正确的是(ACD

  A.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赤霉素浓度较高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乙烯含量升高

  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4.(08兴化期末)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如下表:

  浸泡液

  雄花

  雌花

  雄花:雌花的比值

  水(对照)

  21.1

  3.8

  5.6

  甲(赤霉素(100毫克/升)

  4.7

  4.7

  1.O

  乙(CP(100毫克/升)

  7.8

  6.2

  1.26

  丙(乙烯利(1000毫克/升)

  19.6

  3.7

  5.3

  丁(整形素(10毫克/升)

  33.1

  l.2

  27.6

 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CD

  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乙液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C.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D.丁液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5.(08泰州期初联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为了将刚摘下的青柿子熟化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

B.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C.种植莴苣使用赤霉素可以提高产量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6.(08金陵中学12月)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二、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7、(08启东三校联考)右图示一种类型的细胞,如果细胞A接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C

A.可引起细胞E收缩

B.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传播速度较在F处快

C.在F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再转变为电信号

D.兴奋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

而细胞E收缩不需要能量

8. (08海门一诊)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D

A.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

B.感受器的活动可受大脑有意识控制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接受刺激形成感觉

9.(08南通四县市联考)下图的反射弧中,在M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电剌激,结果是(BD

A.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递

B.可使效应器发生反应

C.可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D.可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10.(08启东三校联考)右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BCD

文本框: A.a       B.b

C. c        D.d

11.(08镇江二调/通州四模)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BC

A.该图可表示反射弧,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该图如果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或某个细胞器中

 D.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12. (08海门二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A.若神经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则其兴奋性增强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正常高等动物体内,兴奋是单向传导和传递的

D.突触处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13.(08无锡调研)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 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14.(08扬州期末)下列与下丘脑功能有关的是(ACD

A.既能感受体温变化,又能感受渗透压变化 B.是有意识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

C.是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D.对垂体某些激素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15. (08盐城一调)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CD

     分泌细胞     分泌物         靶细胞

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作为分泌细胞

B.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传送至靶细胞

C.若用于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是内分泌细胞

D.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三、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内环境

16. (08镇江调研)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的主要移动方向包括(ABD)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血浆   C.淋巴→组织液   D.淋巴→血浆

17.(08启东三校联考)在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BCD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18.(08如东启东期中)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者随前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相符的是(CD

(横轴代表前者,纵轴代表后者)

 A.饮水量一一抗利尿激素

 B.HIV浓度--T细胞数量

 C.胰高血糖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性腺激素浓度——性激素浓度

19. (08武进期中)下图表示3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动而发生的代谢速度变化。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CD)

A.动物Z比动物Y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C.在温度t1时,动物X、Y、Z代谢速度相同

D.在低于t2的温度条件下,动物Z代谢速度逐渐增加

血糖平衡

20.(08南京质检)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CD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D.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升高血糖浓度

21.(08苏锡常镇二模)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D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的分解  B.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无关  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的重要的器官

22.(08镇江二调)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O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mg/dL)

75

 125

 110

 90

 75

 75

 75

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

 B.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1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D.60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23.(08如皋海安期中)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需要完善的是(ABD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24.(08如皋海安期中)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C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在各种因素的调节下,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恒定的

C.⑦过程形成的氨基酸不包括必需氨基酸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⑥过程均可发生

25.(08金陵中学12月)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下列据检查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BC)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35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O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TCH

  179

  mg/dL

  150~220

A.肝细胞发生了病变          B.可能有肾功能障碍

C.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D.可能患有脂肪肝和贫血症

免疫

26. (08海门一诊)吞噬细胞参与(ABC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27.(08徐州期中*)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C

A.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分泌淋巴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 D.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

28.(08赣榆模检)下列与免疫有关的靶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D

A.进入人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B.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

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         D.靶细胞和浆细胞同时死亡

29.(08连淮宿联调)下表为我国初生幼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是(BCD

儿童月(年)龄

应接种的疫苗

接种方式

预防疾病

出生时

卡介苗

皮内注射

结核病

出生时

乙肝疫苗第一次

肌肉注射

乙型肝炎

1个月时

乙肝疫苗第二次

肌肉注射

乙型肝炎

2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一次

口服

脊髓灰质炎

3个月时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二次

口服

脊髓灰质炎

3个月时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次

肌肉注射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A. 病原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0.(08金陵中学12月)下列物质中具有识别作用的是( AD)

①糖蛋白 ②抗体 ③RNA聚合酶 ④限制性内切酶 ⑤载体

⑥细胞壁 ⑦转运RNA  ⑧效应T细胞   ⑨浆细胞  ⑩受体

A.①②③⑤  B.⑤⑥⑦⑨  C.③④⑥⑦  D.④⑦⑧⑩

四、  种群和群落

31.(08如东启东期中)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CD

 A.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32.(08苏州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BC

 A.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B.研究太湖某种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时间与数量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D.农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HWOCRTEMP_ROC2033.(08通州四模)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BC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

C.图⑧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鼠,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就达不到效果

34.(08苏锡常镇二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正确的说法是(ABC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人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35.(08省扬中等三校联考)右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C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36.(08省扬中等三校联考)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D

A.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五、  生态系统

37.(08扬州一调)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B)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

38.(08如东启东期中)在自然条件下,下列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BD

 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食物链缩短  D.功能完善

39.(08南京期末)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BD )

40.(08苏锡常镇一调)在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到成熟期群落演替的趋势较为明显。下列四项趋势中,正确的是(ABCD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C.

抵抗力稳定性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41.(08南通二调)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下列生产实践中利用了生态位原理的是(ABD

A.不同农作物间作      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

C.适时捕捞          D.“桑基鱼塘”生态工程建设

42.(08赣榆模检)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A.土地荒漠化列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B.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强

C.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     D.生物都用两种呼吸方式释放碳

43.(08金陵中学12月)右图所示的是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D)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

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 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

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44.(08泰州一联)右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CD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45.(08南通六校期中)右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

   A.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b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

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种群的个体数目。a、b、c、d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四个不同种群,则a种群所具有能量一定最少

   D.若M表示种群的能量值,a、b、c、d表示四个不同的种群,它们构成食物关系,则c的数量增加会导致a、b的数目减少

46.(08盐城一调)右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

A.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多少

B.通常情况下,C所获得的能量不会超过B的20%

C.A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47.(08南京一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C

 A.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由B到C的能量传递率是15%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8.(08连淮宿徐二联)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 / cm2· a ) ,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BD

A.甲的数值是 1250 J / cm2· 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D.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49.(08南通三模)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D.无机环境中的CO2都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50.(08徐州三模)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错误的是(ACD

  A.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C.每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90%   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六、  生态系统的保护

51.(08徐州一检)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可可西里地区,人们保护藏羚羊

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AB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可可西里的植被

52.(08连淮宿联调)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面建成通车,其中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设计了33条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的目的包括(ABD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遗传的稳定性

D.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七、  必修综合

53.(08徐州三模)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右图中a、b、c、d、e之间关系的是(CD

 A.蛋白质、激素、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B.新陈代谢、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蛋白质代谢、水代谢

 C.生态系统、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产者、硝化细菌

  D.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54.(08镇江二调)对图中I、II、ⅡI、Ⅳ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图I中a、b、c、d可依次表示碱基、脱氧核苷酸、基因和DNA

 B.图II中可表示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C.图ⅡI中a、b、c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

 D.图Iv中表示某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

55.(08无锡一中期中)下列各图的含义表示正确的是(ACD


A.杂合体豌豆连续  B.酵母菌产生的  C.卵裂时每个细胞   D.细胞有丝分裂

  自交,其纯合体   CO2的浓度变    体积的变化      中DNA含量

  比例的变化      化                    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