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生物复习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假设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一种植物,消费者只有一种动物。其中植物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将主要影响植物的存活能力和可食程度,植物存活能力与可食程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植物基因型 | AA | Aa | a a |
植物存活能力 | 强 | 弱 | 极弱 |
植物可食程度 | 高 | 低 | 极低 |
据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若干世代的生活过程中,流入动物的能量全部来自基因型是AA的植物
B.经过若干世代生活,可导致植物、动物的动态平衡
C.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是制约植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D.植物种群平衡密度不因种群内部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变化
2.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与实验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 | 杂交组合 | 结果 |
Ⅱ | F1红眼♀×白眼♂ |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 |
Ⅲ | 野生型红眼♂×白眼♀(来自实验Ⅱ) | 红眼♀∶白眼♂=1∶1 |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饥饿状态下,若a表示小肠的细胞,则B端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A端
B、在寒冷状态下,若a表示甲状腺的细胞,则B端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A端
C、在皮肤过敏状态下,若a 表示过敏处的皮肤细胞,则B端的血浆蛋白含量低于A端
D、在正常状态下,若a表示肝脏的细胞,则B端的尿素含量高于A端
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探针可用于检测苯丙酮尿症和21三体综合症
B、标记基因可用于检测运载体是否被导入受体细胞
C、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污水中致癌和致畸物质的毒性
D、选择培养基可用于筛选单克隆杂交瘤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圆褐固氮菌
5.下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曲线1表示的肯定是谷氨酸的浓度变化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 20分钟时完全分解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
二、非选择题
6.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降低,因此,把该病称为“恶苗病”。科学家将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表现出了“恶苗病”症状。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恶苗病”水稻的症状表现和喷施赤霉菌培养基滤液的水稻表现,科学家可能作出的推测是:
(2)为了验证该推测,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择若干生长健康的水稻幼苗,随机分成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栽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②甲组喷施 ,乙组喷施 作为对照。
③把两组水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结果,甲组水稻 ,乙组水稻 。
(3)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AA或Aa,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aa。据研究,豌豆的矮茎性状与其体内不能合成赤霉素(烷类化合物)有关。用赤霉素处理矮茎豌豆,矮茎豌豆可以长成高茎豌豆。
①请你推测基因型为aa的豌豆表现为矮茎的直接原因是 。矮茎豌豆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②请画出基因型为Aa的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后代矮茎豌豆所占比例与自交代数的关系曲线图。
|
一、实验目的
验证哺乳动物随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呼吸强度降低。
二、实验原理
1.哺乳动物的体温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的恒定,这种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完善的调节机制实现的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 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2.动物产热的主要方式为细胞的有氧呼吸,请写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
。
3.动物有氧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通过单位时间耗氧量作为标定,耗氧量可用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进行测定并按内筒与外筒高度差计数。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4套、恒温培养箱4个、大小生理状态相近的小白鼠4只、计时器、标签纸等。
四、实验步骤
1.将4个恒温培养箱分别调节成
五、实验结果
设计表格用于结果统计:
六、实验结论并进行解释
1.结论 。
2.解释
。
参考答案
1—5BBAAC
6.(1)“恶苗病”的出现是由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引起的(或“恶苗病”症状的产生与赤霉菌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有关(2分)
(2)②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 等量未培养赤霉菌的同种培养基的滤液(2分)
③出现“恶苗病” 正常生长
(3)①基因型为aa的豌豆不能合成控制赤霉素合成的酶,因而不能合成赤霉素 编码赤霉素合成酶基因的基因突变
②
7.(20分)
二、实验原理
1. 温觉感受器(2分),下丘脑(2分)
2.
C5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分)
四、实验步骤
2.将4只大小生理状态相近的小白鼠分别装入4套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2分)
3.将4套装有小白鼠的装置分别放入4个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2分)
3. 计时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数据(2分)
五、表格(2分)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耗氧量 |
六、实验结论并进行解释
1. 结论:哺乳动物随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呼吸强度降低(3分)
2. 解释:
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散热量少,因而机体产热相应降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