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生物实验专题试卷
班级 姓名 号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 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①→②→③→④ B、④→⑤→③→②
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
2、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3.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数共有 ( )
①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⑤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染色、制片
⑥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看到最多的细胞是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
⑦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时,标志物是液泡
⑧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
如右表中的方法步骤。该实验设计中最显
著的不足之处是 ( )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做稀释处理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不合理
5.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
C.探究Ca2+的主动吸收,使细胞外Ca2+浓度大于或小于细胞内液
D.研究植物有丝分裂中解离液的效果,使用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
6.由实际调查获得的事实证据及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可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下列有关调查、实习的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内容 | 方法 | 实验要点 | |
A | 人群中遗传病 | 实际调查法 | 一定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B | 种群密度 | 取样调查法 | 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 |
C |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 模拟淡水生态系统 | 将多种生物放入广口瓶中,一定要在直射光下 |
D |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 实际调查、实验法等 | 可选择SO2处理植物,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
7.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原理的叙述,符合要求的是 ( )
A.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质壁分离都选择了适宜的天然标志物
B.研磨苹果碎屑、研磨剪碎的绿叶都要添加SiO2和CaCO3粉末
C.鉴定还原糖、鉴定蛋白质都利用了碱性条件下Cu2+的氧化性
D.提取叶绿体色素、提取DNA都利用了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
8.下列是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你认为哪个结果是不可能的( )
A.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小时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
B.将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C.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
D.将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5小时,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9.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亲代组别 | 1组(一对蝇) | 2组(一对蝇) | …… n组(一对蝇) | |||
子代分两份处理 | A施DDT | B无DDT | A施DDT | B无DDT | A施DDT | B无DDT |
结果 | 存活较少 | 全部存活 | 存活较多 | 全部存活 | 存活很少 | 全部存活 |
选择 | 淘汰 | 淘汰 | 淘汰 | 保留 | 淘汰 | 淘汰 |
A.DDT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10.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实验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技术的是
A.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选择题
答案卡
1______2_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6______7______8______
9______10______
二、非选择题
1.(7分)小明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先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行实验,实验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
(2)小明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叶片数相同的不同株植物。这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因为 。
(3)在这一实验中小明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
(4)小明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 。
(5)小明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A.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2、(8分)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为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矿质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表示试验结束时,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与试验开始时该离子浓度之比的数值。
试验条件 | 水分消耗(ml) | Ca2+ | K+ | Mg2+ |
光下 | 1090 | 1.35 | 0.27 | 1.79 |
黑暗中 | 435 | 1.05 | 0.35 | 1.1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对比水分消耗值与各离子浓度变化比值,可得出结论 。
(2)比较Ca2+与K+在试验前后浓度变化,可知 。
(3)比较Mg2+在光下和黑暗中浓度变化差异,可知 。
(4)比较水在光下和黑暗中的不同消耗量,可知 。
3、 (11分)酿酒、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某同学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否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作出假设:__________ ______ 。
(2)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澄清石灰水、橡皮球、玻璃导管数根、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等。
(3)实验步骤:
①A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选择玻璃导管,将下图中的装置一、二中的锥形瓶分别进行连接。
②将两套装置放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10小时,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步骤①中A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利用酵母菌自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因为发酵液中的____________条件能抑制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的繁殖。
4.(6分)下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萌发的种子、小动物所吸收的氧气量。分别以20粒萌发的豆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 ||||||
时 间(分) | ||||||
生 物 | O | 10 | 20 | 30 | 40 | 50 |
萌发的豆 | O | 8 | 16 | 23 | 29 | 34 |
蚯 蚓 | O | 4 | 8 | 11 | 13.5 | 15.5 |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有色液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萌发的种子实验都表明,在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移动的速度逐渐减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5.(9分)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为1、2、3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
第五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天后,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向健康正常的实验小鼠注射毒性弱霍乱菌苗,这些小鼠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小鼠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小鼠全部正常生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______________。
![]() |
(3)实验二中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曾出现下图______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写出与图B中5的产生有关的所有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向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没有发病,但会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反应,其中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要使实验二更具说服力,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6.(8分)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实验表明离体的叶即使通过叶柄供给矿质元素和水,叶也会很快变黄衰老。有人发现叶柄基部长出不定根时就可极大地推迟衰老的进程。他推测:根合成细胞分裂素或与其功能相似的物质供给了叶而推迟其衰老。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证明他的推测。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材料和器具:发育进程及大小相同且叶柄带有不定根的某植物离体成熟叶片若干,植物的完全营养液,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培养皿若干,剪刀、量筒、滴管等。
实验步骤:
。
预测实验结果: 。
结论: 。
7、(20分)
甲状腺产生的激素与垂体产生的激素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又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设计了如下方案:
1、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同性别的大白鼠平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分别注射等量并适量的131I注射液。
2、定时测定各组血清中观测指标的放射量,结果都正常并基本相同。
3、一段时间后,A组: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B组: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C组:注射过量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D组:注射生理盐水。
4、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血清中观测指标的放射量。
(一)简要叙述该实验原理:
1.碘是合成 激素的原料,给131I能形成
,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观测指标。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
。
3.当注射过量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后,
。
(二)预期最可能的结果并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1. 预期结果(观测指标放射量的变化):
A组 ,B组 ,C组 ,D组正常。
2. 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你认为,比较 组实验结果,能证明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比较 组实验结果,能证明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又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8.(11分)赖氨酸是否也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请补充并完善他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大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20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秤、天平等。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成食物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制成食物B。(2)分组:将20只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
(3)饲喂:甲组每天饲喂
。
(4)观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B 6.D 7.A 8.D 9.C 10.D
1.(每空1分,共6分)
(1)光照强度; 温度(或开始时的CO2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不同株植物叶片数虽相似,但叶面积等其他方面不一定相同。(3)作为对照(4)增加若干实验组,使光照强度为普通阳光的100%及以上(5)C
2、(1)水的吸收与离子的吸收相对独立 (2)植物对离子吸收具选择性
(3)离子吸收受光影响 (4)光下蒸腾作用强,耗水多
3.(11分)(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3)装置连接如上图(共4分,每组装置连接正确得2分,接橡皮球不作要求) 防止瓶中氧气的干扰,确保通人石灰水中的CO2来自酵母菌无氧呼吸)
(4)①两组装置中石灰水都出现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
②两组装置中石灰水都不出现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不能进行呼吸
③装置一中石灰水浑浊,装置二中不浑浊,说明酵母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
④装置一中石灰水不浑浊,装置二中浑浊,说明酵母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
(5) 缺氧、酸性
4、(1)吸收二氧化碳
(2)向左O.
(4)不正确,因为两者呼吸的速率进行比较需要重量、环境温度等条件相同。
5.(9分)
(1)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2)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抗原 B
(4)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写出2—3个1分,全对2分)
(5)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与出其中一个关键词就可得分)
(6)将未经免疫的大小、体质大致一致的小鼠注射等量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2分)
6、实验步骤:
(1)叶片分成等量的三组,A组不处理,B、C组剪去不定根;(1分)
(2)培养皿分成三组,各加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把A、B、C组叶片叶柄放到相应的A、B、C组培养皿中;)1分)
(3)B培养皿中加适量的细胞分裂素,A和C组均不加(或用等量的蒸馏水);(1分)
(4)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情况下培养,观察记录叶片衰老(变黄)时间;(1分)
预测结果:A、B中叶片衰老比C中迟;(2分)
结论:根能产生细胞分裂素或功能相似的物质供给给叶,延缓叶片衰老。(2分)
(只做2组,其他都对,给2分)
7、(20分)
(一)1.甲状腺(2分), 131I—甲状腺激素(2分)
2.影响甲状腺分泌131I—甲状腺激素,当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发生变化时,血清中的131I—甲状腺激素含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3分)
3.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下降,血清中的131I—甲状腺激素含量随之下降(3分)
(二)1.预期结果:
A组:升高(2分)B组:降低(2分)C组:降低(2分)
2.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A、 B、D;(2分) B、 C、D (2分)
8、实验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2分)当动物缺乏必需氨基酸,就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1分)
实验方案:(1)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0种氨基酸;(2分)
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2分)
(3)乙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B。两组大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2分)
(4)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