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生物下实验班开学训练

2014-5-11 0:36:17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生物下实验班开学训练

2008-2-20

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核的一面称为形成面,接近细胞膜的一面称为成熟面。从形成面到成熟面,膜的厚度和化学成分发生逐渐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内质网   B.形成面似内质网,成熟面似细胞膜

C.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细胞膜   D.形成面似内质网,成熟面似核膜下列相关

2. 下列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诱导多倍体的秋水仙素     B.调节生命活动的激素

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运输生长素的载体

3. 谷氨酸的密码子存在于

A.DNA  B.mRNA  C.tRNA  D.核糖体

4.果蝇的红眼(R)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r),下列有关这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的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C.用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

    D.纯合红眼雌蝇和白眼在雄蝇交配,所得F1自交得F2,则F2代所产生的卵和精子中具有R和r比例依次是3:1和1:1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B.核糖体、内质网及叶绿体都能合成有机物

C.在线粒体内发生的生理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

D.植物体细胞杂交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6.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DNA可由细胞核进入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tRNA可由细胞质进入核糖体

7.下列关于自然界氮循环的反应式与转化作用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A. N2NH3              B. NH3

C.        D. NH4+生物体有机氮

8.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A.2小时    B.4小时    C.1.6小时    D.1小时

9.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10.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

11.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催化细胞内某些生化反应   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
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

12.下列有关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B.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相同
C.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13.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4.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1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丙酮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丙酮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7.关于细胞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株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8..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中有关变化与发生阶段相符的是

A

B

C

D

DNA大量复制

反应阶段

感应阶段

效应阶段

反应阶段

高尔基体活动较旺盛

感应阶段

效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细胞间信息传递活跃

效应阶段

反应阶段

感应阶段

感应阶段

19.蜜蜂有社会阶级包括蜂后、工蜂和雄蜂等。若蜂后和工蜂的染色体数目均为30+XX,则雄蜂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A.15+X  B.15+O  C.30+XO  D.30十XY

20.为了比较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结构的主要区别,欲将小麦和玉米的叶片制成临时横切标本,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的目标主要是比较两种植物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

B.先用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光量,调焦观察

C.先用低倍镜对焦,寻找叶脉,观察维管束外是否具有“花环型”的两圈细胞

D.主要观察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有无基粒,这是C3植物和C4植物的主要区别

21.噬菌斑(如下图1)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后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下图2)

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B.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细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已经绝大部分被裂解

22.取一段燕麦幼苗茎放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水溶液中培养,结果如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B.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

   C.幼苗茎段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糖类增加 

 D.幼苗茎段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无机盐增加

23.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新鲜菠菜,用直径lcm的打孔器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分别下沉于编号为1~4的100mL三角瓶(各瓶中处理如下表)中,置于适宜光照、温度相同条件下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正不合理的是

实验处理

30min内上浮

编号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NaHCO3(g)

叶圆片数(片)

1

A

10

40

0

0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l0

40

5

5

A.实验材料本身如存在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B.应将四组实验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

C.应调整各实验组间NaHCO3梯度、增加实验组别

D.应将四组实验置于温度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

 

24、单克隆抗体(单抗)实质上是单个效应B细胞通过克隆形成的细胞群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免疫球蛋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抗作为生物导弹能定向到达癌细胞所在部位

B.单抗制备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C.在单抗制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至少两次细胞筛选

D.效应B细胞是由在骨髓中发育成的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的

25、最近,法国科学家科尔研究小组发现,由14.2万个碱基对组成的麻风杆菌基因组只有5个位点能发生单核苷酸变异,由于充斥着大量的“无用”序列,实际发生的单核苷酸变异的仅3个位点。对上述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A.麻风杆菌基因组的“无用”序列是完全多余的

B.麻风杆菌基因组充斥着大量的“无用”序列,说明麻风杆菌适应能力差

C.从理论上计算,麻风杆菌实际发生变异的菌株不会超过64种

D.麻风杆菌基因组另外2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可能位于麻风杆菌基因的编码区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9分)

 (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      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完成此过程的根瘤菌的代谢类型是    

 (2)图中表示氨基转换过程是        .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         

 (4)氮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⑦产生的       (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            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27、下图所示,Ⅰ、Ⅱ中分别是无土栽培的大豆和玉米两种植物,根据装置图分析回答问题:(V使该密闭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

(1)在正常光照下关闭①开关,打开②、③开关。随时间延长,装置中    量越来越少,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导致   积累,进而影响光反应。装置中先死亡的植物是    。一段时间后,Ⅲ中的小动物体内乳酸会略有积累,其主要原因是   

(2)若对A、B植物进行无土栽培,在正常光照下,关闭②、③开关,打开①开关,并适时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通气,一开始两植物正常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A、B两植物都萎蔫,其主要原因是      

(3)铁营养不足,④⑤⑥中先受到伤害的是        

 28.右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2、3、4、1′、2′、3′、4′分别表示染色体,B、b、M、m分别表示所在染色体上控制一定性状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    假设该细胞为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写出其中的

一个染色体组    ,若将该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用15N

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所

占的比例为    

(2)如图所示的细胞分裂的方式及时期是    ,在细胞分裂

的整个过程中B、b与M、m两对基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3)若该细胞为某种植物的一个细胞,则该植物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4)若该细胞为果蝇的一个生殖细胞,基因B(红眼)对b(白眼)显性,如果要证明基因B和b所分别位于的1和1′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性染色体,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的亲本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29.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 ~ 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 ~ 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11分)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30.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步骤一:用某种物质处理新鲜肝脏,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适量,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 象:1、2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 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第四步同甲步骤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_______。

(2)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请分析其结果出错的原因: _______。

(3)现给你如下试剂: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BDBBA 6-10 BCDDA 11-15 DABBA 16-20 ADDAC 21-25 DBBAC

26 (1)生物固氮   异养需氧   (2) ②  肝脏  (3)丙酮酸  丙酮酸      必需氨基酸  (4)尿素  微生物分解

27  (1)CO2     ATP,NADPH   大豆    由于光反应受到抑制,O2产生量减少,导致小动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失去水分,使培养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吸水困难甚至失水

    (3)④

28  (1)写出一组四条染色体且不含源染色体即可      1/2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3/16 

  (4)选用多对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白眼全雄,红眼全为雌,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中,红眼和白眼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9 (1)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

(3)效应B淋巴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氨基酸 

(4)蛋白酶 多肽 (5)过敏原 再次

30 (1)胰蛋白酶   (2)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将两种基质分离之前不应使肝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

⑷①现象:A试管变浑浊,B试管无明显变化。结论: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②现象:A试管无明显变化,B试管变浑浊。结论: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③现象:A、B两支试管均变浑浊。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