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年级生物第一次综合检测试卷
总分:100分 时量:90分钟 命题:雷 洪
第Ⅰ卷 (60分)
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水分
2.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各项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排出汗液和尿液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养料和废物 D.血液中CO2含量增加时呼吸加快
4.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最终的电子供体
B.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C.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水生成
D.休眠或越冬的动物体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5.冬眠期的棕熊仍能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这主要依赖于贮存在体内的
A.脂肪被氧化分解 B.蛋白质被转化利用
C.肝糖元分解 D.肌糖元被分解
6.下列叙述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
|
|
|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效应T细胞的数量,则①可能代表白细胞介素—2
C.若X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岛素
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7.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这时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管流量增加
8.下列关于正常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9.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生的下列哪一种蛋白质不可能离开内环境
A.溶菌酶 B.淀粉酶 C.抗体 D.血浆蛋白
10.人体皮肤轻微受伤出血,并受病原微生物浸染,受伤处略微红肿,几天后彻底痊愈。其主要依赖的细胞和免疫类型是 ①吞噬细胞 ②效应B细胞 ③效应T细胞
④后天获得性免疫 ⑤特异性免疫 ⑥非特异性免疫
A.①④ B.③④ C.①⑥ D.②⑤
11.酿脓链球菌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对免疫系统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仍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
B.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向病菌进攻
C.心脏瓣膜也受到抗体攻击
D.导致人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
12.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①哮喘 ②荨麻疹 ③系统性红斑狼疮
④类风湿性心脏病 ⑤艾滋病 ⑥过敏性休克
A.①③④ B.③④ C.③④⑥ D.①②⑤⑦
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A.抗体 B.抗原 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14.病毒进入人体后,体内发生的免疫效应是
A.细胞免疫就能消灭它 B.体液免疫就能消灭它
C.首先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首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15.人体过敏反应中:通过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出现荨麻疹。此生理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16.下列措施不能提高阳生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合理密植 B.保证适量的必需矿质元素
C.强的光照 D.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17.在较强的光照强度下,降低CO2的浓度。下列哪两种作物光合速度下降更快?
①棉花 ②玉米 ③高粱 ④小麦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
18.下列关于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根瘤菌DNA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根瘤菌是自养型生物
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菌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NH3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在O2充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铵盐,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N2
D.根瘤菌固定的氮一部分供宿主植物利用,一部分留给自己使用
20.某学生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O2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
A. B. C. D.
21.紫茉莉枝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其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或叶绿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22.mRNA上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与之相对应的DNA片段位于
A.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 B.基因的最末端
C.基因的编码区内 D.基因编码区最末端的内含子中
23.人类神经肌肉衰弱是线粒体的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若Ⅰ—1为患者,则图中患此病的个体为(Ⅱ—3表现正常)
![]() |
A.Ⅱ-4、Ⅱ-5、Ⅲ-7 B.Ⅱ-4、Ⅲ-7、Ⅲ-8
C.Ⅱ-4、Ⅱ-5、Ⅲ-8 D.Ⅱ-5、Ⅲ-7、Ⅲ-8
24.研究得知,某种细菌能合成一种植物蛋白。则决定该蛋白质结构的基因
A.在细菌细胞中较长 B.在细菌和植物细胞中一样长
C.在植物细胞中较长 D.基因的长度与原核或真核细胞的结构无关
25.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26.人的血红蛋白中有一种β—珠蛋白,它的基因有1700个碱基对,其中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能编码146个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翻译蛋白质的mRNA碱基数量多于438个 ②3个外显子的碱基数量约占整个基因的26% ③非编码区是两个基因之间没有遗传效应的区段 ④内含子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隔开 ⑤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非编码区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7.下列哪一种病症不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
A.贫血 B.组织水肿 C.手足抽搐 D.尿毒症
28.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①杂交育种 ②基因工程 ③诱变育种 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9.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③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0.内质网与细胞膜、核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A.扩展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




|
![]() | |||
![]() | |||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原 D.性激素
32.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tRNA不同 D.mRNA不同
33.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B.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C.可以利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 D.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34.胚胎移植目前主要应用于
①解决某些不孕病患者的生育问题 ②治疗某些遗传病 ③ 提高良种家畜的繁殖力 ④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表现型完全不同的母牛,生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下列技术与此有关的是
A.试管动物培养 B.胚胎移植 C.胚胎分割移植 D.受精卵移植
36.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③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养出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7.下列每组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乙肝病毒、大肠杆菌、艾滋病毒 B.蓝藻、酵母菌
C.支原体、放线菌、细菌 D.草履虫、变形虫、SARS病毒
培养基 | S、C、M | S、C、M +V+Z | S、C、M +Z+X | S、C、M +U+Y | S、C、M +V+Y | S、C、M +U+X | S、C、M +Y+Z |
生长状态 | — | — | — | + | + | — | + |
38.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某些细菌的生长状态(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表示不能正常生长,“+”表示能正常生长)问哪一种物质该细菌不能合成?
A.U B.V C.Y D.Z
39.在密闭的锥形瓶中,加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坐标不正确的是
![]() | ![]() | ![]() | ![]() |
A. B. C. D.
40.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相同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繁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
第Ⅱ卷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
4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填写与下列相关的细菌名称
①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味精: ;
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
③农业上制菌剂施用到土壤中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2)填写下列操作的目的
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胰蛋白酶: ;
②培养酵母菌和霉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 ;
③发酵罐中搅拌机的搅拌: 。
(3)填写相关原理:
①植物组织培养 ;
②“春捂秋冻”有益健康 ;
③作物栽培要“正其行,通其风” 。
42.下图表示在
(1) 在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和 。
|

b点会 (左或右)移;
当植物改为人参时,
|
|

|
|
b点会 (左或右)移。
43.以下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遗传病在两个不同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分析回答问题:
![]() | ![]() |
A B
(1) 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存在于人体细胞的 中,
它的遗传属于细胞 遗传。
(2) 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存在于 上,
它的遗传属于细胞 遗传。
(3) 若某对夫妇中,妻子患有甲病,丈夫患有乙病,若第一胎生了一个儿子,则该儿子两病兼患的可能性是 。若其第二胎生了一个女儿,则该女儿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
44.下图为以培养时间为横轴,细菌细胞数的对数为纵轴绘制的某细菌种群生长曲线图,回答:
(1) 经测定,细菌表现出如此曲线的群体生长规律,其人工
培养条件是
。
(2) 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时间是 段,
该时期为收获 的最佳时期。
(3) 曲线的CD段不再按BC段的趋势变化,从生态学角度看,原因是
。
(4) 种群斗争最激烈的区段是 ,细菌与无机环境斗争最激烈的区段是 。
45.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以用以下图解简单表示。
叶片
↓洗净、灭菌、切条、酶解
原生质体悬浮液
↓过滤、离心
纯净的原生质
↓DPD培养基中培养
愈伤组织
(1) 图解中的“酶解”所用的酶是 。
(2) 原生质体的结构由 三部分组成。
(3) DPD培养基成分中,除了各种营养成分外,还必须含有 和
才能获得愈伤组织。
(4) 获得原生质体后,需要对其活力进行检查,下列哪种实验最适合?( )
A.观察原生质体的结构是否完整 B.观察细胞质流动
C.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叶绿体数目的多少
(5) 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利用25%蔗糖溶液以及其他用具通过 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46.为了探究“抗利尿激素对动物尿量的影响”。请利用下列的实验动物及器材:小白鼠、注射器、针头、玻璃缸、10%抗利尿激素、生理盐水,设计出实验步骤,并进行结果分析(提示:从大腿外侧肌肉处给药)。
(1) 方法步骤
①取体重相同的健康雄性小鼠10只,实验前的晚间开始停食,停水。第二天早晨给每只小白鼠大腿外侧肌肉注射1ml生理盐水。
② 。
③ 。
④ 。
⑤观察比较 ,并作记录。
(2) 结果分析
①为什么第二天早晨要给每只小白鼠注入1ml生理盐水?
。
②最可能的结果是 。
③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肾脏的 ,其作用原理是 。
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检测答卷
生 物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二、非选择题(40)
41.(1) ① ; ② ;
③ 。
(2) ① ; ② ;
③ 。
(3) ① ;
② ;
③ 。
42.(1) 和 。
(2) ; ; 。
43.(1) , 。
(2) , 。
(3) 。 。
44.(1) 。
(2) , 。
(3) 。
(4) , 。
45.(1) 。
(2)
(3) 、
(4) ________________
(5) 。
46. (1)方法步骤
② 。
③ 。
④ 。
⑤观察比较 ,并作记录。
(2)结果分析
① 。
② 。
③ ,
其作用原理是 。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C | B | B | A | D | B | C | D | C | A | B | C | D | B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B | D | B | C | B | C | C | C | C | A | A | D | B | B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
答案 | C | D | B | C | C | B | C | C | B | D |
|
二、非选择题
41、(1)①谷氨酸棒状杆菌(或黄色短杆菌) ②苏云金芽孢杆菌(土壤脓杆菌)
③圆褐固氮菌
⑵ ①使动物组织细胞分开 ②抑制细菌和放线菌 ③促进溶氧和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⑶ ①植物细胞全能性 ②增强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对变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③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
42、⑴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⑵ 右 左 右
43、⑴ 线粒体 质 ⑵ Y染色体 核 ⑶ 100% 100%
44、⑴ 少量细菌接种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
⑵ CD 菌体和次级代谢产物
⑶ 食物和空间有限
⑷ CD DE
45、⑴ 纤维素酶、果胶酶
⑵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⑶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⑷ B ⑸质壁分离复原
46、⑴ ②将小鼠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
③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的10%抗利尿激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将两组小鼠放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相同时间
⑤两组小鼠的排尿情况
⑵ ①保证每只小鼠能排出一定尿液
②实验组的小鼠比对照组的小鼠排尿少
③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