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模拟生物测试卷五

2014-5-11 0:36:17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模拟生物测试卷五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用一定剂量的α射线处理棉花,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不能再吸收K+了,其他离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

  A.α射线杀死了K+载体         B.α射线破坏了K+载体合成的酶 

  C.α射线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基因  D.棉花细胞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主动运输

2.已知玉米(2N:20),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右图为F1代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正常情况下,2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  

D.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3.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A.17    B.12    C.18    D.23

4.如图甲为某夫妇含有AaBb 两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示意图,图乙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丙为该妇女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甲和女孩乙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基因A 与a 、B 与b 分离;A 与B (或b )、a 与b (或B )随机组合发

生在图乙中D 时期

B .基因A 与A 、a 与a 、B 与B 、b 与b 的分离发生在图乙中G 时期

C.该夫妇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形成了2 个受精卵

D .图乙所示细胞分裂方式与图丙中过程Y 的细胞分裂方式相同

5.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人的ABO血型决定于3个等位基因:IA, IB, i。调查某一地区100人,血型为: A型(IAIA, IAi)共有45人, B型(IBIB,IBi)共有21人, AB型(IA IB)共有30人, O型(ii)4人。IA与I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0.4  0.4    B.0.5 0.3    

C.0.6 0.2    D 0.6 0.4

7.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8.右图示豌豆自然生殖周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表达主要在a过程中    

B.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只有一种性状

C.基因重组过程发生于c过程中 

D.在d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二倍体细胞

9.下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

D.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

10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因产热增加,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多于高温环境
C.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量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11.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D.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12.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1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14.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15.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16.下列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17.下列关于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信使RNA的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B. 多肽链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C. 胰岛素的分泌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D. 在核糖体翻译出的蛋白质还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

18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l ,F l 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l∶l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l

19.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XD,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每个第二极体基因型有

A. ABcXD   B. abcXd  C. abCXd     D. ABCXD


20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兴奋可以在A、B神经元之间和A、C神经元之间传导

B.C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只能接受B细胞产生的递质

C.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若ab=bd,则兴奋在ab段和bd段的传导速度相等

21.下图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过程,其中操作和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②图乙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莱的种群密度为3.25(单位:株/m2

③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右下角,逆时针方向流动

④图丁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过程,其中最佳的植物组织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22.(10分)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________

(2)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______,图乙细胞_______。(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4)图中[2]所含物质,可被碱性染料着色。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___溶液。

5在用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过程中,如下现象中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_(用编号回答):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图中结构[__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

 (6)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标号)_______(填标号)中的遗传物质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3(4)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达尔文对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14种“达尔文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14种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祖先在个体之间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表明了生物的变异是    的基础,也是不定向的。

(2)自然界从各个方面对生物进行了      ,因此,具有利生存变异的个体,得到积累和加强;并且通过          来实现的。于是,长期的发展便成为许多新种。

(3)根据现代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

24(2)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请根据酶的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二: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和用具: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

(1)实验步骤:(4分)第一步: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图上表示)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 A组胚根      生长,B组胚根        生长。

(3)科学家进一步证实,根冠中生长素的分布受Ca2+浓度影响。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请分析胚根的生长素分布与向重力生长的关系:                                                                   

                                  

27(5)植物→动物1→动物2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表是其能量流动的情况(单位:kcal·m-2·a-1),其中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分析回答:

  (1)根据表格推出PgRPn三者的关系:Pn         

  (2)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28泡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是泡菜中却含有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g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菜中不得超过20mg/Kg。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针对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的事实,某中学生物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

⑴请补充实验设计的空缺内容:

①制作泡菜的原理:          

                 

②测量指标及方法:亚硝酸盐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先使泡菜样品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分别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然后通过对比      颜色,可以估测出泡菜液样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③确定浓度梯度:经过查找资料和初步实验,发现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的泡菜溶液发生腐败,而当食盐浓度在8%以上时,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为咸腌菜。因此,分别设计了3%、5%、7%的食盐浓度梯度来制作泡菜。

④选择实验材料:红萝卜和白萝卜,哪种更适合于用做实验材料?         

理由是                 

⑤制作泡菜:将实验材料分成3组制作泡菜,除了实验材料的重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              相同。

⑥从第三天开始,定期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请帮助该小组设计一个用于实验记录

的表格。

⑵下图是该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根据此图实验结果,请你给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

                                      

你给出此建议的理由是:食盐浓度为3%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总体上在3坛泡菜中

         ;食盐浓度为5%的泡菜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迅速升高,且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      ,但从发酵11天后亚硝酸盐降到最低值;而食盐浓度为7%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虽一直处于较低数值,但容易成为       

模拟5参考答案

1.C2.B3.D4.D5.A6.B7.B8.C9.C10.D11.B12.B13.C14.D15.B16.BCD17.ABD

18.ABCD19.AC20.ABCD21.ACD

22.(10分)(每空1) (1)乙       (2)线粒体  叶绿体

 (3)①③⑤(答全才给分)          ②④⑤(答全才给分)  

(4)龙胆紫 (酸醋洋红) 

(5)①②③ (答全才给分)      1  大液泡

 (6)4,5,7(答全才给分)      4,5 (答全才给分)  

23. (4分) (每空1)(1)自然选择     (2)选择, 生存斗争

(3)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4.嗜冷海藻体内的酶遇到高温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海藻很快会死亡;(1分)而嗜热微生物体内的酶遇到低温环境,酶的活性降低,但酶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遇到合适的温度又可以恢复活性。(1分)

25(10分)(每空1分) ①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2分)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2分)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2分)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2分)

②预期实验结果:

a. 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2分)

b. 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2分)

26.(10)

实验一结论: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2分)

实验二: (1)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组、B组。(1分)

第三步:(2分)



第四步: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1分)

(2)实验结果:水平,弯曲向下。(2分)

(3)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慢;(1分)  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因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1分)

   

27.(5)  (1)Pg-R(1)

   (2)82.4%(1)

  (3)增加(1分)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或答该生态系统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大于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

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2分)

28⑴①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而制作泡菜(2分)

 ④白萝卜  避免植物中色素对显色反应的干扰(2分)

 ⑤制作(或培养、发酵)条件

⑥表如下(2分)

       食盐浓度

亚硝酸盐

      含量

发酵天数

3%

(1号坛)

5%

(2号坛)

7%

(3号坛)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

⑵用5%的食盐浓度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1天(或9天)以后食用才比较适宜(2分)  最高  最快  咸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