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综合练习—4
(选修部分+必修1—3章)
一.选择题
1.艾滋病研究者发现,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一种名为“α—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α—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B.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C.高温能够破坏其结构 D.人工合成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
2.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
A.m-n+z B.m-n-z C.m-z+n D.m+z+n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水主要来自于饮水和食物
B.形成NADPH时所需的电子直接来自于水的光解
C.当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下降时,细胞代谢会减慢
D.人体可以通过调节排尿量维持体内水平衡
4.用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菌,让他们在Ⅰ、Ⅱ、Ⅲ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试管中通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将如何变化 ( )
![]() |
棉团
棉团
棉团
细菌繁殖
Ⅰ Ⅱ Ⅲ
细菌繁殖
细菌繁殖
选择项 | Ⅰ号试管 | Ⅱ号试管 | Ⅲ号试管 |
A | 加快 | 减慢 | 不变 |
B | 减慢 | 加快 | 加快 |
C | 加快 | 减慢 | 减慢 |
D | 减慢 | 加快 | 不变 |
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虽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B.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C.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分离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蓝绿色的是叶绿素b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
6.下面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玻片标本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 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需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直接用高倍镜因视野小而不易找到目标
B. 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和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C. 在低倍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时,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处于分裂期中期的图象因太小看不清楚,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D.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
7.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机制而荣获2006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的mRNA称为正义RNA,而与正义RNA互补配对的RNA称为反义RNA,正义RNA与反义RNA混合后生成双链RNA(dsRNA),正是dsRNA导致产生了RNA干扰现象 (RNAi现象)。dsRNA在生物体内是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称为siRNA,这些小片段一旦与mRNA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该mRNA失去功能,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了。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成dsRNA的过程中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siRNA形成是因为酶切开了氢键
C.若某DNA片段的非模板链为CATGAC,则dsRNA为
D.RNAi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使遗传信息不能以蛋白质形式表达出来
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三分子磷酸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胸腺嘧啶
B.ATP是三磷酸腺苷的分子式
C.细胞内ATP的含量是处于动态平衡中,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 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9. 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丙种球蛋白溶液、溶解着DNA分子的0.015mol/L的NaCI溶液、葡萄糖溶液。依次用下列哪组物质即可鉴别出来 ①伊红一美蓝培养基 ②双缩脲试剂 ③苏丹Ⅲ染液 ④二苯胺试剂 ⑤班氏试剂 ⑥斐林试剂 ⑦碘液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⑦
10.下列实验中,细胞始终处于生活状态的有 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③恩吉尔曼用水绵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⑤用黑藻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⑦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11. 下列物质的作用具有特异性的一组是 ①抗体 ②秋水仙素 ③转移RNA ④聚乙二醇 ⑤限制性内切酶 ⑥生长素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
②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
③叶绿体的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
④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要刚刚触及层析液,并在层析的烧杯上盖上培养皿
⑤要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可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⑥细菌培养配制培养基时,可以用lmol/L的NaOH调节pH值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②④
13.不能用下表中数据来表示的是
叶片存在天数 | 2 | 4 | 8 | 15 | 25 | 50 | 80 | 120 | 200 | 250 | 280 | 300 |
物质相对量 | 0.1 | 1.5 | 3.6 | 5.8 | 5.9 | 5.9 | 6.0 | 6.0 | 5.9 | 5.3 | 2.4 | 1.2 |
A.蛋白质含量 B.铁元素含量 C.叶绿素含量 D.自由水的含量
14.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给水稻提供14CO2,
B.小白兔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般不含18O,尿中的水都是H218O
C.在含葡萄糖(C6H12O6)和乳糖(
D.给马铃薯叶片提供C18O2,马铃薯块茎细胞不可能产生含18O的乳酸
15.下面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B.人体排出的尿素是在肾脏中形成的
C.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为氮气
D.生物体内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闪电的固氮作用
16.经测定人体血液中碘的质量浓度一般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的浓度要比血液中碘的浓度高20-25倍(而人体其他部位细胞则不含这样大量的碘)。据此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运载碘离子的载体数量比其他部位细胞的数量多
B.碘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含有大量ATP以满足主动运输需要
D.碘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17.已知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但均适合某种细菌生长。现从甲培养基中取少量处于对数期的这种细菌,接种在新鲜的乙培养基上(设培养条件适宜且无杂菌污染)。则在接种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细菌不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分裂速度 B.诱导酶种类 C.组成酶种类 D.细胞的大小
18.如图表示人体内血液循环局部示意图(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饥饿时,离开小肠壁进入c血管的血液比a血管中的血液血糖浓度高
B.在进食一段时间后,由小肠通向肝脏的血管中,血液的氧含量高,营养物质含量也高
C.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中,脂类物质的一部分不经c 血管运输
D.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浓度在f血管和e血管中浓度相等
19.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SARS病毒 ⑥噬菌体 ⑦支原体
A.从结构上看,②③④⑦是原核生物,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⑦没有细胞壁
B.从新陈代谢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C.从生殖方式看,①能进行有性生殖和出芽生殖,②③④能进行分裂生殖
D.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可作为分解者,③④可作生产者
20.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
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到细胞内
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
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它所保留的融合活性,可使不同动物细胞进行融合
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
2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衰老细胞内色素的增加和积累会阻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C.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有的转运RNA不同
D.纤维素酶能除去细胞壁,果胶酶可分解细胞膜
22.下列关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正确的是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可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脱分化获得无病毒植株
B.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基因工程中,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与用“鸟枪法”获得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应是一样的
D.在细菌中几乎可以找到植物所需要的各种抗性基因,如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抗盐碱等基因,如果将这些抗性基因转移到作物体内,都要用到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3.“人造细胞”是用羊皮纸或火棉胶等半透性膜材料做成的一个密闭的囊,囊里面装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假设有三个这样的“人造细胞”,分别用A、B、C表示,他们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是10%、20%和30%.其中A、B细胞的外面套一金属网笼,C细胞的外面没有套金属网笼,如下图。
把三个“人造细胞”同时放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的玻璃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三个“细胞”的变化分别是
A.A变大,B稍微变小,C不变 B.A变小,B稍微变大,C不变
C.A变小,B稍微变大,C变大 D.A变大,B稍微变小,C变大
2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0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说法正确 B.2种说法正确
C.3种说法正确 D.4种说法正确
25.以下关于人体代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切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②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被身体各细胞获得 ③蛋白质不能都由糖和脂肪转化而来,不易在人体内储存且每天必须分解一部分,因此每天都需要补充 ④营养物质都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⑤细胞内合成代谢永远大于分解代谢,否则无法生活 ⑥代谢产物排出途径只有排尿 ⑦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产物都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A.①②⑦ B.②③ C.③④ D.④⑤⑥
2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生物的细胞壁都可以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作用分解 ②蓝藻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③线粒体中的基因在遗传时表现为母系遗传,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④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⑤线粒体、叶绿体内可以合成DNA、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7.下图表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虽然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但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存在非同源染色体
28.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和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孪生火星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后,相继探测到火星上有水存在的可能,使人类探索自己星球以外的高级生命和追求地球外栖息地的愿望将有可能成为现实。下列关于水与生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B.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C.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排出水最主要的途径是肾脏排尿
D.水在光合作用中分解的反应式:2H2O4H++O2+4e—
29.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③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为死细胞 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死亡
A.①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30.下列关于苹果.西瓜.哈密瓜果实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均不含中心体,所有的细胞均有叶绿体和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无氧呼吸的产物与人的相同
C.幼嫩的种子细胞能为果实发育提供生长素,并提供大量促进果实成熟的物质
D.三种果实的成熟的果肉细胞均含大液泡,其中贮存有丰富的有机物
博雅高中生物综合练习—4
(选修部分+必修1—3章)
考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
31.(3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 和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31.(3分)【答案】(1)高尔基体 内质网 线粒体 (2)流动性 (3)蛋白质和磷脂 (4)细胞膜、核膜 选择透过
32.(6分)幽门螺杆菌(HP)是已知最广泛的能引起慢性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它会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科学家发明的
(1)HP在结构上不同于人体细胞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P的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P的尿素酶基因与人的胰岛素基因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设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P的尿素酶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转移到小麦细胞内,则最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此目的基因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检者呼出13CO2的同时也呼出无标记的C02,这些无标记的CO2产生的场所是_____
______________。
(5)幽门螺杆菌属胞内寄生菌,从理论上说,人体在对HP初次感染做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形成的细胞及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 (1)具有拟核 (2) 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3)HP的尿素酶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 质粒; 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和人工合成基因 (4)线粒体 (5)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
33.(6分)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服浸于洗衣粉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汁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 。
(2)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如下实验,并把结果用图A、B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约为 。
②在
③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 现象判断酶的催花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 。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
33.(每空1分,共6分) (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有酶
(2)①
(3)用蛋白酶分解衣服中的污垢,所含的蛋白质变为易分解的小分子,使之洗去。
(4)酶本身无毒,含量少,又能被微生物分解,不会引起富营养化,对环境无污染。
34.(5分)一个研究人员将三种不同的植物放到10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从0到全日照射)下培养几天。培养条件为正常大气空气,温度为
研究人员测定了每种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
(1)从曲线B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为(1分)
;图中cd段主要受光合作用 (光、暗)反应的限制。
(2)上述三种植物中,一种植物的部分细胞内叶绿体不具有基粒,该植物应为 ;另一种植物叶片最薄,该植物应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
(3)在60%全日照光强照射下,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 (用图中字母表示)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
(4)除光照强度和CO2等因素外,光合速率还受多种矿质元素的影响。例如氮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 和 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中氮素的主要来源一是 ;二是 。
34.(每空0.5分,共5分)(1)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增大;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大 暗 (2)A C (3)A (4)ATP NADP+ 生物固氮 含氮肥料的施用(或工业固氮)
35.(8分)味精是家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是将谷氨酸用碳酸钠中和而成。目前主要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来生产谷氨酸。下图表示某容器中培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曲线。
请回答:
(1)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是 。
(2)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该培养液混合均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 视野1 | 视野2 | 视野3 | 视野4 |
红细胞数 | 20 | 18 | 22 | 20 |
细菌个数 | 103 | 97 | 105 | 95 |
该5mL培养液共含有细菌约 个。
(3)当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之比为4:1时,有利于延长图中的 段。如果想推迟de段的出现,可以采用 的方法。
(4)对照图a,在图b绘出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速率变化的曲线。
(5)当培养基中 下降时,发酵罐中有乳酸或琥珀酸出现。
(6)为测定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所需的最适pH,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配制适宜培养基,分装到5个锥形瓶中,并编号Ⅰ、Ⅱ、Ⅲ、Ⅳ、Ⅴ;用缓冲液分别调pH为4.0、4.5、5.0、5.5、6.0;将每瓶培养基等量分装到3支试管中,加棉塞并包扎,每捆试管外挂上相应标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10min灭菌后冷却;无菌条件下接种等量菌种;
A.上述步骤中有3个明显科学性错误,请改正之:
① ;
② ;
③ 。
B.试列出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表格(含标题)
35.(第(2)、(4)、(6)问每空1分,其余每空0.5分,共8分)
(1)异养需氧型
(2)2500
(3)bc 连续培养
(4)见右图
(5)溶氧
(6)A①pH为6.5、7.0、7.5、8.0、8.5
②(在98KPa下)高压蒸气灭菌(20min)
③测定菌体的细胞数目(或测重量后再计算出细胞总重量)
B标题名称:不同pH下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数量(或细胞总重量)统计表
36.(7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的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代表调节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作用部位和C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丙受损,会使人患_______________。
(3)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与图中A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4)下丘脑对甲、乙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体现下丘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中枢。
36.(每空1分,共7分) (1)垂体 胰高血糖素 (2)全身细胞和肝细胞 糖尿病 (3)生长激素 (4)作用范围广,调节速度慢 (5)体温、血糖、内分泌(顺序不分先后)
37.(7分)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各体育集训队纷纷开始磨枪砺马,积极备战。高原体能训练已成为我国许多运动队提高体能的训练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在缺氧环境的运动能力。其中,云南海埂等高原基地成为了许多运动队训练的首选。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乳酸绝大部分必须在肝细胞中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也可以形成新的肝糖元或葡萄糖元或葡萄糖,极少量的乳酸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随尿排出。
(1)云南昆明海埂为什么成为我国各类运动员长年四季训练基地,试简述其优势条件?(2分)
(2)某运动员刚到高原时,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呕吐、全身疲倦、肌肉酸痛等症状。此时,该运动员血浆成分中,含量明显增高的是
。经过调整和训练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该运动员上述变化,体现了生物体基本特征的适应性。影响其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3)某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训练,从他的腿部肌肉细胞中检测出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其中代表乳酸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4)运动员激烈运动后,会出现肌肉酸痛。若做轻微调整性运动,能较快消除疲劳;若用热毛巾敷肌肉,有助于缓解肌肉的酸痛。请解释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和做轻微调整性运动、热敷利于恢复的原理。(2分)
37. (7分):(1)(2分) 海拔为1000~
(4)(3分) 运动后肌肉酸痛主要是乳酸在肌肉里积累,轻微的调整性运动和热敷能加快血液循环把肌肉细胞中的乳酸运送到肝细胞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转变成肝糖元或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