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综合练习8

2014-5-11 0:36:19下载本试卷

生物综合练习(8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30分)

1、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抗原的基因与质料重组,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人或动物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合成外源抗原蛋白,并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可见,基因疫苗是一种( 

A、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              B、外源抗原的DNA片断

C、外源抗原蛋白质                D、重组质粒

2、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若昼夜不停的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若昼夜不停的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0

C、若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的光照和黑暗,温度保持在20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的光照和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是温度在10时的2

3、每种病毒都只含有一类核酸——DNARNA,而DNARNA又都有双链和单链、正链和负链之分。凡碱基排列顺序与mRNA相同的单链DNARNA称(+DNA链或(+RNA链,凡碱基排列顺序与mRNA互补的单链DNARNA称(-)DNA链或(-)RNA链。请据此判断下列几种病毒的转录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AT4噬菌体(±DNA→Mrna

BΦX174噬菌体(+DNA→±DNA→mRNA

C、肿瘤逆转录病毒(+RNA→(-)DNA→±DNA→mRNA

D、新城疫病毒(-)RNA→+RNA→mRNA

4、在下列涉及到的课本经典实验中,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组

对照组

A

证明植物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实验)

叶片曝光组

叶片遮光组

B

证明镁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除去镁的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C

证明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温特实验)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D

证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因子的存在(格里菲斯实验)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5、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的GH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需求相似的构成竞争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2小题,共42分)

6、(22分)阅读下列两段与叶绿体有关的材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普遍具有一种细胞器。与内质网等其它细胞器相比,它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与真核细胞的膜系统相似,内膜却与原核细胞的膜系统相似,另外它还有自己的DNA与核糖体。所以就叶绿体的起源问题产生了一种理论——内共生假说,即现代绿色植物的真核细胞祖先吞噬了某种单细胞原核生物并与之建立了共生关系,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叶绿体。

材料二:叶绿体基因工程是一种新兴的、具独特优势的转基因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使外源基因定向导入叶绿体并实现表达已成为可能。另外,易保持纯系、高效表达性以及高度安全性等优势特征更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叶绿体基因工程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新研究热点。叶绿体转化的基本的基本步骤包括:获取目的基因,并使之与合适的质粒运载体结合成重组DNA采用聚乙二醇介导、基因枪等技术手段把重组DNA导入植物叶绿体。外源DNA整合进入叶绿体基因组;筛选出叶绿体转化细胞;通过原生质体再生和愈伤组织再生技术培育生成稳定的转基因植株。

⑴如果叶绿体确实起源于原始的原核生物,那么它的增殖方式很可能是通过     方式。

⑵下列关于叶绿体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位于叶绿体染色质的DNA分子上

C、具有母系遗传特征                D、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⑶在目的基因的获取及重组DNA的形成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         ;为便于筛选出转化叶绿体,用于运载目的基因的质粒需携带       

⑷叶绿体基因工程相对于核基因工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里的安全”是指       ,导致这种更高安全性的原因是                                               

⑸叶绿体基因工程与核基因工程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相比较在品系的保持能力上有何不同,说明原因。

                                                 

                              

⑹请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展望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试举两例)

                                                 

                              

7每空2分,共20分)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

⑴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          ;女         

乙夫妇:男         ;女         

⑵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假如你是医生:

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为     %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为     %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简述理由。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 乙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

理由(4分):                                             

2007.03.24—2007.03.30

 
                                                    

                             

生物综合练习(8)参考答案

1 D解析:本题以基因疫苗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及免疫应答有关原理的识记和理解。由于该疫苗是以编码外源抗原的基因与质料重组的形式导入受体细胞的,故应为重组质粒。

2C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须明确题中的“CO2的吸收量是指净光合作用量,故35条件下,净积累量为3,在昼夜不停的光照时是可以生长的;在25时净光合作用量最大,昼夜不停的光照情况下净积累量也应最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和黑暗,温度在20时,是1.75mg/h×12,故在一天中积累最大;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和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每天积累的有机物(用CO2表示)是0.5mg/h×12,温度在10时,是1.0mg/h×12,所以就为后者是前者的2倍。

3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无论是何种病毒的mRNA应以(-)DNA或(-)RNA为模板合成,故D选项中的(-)RNA可直接转录成mRNA,而不需先合成(+RNA

4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经典实验的实验过程及原理的识记和理解,以及用逻辑学原理分析对实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判定。在证明甲是乙的充分条件时,用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应为实验组;而在证明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时,则缺乏该实验变量的对象组应为实验组,如B选项就是这种情况。

5C解析:群落是指某一生态系统所有的生物总和,而GHC仅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应有分解者。

6、(1)分裂 2分)   2B 2分)   3)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标记基因(6分)

4)(4分)生态安全(可以避免基因的逃逸”造成的基因污染);叶绿体基因的遗传为细胞质基因,花粉中不含叶绿体,因此不会出现核基因工程通过花粉传递可能造成的基因逃逸

5)(4分)核基因工程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常常由于有性杂交导致子代纯合子比例下降,而叶绿体基因工程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更易保持纯系,这是因为叶绿体基因的遗传为母系遗传,不会由于有性杂交发生性状分离。

6)(4分)改造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进程,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植物叶片中人类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糖等的含量;通过抗性基因的导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抗病性、耐盐性等抗逆性品质。

7、(每空2分,共20分)

1XAY   XaXa       XBY    XBXB  XBXb

2)①50%      12.5%          

理由(4分):根据遗传定律判断,夫妇甲的后代中,女儿一定患病,儿子不会患病:夫妇乙的后代中,女儿不会患病,儿子可能患病(患病的概率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