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综合复习训练六
1.下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已经能使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B.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P处施加一强刺激,假定经过一定时间T测得图中各点的动作电位,其时间可能值记作Ta、Tb、Tc、Td、Te(对应各点);又测得a、b、c、d、e各点距刺激点神经纤维总长分别为Sa、Sb、Sc、Sd、Se。若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上传导的速率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Se- Sd)·(Td - Tc)=(Sd- Sc)·(Te - Td)
B.Sc·Tb=Sb·Tc C.Sb·Td=Sd·Tb
D.(Se - Sd)·(Ta - Tb)=(Sa - Sb)·(Te -Td)
3.下列①—④曲线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下列各项不正确的表述是:
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C4植物的a点值一般要比C3植物的低
B.③图中,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若其他条件适宜,光照强度小于b(大于零)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④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四个图中,能反映光合作用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只有②图
|
4.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
(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
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合的玉米
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如图1),再用
F1与玉米丙杂交,结果如图2。则玉米乙所结种子中, 储
藏营养物质的细胞基因型及玉米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①DDdRRr ②DddRrr ③Ddrr ④ddRr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② ③
5.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 ,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 |
6、下图中的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标号表示某一个生理过程,这其中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表表示某种食物中的四种氨基酸的含量和人体蛋白质中这四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如果人食用这种食物,在人体内发生下列哪种生理过程,才能使食物中的这四种氨基酸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氨基酸种类 | 丙氨酸 | 精氨酸 | 谷氨酸 | 丝氨酸 |
食物中 | 0.01g/g | 0.10 g/g | 0.05 g/g | 0.20 g/g |
人体蛋白质中 | 0.20 g/g | 0.01 g/g | 0.10 g/g | 0.04 g/g |
A脱氨基作用 B氧化作用 C氨基转换作用 D呼吸作用
8、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雌雄二种配子,其数量比约1:1
②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发生基因重组
③ 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植株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的胚乳基因型为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④ 染色体中构成DNA的脱氧核甘酸的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一位棕色眼离生耳垂的男人与一位蓝色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 )
A.、
B.
、
C.
、
D.
、
10.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30 .(本题包括Ⅰ、Ⅱ两个小题。共22分)
Ⅰ.(13分)如图所示,Ⅰ、Ⅱ中分别是无土栽培的大豆和玉米两种植物,根据图分析回答问题(Ⅴ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
⑴在正常光照下,关闭②③,打开①。A、B植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但随时间不断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装置中CO2量越来越少,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导致 积累,进而影响光反应。如果长期如此,装置中的 (填A或B)植物先死亡。
|
⑶若镁营养不足,叶片④表现的颜色应该是 。
⑷若将装置Ⅳ改装成CO2发生器,调节CO2输出量,装置
Ⅰ、Ⅱ中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请
在右图中补充完成装置Ⅱ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右图为装置
Ⅰ中植物对应的曲线)。(2分)
⑸装置中的两种植物经双受精后,种子发育过程中,胚和胚乳的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指出曲线a和c分别代表的生物及结构名称。 a: c:
⑹若装置Ⅰ、Ⅱ中植物数量足以满足实验要求,Ⅲ中的小鼠可通过设置的活动隔板进入Ⅰ、Ⅱ室中。现向装置中充入一定量的15N2,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15N,则含15N的物质进入小鼠体内之前,其转化路径是: 15N2→ ,涉及的生物有: 。在小鼠体内,经消化吸收后,其最短转化路径是:先经 作用,形成的产物在 (填器官名称)中转化为 , 最终由肾脏排出。
Ⅱ.(9分)右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⑴此培养基的营养要素有_____类,其中蛋白胨主要提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肉膏 | 0.5g |
蛋白胨 | 1g |
NaCl | 0.5g |
琼脂 | 2g |
水 | 100mL |
⑵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该培养基能培养的细菌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
⑷如果要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需加入____________,观察它的菌落特征。
⑸此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产生人的生长激素的工程菌?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若有几种杂菌混合在一起,可采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细菌中混杂有酵母菌,要将酵母菌分离出来,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1.(20分) 植物的根与茎分别具有向地生长和背地生长的特性,这与重力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重新分布有关。
实验一:将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幼苗根的前端中央插入一薄云母片(见下图)。提示:云母片不影响植物生长,但不能让生长素透过。
|


|

将两组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上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图乙所示幼苗的幼茎和幼根近侧端的生长素都远比远地侧高,但两者所发生的反应却不相同,这是因为
实验二: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
中生长素能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
弯曲生长。为了验证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A
段(胚芽鞘尖端)而不是B段(胚芽鞘下面一段),请根据
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材料及用具: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2)绘图表示实验装置及方法,并用文字加以注解或补充说明。
(3)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综合复习训练六参考答案
1-5 DBDBA 6——10 BCBCD
30.Ⅰ.⑴ATP、NADPH ;A
⑵乳酸 ⑶绿色 ⑷ 见右图
⑸a: 大豆的胚 c:玉米的胚乳
⑹ NH3→氨基酸及蛋白质(含氮有机物)
根瘤菌、大豆; 脱氨基 ;肝脏 ;尿素
Ⅱ.⑴五、氮源和生长因子
⑵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⑶异养型(需氧异养型、厌氧异养型)
⑷伊红~美蓝
⑸不能,液体培养基常用于生产
⑹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
31.实验一
(1)幼苗根的向地生长与根尖内生长素的重新分布有关(2分)
(2)根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高浓度会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根表现为向地生长。(2分)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性差,高浓度能促进茎近地侧的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2分)(说明:仅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或根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只给1分)
实验二:(8分)(2)实验装置及方法正确6分,每个装置2分
甲 乙 丙
以上装置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情况。(2分)
(1) 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6分)
甲装置内胚芽鞘直立生长,表明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到阻止,植物不表现为向光生长。(2分)
乙、丙装置内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表明在单侧光照射下,乙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依然发生了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植物表现向光生长。(2分)
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在B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