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

2014-5-11 0:36:20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

生 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共12页,其中试题卷8页,答题卷4页。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06年12月12日,美国知名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一篇由美国气象研究中心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脑模拟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影响的研究报告。研究显示,北极地区的积雪未来不会像往常一样,在夏季结束后就自动结冰。2006年11月,结冰的地方比以往的记录少了2X106 km2。这些长年存在的积冰将会在未来数十年内加速融化,最早到2040年夏天,北极大部分地区就会无冰。导致北极长年积冰加速融化的根本原因是:

  A.COz的排放量减少使全球气候变暖  B.C02的排放量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

  巴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使全球气候变暖  D.夏季北极气温骤然上升

  2.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该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中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之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是通过造血干细胞形成的。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通过下列哪些过程完成对血细胞的补充?

  ①细胞增殖  ②细胞分化  ③细胞凋亡

  A.①  B.②  巴①②  D.①②③

  3.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4.医生常常给病人输液,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中,而不是溶解于蒸馏水中。这是因为:

  A.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

  B.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

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中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

 D.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防止细胞过度吸水。

 5.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分析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久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具有不孕性。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花粉形成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

 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

 殖隔离。

  巴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7.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又不会使人上瘾的药物一一脑啡肽。脑啡

 肽本是一种由大脑分泌的物质,但体内含量极少。其分子结构简式如下:

  请根据分子结构简式分析,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及人体内控制合成该分子的基因至

少含有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数目依次是:  。

  A.5、5、15  B.4、5、30   C.5、5、30  . D.4、5、15

  8.酿脓链球菌可以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但由于该菌表面的物质结构与心脏瓣膜上一种

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从而导致风湿性心

脏病的发生。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为自身免疫疾病。

  B.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咽炎、扁桃体炎都是遗传病。

  C.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超敏反应。

  D.治疗由酿脓链球菌感染而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9.继2005年3月传出肯德基的调料辣椒酱中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之后,2006年底又发现河

北生产的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苏丹红对人体有害,但可制成苏丹染液,用来鉴定某类物质。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苏丹Ⅲ染液可鉴定脂肪,呈红色。

  B.苏丹Ⅲ染液可鉴定蛋白质,呈紫色。

  C.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苏丹红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发生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D.苏丹红为化学致癌因子,可抑制人体细胞内的任何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人体细胞发生癌变。

  10.自2002年以来,一种叫椰心叶甲的外来害虫正在吞噬着海南岛上的椰树等棕榈科植物。

由于没有天敌,椰心叶甲十分猖狂,受害植株累计已达200多万株。姬小蜂可将卵产在椰心叶甲的

高龄幼虫或蛹内,在里面孵化出幼虫,并且一直生活到成虫羽化飞出为止,导致椰心叶甲的死亡。

因此,海南省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对付椰心叶甲。从椰心叶甲侵入海南岛以后到引进姬小蜂之前,

椰心叶甲种群增长曲线为:

 

  1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虽然其成分是相同的,但其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先用15%的盐酸对根尖进行解离,然后选择一个处于

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叶绿体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画有色素滤液线的滤纸条,在层析液内经层析,出现四条色素

带,其中最宽的是叶绿素b。

  D.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0.3g/mL的KN()。溶液代替0.3g/mL蔗糖溶液。

12.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13.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都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目前,

  我国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已达200万。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

  一。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生物学

  常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一一T淋巴

  细胞,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②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③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精液等途径传染,而不可以通过唾液、乳汁等途径传染。

  ④为了更好的预防艾滋病,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

  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⑤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艾滋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4.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

  的。某校某科技活动小组将该校的某一红果高茎番茄植株测交,对其后代再测交。并用柱形图来

  表示第二次测交后代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Ⅱ卷非选择题(58分)

 二、非选择题

 (一)必答部分(本部分有4道题。共40分)

 15.(8分)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既可以保护泥土不被海潮冲走,又可以阻挡被雨水自陆地上冲刷下来的

泥土,如同一道绿色的海上长城,有效地防止海潮大风对农田和村舍的侵袭。它的落叶掉入海水

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烂,就转化为养分丰富的食料,供鱼、虾、贝类和螃蟹食用。由于红树林区内

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长繁殖。同时,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

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

鸟的觅食栖息,生长繁殖的场所。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树林生态系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红树林中的红树及鱼、虾、贝类、螃蟹和各种海鸟共同构成了——。

  (3)红树林中的植物能够在海水中生存,而水稻等农作物却不能生存,原因是——。

  (4前几年,有些地方大量砍伐红树林建造养虾池,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虽已

取缔,但由于红树植物生长极其缓慢,要恢复到原来状态十分困难。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

  差。

  16.(10分)俄国前特工亚历山大·特利维年科在英国被放射性元素“钋”毒杀事件引发全世界

关注。关于特利维年科被害的原因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科学研究证明,放射性元素钋能破坏体内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和核酸分子

变性。请你对下列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1)下图表示的是人体细胞呼吸放能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放射性元素钋如何影响特利

维年科体内的能量的释放和利用过程?

  (2)有人认为,放射性元素钋使特利维年科体内基因发生了定向的有害突变,指导合成了对人

体有害的蛋白质。你认为这个说法科学吗?说明理由。

  (3)放射性元素钋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产生什么影响?这样的影响会使内环境稳态和神经

调节发生什么改变?

  (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是什么关系?a基因与B基因又是什么关系?

  (3)若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两种优良性状,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

设计杂交实验,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18.(12分)某农科院计划引进外地一优良品种韵果树到当地推广种植。当地自然环境条件

是:地处热带,昼夜温差小,四季无明显长短日照变化。为了解该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呼吸特性,请你

  I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状态一致。

  Ⅱ实验过程中微生物的呼吸影响忽略不计,细胞代谢过程产热对温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Ⅲ实验所提供的条件均处于理想状态。

  (1)实验步骤:

  ①从实验苗木上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成熟叶片。

  ②在装置的锥形瓶内加入适量清水和CO2缓冲液,将成熟叶片放入锥形瓶内,液面不淹没叶

片为宜。

  (二)选答部分(本部分有2道题。考生只选择其中的一题作答。若2道题都作答。只计前面一

道题的得分。满分18分)

  19.(18分)苏云金芽孢杆茵生长到一定阶段,茵体内一端形成芽孢,另一端形成一种被称为伴

孢晶体的蛋白质晶体。菌体破裂后释放出芽孢和伴孢晶体,伴孢晶体本身并无毒性,是毒素的前

体。当昆虫吞食伴孢晶体后,在肠道内碱性环境条件下和特定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伴孢晶体变成毒

素分子,能使小肠上皮细胞萎缩退化,昆虫停食,最后脱水死亡。科学家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这

个特性,在实验室大量培养,制成生物农药,洒在农作物上,让害虫吃后中毒死亡。或利用基因工程

技术,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转到农作物体内,培育出抗虫品种。

  20.(18分)近年来,我国死于狂犬病的人数有上升之势。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RNA。G蛋白

和N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它们刺激人体可诱导产生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人被带毒动

物咬伤后,一旦感染,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

高。人被咬伤后,病毒从伤口进入,先停留在伤口周围的神经背根神经节内,然后沿着传入神经传

到脊髓,再上行到脑内,并在其中大量繁殖。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能消除狂犬

病病毒,这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及时注射疫苗和特异性抗体的重要依据。我国利用地鼠的肾细胞

培养狂犬病疫苗,已取得良好效果。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可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称为野毒株,其致病力

强。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50代后,变成固定毒株。固定毒株对人及动物致病力弱,不引起

狂犬病。巴斯德首先利用固定毒株制成减毒活疫苗,预防狂犬病。制成减毒活疫苗需要用

——培养。

  (2)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可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法。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

细胞工程的技术是——。

(3)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

——。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特定的物质是  。

  ②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该过程需要用灭活的——、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

  ③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

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与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等优点。

 .(4)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有——。

  (5)单克隆抗体技术还有哪些用途?  。

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

生物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f本大题有14道小题,缚小题3分,共42分)

1.B 2.C 3。D 4.D 5。D 6.B 7.B 8。C 9.C 10。B

1 1。A 12。C 13。B 14。A

二、非选择题(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

(一)必答部分(本大题有4道题,共40分)

15. (每空2分。共8分)

 (1)间接

(2)生物群落

(3)红树植物能从海水中吸水,而水稻等农作物不能从海水中吸水

(4)恢复力稳定性

16(10分)

(1)①放射性元索钋使细胞呼吸过程中的酶失去生物活性,能源物质不能通过

氧化分解过程释放能量。 (2分)

②放射性元素钋使ADP与ATP相互转化过程的酶失去活性,使能量利用过程不

能顺利进行。 (2分、)

C2)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1分)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诱发基因突

变的任何因素一般不可能使基因发生定向的突变。 (2分)

(3、放射性元索钋使细胞膜上的载体蛋自发生变性.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受

到破坏。 (1分)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破坏导致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可能保持栩对稳定,使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1分)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破坏导致神经元膜内外,不能形成正常的电位差,使神经调节异

常。 ( 1分)

17.(10分)

(1)A基因和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为:DNA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

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2分)

(2) a基因和A基因为等位基因,a基因和B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分)

C3)①A基因发生突变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B基因发生突变的植株基因

为AABb。 (2分)

②将这两株植株分别自交。缩果如下图所示: (可用文字描述)(2分)

③分别种下自交后代.从长出的自交后代中选择具有不同优良形状的植株杂交,

结果如F图所示: (可用文字描述)(1分)

18. (1 2分)

(1)③密封瓶口.取出一把游标卡尺,放在U形管的右侧(或左侧),打开放

气开关.调节U形管两侧液面处于同一水平后将放气开开关关闭。 (2分)

④将装置置于晴天的室外24 h,每间隔一定单位时间(如O-5 h)测一次u

形管液面变化,每汜完一次数据后.通过放气开关将U型管内的液面调节到原

始状态,重实验。记录数据,并绘出变化曲线。 (2分)

(2)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值(或左侧液面上升

值)为光合作用净释放02量。随着白天光照强度的不断变化,U形管内液面

也不断发生改变。 (2分、

锥形瓶内的成熟叶片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吸收02,放出的C02被缓冲液吸

收. U形管右侧液面上升.左侧液面下降。 (2分)所测得U形管右侧液面上

升值(或左侧液面下降值)为呼吸作用净吸收02量。 (2分)

(3) ( 2分)

 ㈡选答部分(本部分有2道题.考生只选择其中的一题作答。若2道题都

作答,只计前面一道题的得分。满分18分)

19. (18分)

(1)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

因的检测和表达(4分)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2分)

(3)检测棉花是否有抗虫的性状(或检测棉花细细胞内是滞否抗虫基因所转录的R

NA或检测棉花细胞中链否有抗虫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 (2分)

(4)限制性内切酶(2分)DNA解旋酶(2分)

(5)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分)

(6)能打破按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的界限(2分)

(7)①破坏食物链 ②影响生物多样性(2分)

20. (每空2分,共芝18分)

(1)活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3)①B淋巴(或效应B) 抗体 抗原t或狂犬病病毒、

②病毒(或仙台病毒)

  ③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可大最制备

(4)无菌无毒、温度和pH值、气体、营养物质

(5)作为诊断试剂、运载药物(或生物导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