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2014-5-11 0:36:21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08.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免疫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突触小泡的形成过程

3.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  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

  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4.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

 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5.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6.下图表示一个感染HIV的人在细胞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

分别表示﹙  ﹚

  A.病毒的数量、T细胞的数量、抗体的浓度

  B.病毒的数量、抗体的浓度、T细胞的数量

  C.抗体的浓度、病毒的数量、T细胞的数量

  D.抗体的浓度、T细胞的数量、病毒的数量

7.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倍体水稻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8.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

  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文本框: 运输9.阴雨连绵的天气使雨水浸泡了白菜菜地,下列生理作用一般不会因此降低的是﹙  ﹚

文本框: 吸收   A.白菜:根部吸收的Ca2+      叶中的Ca2+

文本框: 氧化   B.白菜:土壤中的K+      白菜中K+

文本框: 呼吸   C.微生物:NH3      HN03

   D.白菜:根部细胞       酒精 

10.若右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11.培育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动物可以产生许多珍贵的医用蛋白,该动物的培育涉及的

 现代生物技术有﹙  ﹚

 ①.基因工程  ②.体外受精  ③.胚胎移植  ④.动物细胞培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13.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

14.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  ﹚

A.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B.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

15.与合成胰岛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有关的结构是﹙  ﹚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核糖体、线粒体、细胞核

C.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D.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

16.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请根据上图所示实验分析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

  A.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孕。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花粉形成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

17.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置于含14C的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3小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该植物细胞内含有14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的是﹙  ﹚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

18.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

B.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鼠种群密度的调查

D.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有毒物质

19.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20.下图是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图示,根据下图,指出错误的选项是﹙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对图中I、II、Ⅲ、Ⅳ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I中a、b、c、d可依次表示碱基、脱氧核苷酸、基因和DNA

  B.图II中可表示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C.图Ⅲ中a、b、c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

  D.图Ⅳ中表示某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

22.在将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时,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由此可以推测﹙    ﹚

  A.胰蛋白酶一定不会对动物细胞造成损伤

  B.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处理时间、加酶量

  C.动物细胞培养液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

  D、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

23.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

  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反射弧,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该图如果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或某个细胞器中 D.该图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24.下列设计是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次数的影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鸟鸣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鸟鸣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鸟鸣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鸟叫次数 

2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非选择题 共65分)

26.(6分)某同学用含不同种类酶制剂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该实验还应控制的无关变量为        。该实验中       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

 (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            来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3)蛋白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27.(8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当人在恐惧时,体内肾上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A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_,完成该调节过程的基本结构为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B是来自___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信息分子C通过__________呈递给B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由上可见,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8.(7分)右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填入标号)

(1)若这是人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含量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2)若这是一个人体的肠腺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的含量会多一些,该细胞器的形成与核内的[ ]___________有关。

(3)若这是人体的卵细胞,则其最大的特点是在___________内___________分子数是肠腺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

(4)若这是人体皮肤干细胞,在光镜下纺锤体清晰可见,此时不可能存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5)若是人的传出神经细胞,则最大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图甲、乙是两家族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

  (2)图甲中III –8和III – 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III – 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    ,原因是            

  (3)图乙中I – 1的基因型是      ,I – 2的基因型是     

  (4)若图甲中的III – 8与图乙中的III –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  

  (5)若图甲中III – 9是先天愚型,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       的卵细胞和

       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        

30.(9分)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两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

开始他测定了C0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0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

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实验结果如下:

温度℃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C02浓度(%)

12小时后C02浓度(%)

  25

  0

  0.35

  0.368

  25

  10

  0.35

  0.342

  25

  20

  0.35

  0.306

  25

  40

  0.35

  0.289

  25

  60

  0.35

  0.282

  25

  80

  0.35

  0.280

  25

  95

  0.35

  0.279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控制变量:

                        。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都有5片叶片子的植株。这是一个完美的选材方案吗?     。为什么?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 “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

好? 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               

  (5)Mikael要绘制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他应该以为             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

31.(12分)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右表显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2)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                  (2分)。

(3)在下边坐标中绘出胚芽及胚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伸长变化曲线(2分)。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芽、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      

           。(2分)

  (5)某同学用切去尖端的胚芽作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对胚芽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能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a.将胚芽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入A和B两个相同培养皿中。b.A培养皿中培养液不加激素,B培养皿中培养液加一定浓度生长素和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并适宜。c.每隔12小时,测量胚芽的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胚芽伸长长度的平均值,并绘成曲线如右图。

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同学所做实验不能准确说明生长素与赤霉素对胚芽的生长有共同促进作用,请说明原因并补充完善实验步骤(5分):

32.(10分)右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

  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

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某地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变化,防治虫灾应在害虫达到­­­­­­____点时进行。

(5)在农田、林地、草地和荒漠这四大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生态最容易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_。

33.(5分)本题为选做题。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A题.我国科学家在一植物中发现了某种抗虫基因,采用转基因技术将此抗虫基因转移到玉米中,培育抗虫玉米新品种。请回答:

  (1)右图示提取抗虫基因过程中某操作环节,箭头表示

酶的切割位置,据图写出切割产生的DNA片断的黏性末端:

 

 

(2)重组DNA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关键一步,需通过      将切割产生的抗虫基因的黏性末端与运载体的黏性末端结合起来。  

(3)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细胞后,可通过        技术检测玉米体内是否含有抗虫基因,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表达最直接的方法是               

(4) 假如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提高玉米抗虫蛋白的抗虫效能,首先要做到      

           

B题.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

 


   (1)该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和_______________。

  (2)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______________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

   (4)普通番茄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后,先要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脱分化后得到______,然后再转接到______培养基上,诱导出试管苗,然后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

答     案

1—5 DAABD    6—10BCADC  11—15 DDADB 16—20 DBBDC 

21  ABC 22 BCD 23 BC 24  ABD 25 ACD

26.(6分)(1)酶的专一性  洗衣粉的用量,水质 ,

污染程度,PH等条件应适宜且相同  

  A与B A与C

(2)污染物消失时间的长短 

(3)用蛋白酶催化污垢中蛋白质的水解

(4)酶可被分解又可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27.(8分) (1)神经递质  反射弧  

(2)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3)T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4)神经-体液-免疫

28.(7分)(1)线粒体、核糖体(2)[7]核仁

(3)细胞核 DNA 一半

(4)[6][7] (5)有丰富的突起(有树突和轴突)

29.(10分)(1)常 显 (2)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3)XBXb  XBY (4)1/8

(5)23A+X 22A+X(或22A+X 23A+X)

染色体畸变

30.(8分) (1)光照强度  温度(或开始时的CO2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不好  不同株植物株高、叶片数虽相似,

但叶面积等其他方面不一定相同。(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作为对照   

(4)增加若干实验组,使光照强度为普通阳光的100%及以上(2分)  

(5)横坐标:光照强度,纵坐标: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

31.(11分(1)避免水分蒸发影响溶液浓度变化

(2)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

素,对实验有干扰

(3)见右图(2分)

(4)胚芽为10—8mol·L—1 

胚根为10—10mol·L—1 (2分)

(5)原因:缺少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的对照实验(2分)

补充实验步骤:

①   再取两个同样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C、D。

选取与A、B等量的经处理的胚芽分别放人C、D两个培养皿中

C组培养液中加等量等浓度生长素,

D组培养液加等量等浓度的赤霉素,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③测量并计算胚芽的平均伸长长度。

32.(10分)(1)cd  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否,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1分)

(2)b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

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的增长和恢复(2分) 

(3)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

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

(4)a  (5)林地 荒漠

33.(5分)

A题.(1)         

(2)DNA连接酶  

(3)DNA分子杂交    

 让多种害虫食用该玉米的茎、叶等

(4)从预期的抗虫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抗虫蛋白质结构

B题.(1)DNA连接酶  

  (2)农杆菌转化法 (3)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4)愈伤组织   (5)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