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月考测试卷

2014-5-11 0:36:21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月考测试卷    

一、选择题:(1――50题每小题1分,51――60每小题2分)

1、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细胞膜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细胞膜和核糖体

2、细胞中含有RNA最多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液泡  C、核糖体  D、叶绿体

3、一种生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处理,外层结构无明显的变化,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物是:

A、酵母菌  B、硝化细菌  C、蓝藻  D、水稻

4、下列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有:

A、水稻根尖细胞 B、小麦叶肉细胞 C、玉米维管束鞘细胞 D、衣藻

5、下图中哪条曲线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发出纺锤丝的相应极之

 间的平均距离           

  A. a曲线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6、胰岛素的合成是靠:

A、滑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与溶酶体  

C、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    D、高尔基体与核糖体

7、下列没有发生膜溶合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8、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9、在人的血浆中都有的物质是:

A.抗体、维生素、麦芽糖   B.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尿素

C.尿素、麦芽糖、Na+       D.氨基酸、核酸、CO2

10、在同一草场上,牛吃了草长成了牛,而羊吃了草长成了羊,这是由于,

A、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不同  B、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C、染色体数目不同     D、同化作用的方式和消化能力不同

11.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NH2

-COOH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那么请你推算这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选  项

A

B

C

D

多肽E

199

340

58

51

多肽F

181

281

53

49

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酶的成分看,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脂质,有的是核酸

B.酶催化化学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C.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D.DNA解旋酶水解后可以得到许多氨基酸分子

13.右图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

催化效率是相等的,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短

C.处于t2温度时,酶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变性

D.处于t1温度时,酶分子结构可能比处于t2温度时稳定

1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三个小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发现该细胞内含有14C最多是结构最可能是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细胞壁

15、动物体内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肌肉细胞 C.腺细胞 D.红细胞

16、观察肿瘤细胞切片,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均经减数分裂增殖 B.所有细胞中都可见到染色单体

C. 所有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  D.所有细胞中DNA含量均相同

17、下列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B.    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

18、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的活动增强   B.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的活动减弱

  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的活动减弱   D.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的活动增强

19、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一般不需要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20、动植物细胞培养的重要区别是

A.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21、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22、细胞中具有许多膜结构的细胞器在化学成分上很相似,其中与高尔基体的化学成分最相似的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液泡

23、下图表示一个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

A.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B.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C.蔗糖、蔗糖酶、果糖     D.乳糖、糖酶、葡萄糖

24、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有理由地肯定标记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B.尿嘧啶核苷酸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

25、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在血液中一般不超过0.1mg/dl,最终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若将实验动物的肝脏切除,血液中的氨浓度及尿素含量变化分别是:

  A.增加、增加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减少

26、正常人精子形成过程中,在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可以是(  )

   A.22对常染色体+XY            B.22条常染色体+Y

   C.44条常染色体+XY            D.44条常染色体+XX

27、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后期,母本和父本的染色体各有何行为(  )

  A.母本和父本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

  B.通常母本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本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母本和父本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又各有另一半移向另一极

  D.未结合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了交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28 .图4 为一组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 ,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C 和abC

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不含同源染色体
C.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均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D.若甲为患有线粒体DNA 缺陷性疾病的雄性动物,则其后代患病概率为100 %

29、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30、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3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直接有关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无直接关系

32.下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已经能使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B. 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3、有关生物固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气中的氮只有通过生物固氮才能被植物利用

B.土壤中反硝化细菌在氧气不足时,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氮气

C.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外不能固氮,而且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D.圆褐固氮菌不仅有固氮能力,还能够分泌生长素

34、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35、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 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新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36、右面是植物细胞内的部分物质代谢简图,由b过程生成物质A所需的物质条件是:(  )

   A.酶、CO2               B.酶、CO2、ATP

   C.酶、NADPH、ATP        D.酶、CO2、NADPH、ATP

37、下列哪些是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38、右图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和释放量的状况。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绘出人参、甘蔗两种植物其整体表现出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曲线,其中a、b、c、d点位置的变化应是(  )

A.人参:a点上移  B.人参:b点右移

C.甘蔗:c点左移  D.甘蔗:d点下移

39、在某一时刻,将两株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下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代表C3植物,b、d代表C4植物 

B.a、d代表C3植物,b、c代表C4植物

C.b、c代表C3植物,a、d代表C4植物 

D.b、d代表C3植物,a、c代养C4植物

40、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的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 

41、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B.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

    C.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

    D.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种载体的协助

42、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2)如果把细菌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  )

A.NH3      B.NO2       C.      D.谷氨酸

43、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44、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是否有(  )

  A.葡萄糖的生成           B.淀粉的生成

C.O2的释放             D.CO2的吸收

45、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参与该细胞的光合作用需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A.2   B.4   C.6   D.8

46、从水稻的根尖细胞分离出某细胞器,进行分析,其碱基组成如下表所示:则该细胞器中所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 mRNA→蛋白质

  B. 6C02+12H2 O→C6 H12 06+602+6H20

  C. C6 H12 O6+6 H2 O+6026C02+12 H12 O+能量

  D. 2C3 H4 03(丙酮酸)+4[H]+6H20+6026C02+12H20+能量

47.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有关于水稻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水稻进行根瘤菌拌种,有利于水稻生物对N2­的利用

B.水稻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固定二氧化碳并形成淀粉

C.硅元素能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该事实说明硅是水稻必需的大量元素

D.尽管水稻生长在水生环境中,其吸水的主要动力仍是蒸腾拉力

48、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沸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9.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50.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51、.右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既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结构①、②、④、⑤、⑧均由生物膜构成

  D.胸腺嘧啶参与碱基互补配对的有①和③

52、.将状况相同的轮藻分成四等组,分别放在可控温度的四个相同水槽装置内进行实验,已知轮藻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盆变化,再立即光照1 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假如轮藻重量增加或减少的都是葡萄糖,以下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是29C

B.光照时,第一、二、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时,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合成葡萄糖总量为3 mg

53、下图为生物细胞代谢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相互变化关系图。图中属于高等动物分解代谢过程的依次是  

54、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

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玉米提供14CO2,则14CO2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414C3→ (14CH2O)

   B.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的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C.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D.小白鼠吸入18O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少量的H218O

55、如图所示某动物卵原细胞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A.图中的横坐标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纵坐标表示时间

B.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那么次级卵母细胞内染   色体数目为N

C.处于DE时期的细胞内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现象

D.若该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那么其卵细胞正常与否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关

56、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A.丙酮酸中毒 B.乳酸中毒 C.尿素中毒  D. CO2中毒

57、下表是关于4种生物的能源、C源、N源、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A.硝化细菌、乳酸菌 B.乳酸菌、根瘤菌 C.根瘤菌、衣藻 D.硝化细菌、衣藻

58、下列关于动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正确情况下,肝脏细胞可以将多余的脂肪合成为脂蛋白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肌肉细胞可以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

C.糖类分解时可以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D.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不含氮部分可以合成为脂肪

59、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60、某植物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61、(10分)下图为北方某一晴天昼夜棉花植株对CO2吸收和释放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l)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B点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里可使光能发生转换的色素是少量_____。   

(3)在D处气孔关闭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其结果造成暗反应中生成的______物质相对减少,致使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所下降。

 (4)有人形容组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是控制气孔开闭的自动控制器,其原理是: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中,可使细胞内溶于____中的糖等有机物浓度增高,_______随之增强,因而能从周围细胞吸取水分而膨胀,使气孔打开;反之则会失水关闭。

(5)在C处的光合作用强度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及 ____都处于最佳状态。

62、(20分)某农场欲采用水培法生产蔬菜,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长势良好的番茄植株,在下图甲、乙装置中用等量的同一种完全培养液进行水培法实验。定时测定甲、乙装置中水培液的Mg2浓度变化,并分别绘出相应曲线图A、B。

请你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并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

(1)分析图A、B中曲线变化的原因(4分)。A中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上述装置,设计实验步骤,验证植物吸收Mg2的方式,并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步骤(4分):

     

实验结果和结论(2分):

(3)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取代甲装置中的水培液,一段时间后,原来长势良好的番茄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综合上述实验探究与分析,简要说明水培法生产蔬菜应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座号

答案:1-10 DCCAD CCBBB 

11-20 DDBBC CADCA 

21-30 CCBCD DABAC

31-40 ADACB CBDCC 

41-50  BAACB ADCBB(每题1分)

51-60 BBCDD BDCDC(每题2分)

61、(10分)

(1)F  

光合产生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量相等(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等合理答案也给分)

(2)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3)减少蒸腾作用(或减少水分过度丧失)  C3

(4)液泡(细胞液)   渗透压(吸水能力)

(5)光照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62、(20分)

(1)A图:番茄通过蒸腾作用散水分较多,根吸吸收水分的速率相对大于根吸收Mg2的速率,所以培养液中Mg2的浓度会升离。(2分)

B图:由于几乎没有蒸腾作用;番茄吸收水分的速率相对小于根吸收Mg2的速率,

所以培养液中Mg2的浓度会降低(2分)

  (2)实验步骤:①设置两组与甲图相同的实脸装里进行实验,其中一组装置正常通气,一组装里不通气,其他均为适宜条件。②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装置中培养液的Mg2浓度并记录。(4分)

  实验结果及结论:通气组培养液中Mg2浓度比不通气组低,说明吸收Mg2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物方式。(2分)

 (3)在缺镁情况下,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Mg2被运输到上部叶片,导致下部叶片叶绿素减少而发黄。(4分)

  (4)培养液要及时通气;培养液内要适时补适量清水;培养液成分要全面。(6分)

答案:1-10 DCCAD CCBBB 

11-20 DDBBC CADCA 

21-30 CCBCD DABAC

31-40 ADACB CBDCC 

41-50  BAACB ADCBB(每题1分)

51-60 BBCDD BDCDC(每题2分)

61、(10分)

(1)F  

光合产生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量相等(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等合理答案也给分)

(2)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3)减少蒸腾作用(或减少水分过度丧失)  C3

(4)液泡(细胞液)   渗透压(吸水能力)

(5)光照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62、(20分)

(1)A图:番茄通过蒸腾作用散水分较多,根吸吸收水分的速率相对大于根吸收Mg2的速率,所以培养液中Mg2的浓度会升离。(2分)

B图:由于几乎没有蒸腾作用;番茄吸收水分的速率相对小于根吸收Mg2的速率,

所以培养液中Mg2的浓度会降低(2分)

  (2)实验步骤:①设置两组与甲图相同的实脸装里进行实验,其中一组装置正常通气,一组装里不通气,其他均为适宜条件。②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装置中培养液的Mg2浓度并记录。(4分)

  实验结果及结论:通气组培养液中Mg2浓度比不通气组低,说明吸收Mg2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物方式。(2分)

 (3)在缺镁情况下,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Mg2被运输到上部叶片,导致下部叶片叶绿素减少而发黄。(4分)

  (4)培养液要及时通气;培养液内要适时补适量清水;培养液成分要全面。(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