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

2014-5-11 0:36:21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 吴腾健

一、单项选择题

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

位分别是(  )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2.右图表示用云母片(不透水性)插入掩埋胚芽鞘的尖端的不同部

位,从右边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  )

A.甲和乙都向右弯曲     B.甲和乙都向左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  D.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

3.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

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

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

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

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4.图中琼脂块1和2图中位置被转移至刚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几天后的结果因是( )

5.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

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7.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8.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 

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

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9.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合成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10.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11.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

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12.一只发育着的幼果,虫蛀后不再生长,主要原因是虫蛀食了(  )

A.子房壁      B.受精极核    C.幼嫩种子    D.受精卵

13.下列植物激素中,可以促进组织分化的是(  )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赤霉素     D.脱落酸

14.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没有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作用

15.移栽作物时剪去主根和部分叶片的作用分别是(  )

A.减少养分和减少水分的散失      

B.抑制向地性和向光性

C.解除主根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D.减少机械刺激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

16.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D.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17.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会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18.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 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所示);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上,做同样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19.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广泛,但不可用于

A.培育无籽果实  B.做除草剂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解除顶端优势

20.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二、多项选择题

21.一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其原因有

A.生长素促进生长具有两重性 B.受重力影响,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根和茎靠近地面的一侧

C.根对生长素敏感性较茎的敏感性强   D.根的近地侧因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

22.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与激素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生物体中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23.能全面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二重性的实例是

A.顶端优势  B.茎的向光性  C.茎的背地性  D.根的向地性

24.在温带地区的秋未冬初,树叶纷纷降落,与此生物现象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25.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能够显示向光性,是因为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产生得多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协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C.动物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比较长,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时间较短

D.蜜蜂采蜜是动物本能行为,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构成,完成这些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6.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A.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B.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C.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27..生长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往往具有双重性,具体表现在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8.如图所示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     B          C      D

29.生长素和乙烯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乙烯仅存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30.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株,培育出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无籽番茄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上述无籽番茄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三、非选择题

31.大麦种子结构如图1(a)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有人推测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合成淀粉酶,淀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使储藏的淀粉分解,为胚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一:赤霉素能否诱导淀粉酶合成。

假设: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合成

实验:供选材料——表面消毒的干燥大麦种子若干粒,将种子横切成两部分(X部分无胚,Y部分有胚),如图1(b)所示。

供选试剂——①蒸馏水  ②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方法——请在下表空格内填入适当的材料、试剂和用于定量测定的物质名称

使用材料

加入试剂

测定物名称

实验组

对照组

结果:若假设成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将如图2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文本框: 测定物的量文本框: 测定物的量文本框: 测定物的量文本框: 测定物的量


课题二: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机粒是否与基因表达有关

假设: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与基因表达有关。

实验:材料——同课题一

试剂: ①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②放线菌素D(mRNA合成抑制剂)③亚铵环已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方法:设置三组,每组所有材料和加入试剂同课题一的实验组,定量测定生成物。16小时后,其中两组分别加入亚铵环已酮和放线菌素D,另一组作为对照。

文本框: 生成物的量(相对值)结果:三组实验结果汇总于图3

讨论:①曲线b和c分别表示加入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后生成物量的变化。

②加入放线菌素D,最终和加入亚胺环已酮一样,都能抑制生成物形成,说明在种子萌发时的淀粉酶合成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影响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③曲线b和c不同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

32.苍耳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短日植物开,花,用3株苍耳(每株均有两个分枝A和B),A枝持续光照,B枝给于短日照并改变叶的数目,下面图表为实验处理及其结果。

组别

实验过程图解

实验处理

枝条保留的叶片数

开花反应

A持续光照

全部

B短日照

全部

A持续光照

全部

B短日照

1/6片叶

A持续光照

全部

×

B短日照

0

×

(1)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设计一个实验,用植物嫁接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你的实验结果中得出了何种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3.春天将活的幼嫩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

(1)造成这种生根与生芽的极性,与植物体内的       分布有关,因为这种物质总是从茎的      部位产生,向       运输。

(2)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茎段中该物质浓度高的一端有利于生    ,浓度较低的一端则有利于生      

(3)在一定范围内,高浓度的该物质对植物生长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松柏类植物具有显著的       。而且离顶芽越近的侧芽受抑制作用越深,以致使整个 植株呈形        

34.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              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35.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的萌发率低,为挽救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索,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方式

机械破损后

直接播种

0.05%赤霉素液浸种24h

机械破损后,再用0.05%赤霉素浸种24h

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0.05%赤霉素浸种24h

发芽率

28.2%

23.8%

80.4%

96.6%

(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性课题拟订一课题名称:

                                      .

(2)    小组实验前做出假设是:                       

(3)    括该小组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4)    该实验的可能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是:

a.                                       

b.                                         

(5)    为了使该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应作哪些方面的改进?

   高三(  )班    姓名       考号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  答案

1—5 CCDAB   6—10 DDBBD    11—15 BCABC   16—20 CCADD   

21ABCD 22CD  23AD  24 BD 25     26   27   28    29ABCD  30ACD  

31.课题一

X

  

淀粉酶/淀粉

X

同上

Y

 

淀粉酶/淀粉

X

同上

如选淀粉酶为测定物,则应为CD

如选淀粉为测定物。则应为AB

课题二  放线菌素D  亚胺环已酮  转录

亚胺环已酮抑制蛋白质合成,所以一加入就使淀粉酶合成就立即停止,放线菌素D抑制mRNA的合成,加入前已经形成的mRNA仍在指令淀粉酶的合成,所以4小时后,才使淀粉酶合成停止。

32.(1)短日照诱导短日照植物开花的作用部位是叶 

(2)实验过程:对苍耳的一个枝条进行短日照处理,其它枝条持续照光处理,再剪下这株苍耳的任何一枝持续照光的枝条,并嫁接到另一株持续照光但一直未开花的苍耳植株上。实验结果:这株苍耳的非嫁接枝条有开花反应 

(3)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能是短日照诱导植物的叶产生了某种促进开花的物质(如激素)

33.(1)生长素;顶端;下(2)芽;根(3)顶端优势;塔

34.1)10-4;抑制生长(2)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3)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4)茎、芽、根(5)10-4(6)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双重性

35.(1)打破(提前解除)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期的技术(方法、措施)的研究。或探究人工处理红豆种子提高发芽率的技术(方法、措施)研究

(2)机械破损,植物激素、温度等外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发芽率。

(3)①将种子分为四组,②按表上要求对各组种子进行处理,③播种并分别记录各组发芽情况。

(4)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对解除种子休眠都有有作用,但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赤霉素浸泡效果最好。

(5)设置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