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5

2014-5-11 0:36:21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5

一、选择题

1、某实验人员用活细胞制作了许多张连续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切片后,他画了一张综合图(如右图)。有关这一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是自养生物不具有的细胞

B 其代谢类型与所有动物细胞相同

C 具有该细胞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共有4种碱基

D 这可能是芽的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

2、   下图为原生质的组成成分,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生质的各种化学元素,则A应该是什么,如果该图为原生质的化合物,则A应该是什么,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原生质,则A应该是什么?(   )

①碳  ②氧 ③水 ④无机盐 ⑤葡萄糖 ⑥蛋白质

①③⑥    ②④⑥    ②③⑥    ①④⑤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减肥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印象减肥茶经科学精细加工制成,富含茶多酚和总皂甙,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血脂功能,可预防营养性肥胖,对人体有健美保健作用。下列关于大印象减肥茶的叙述,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抑制体内糖类转化成脂肪      B抑制食物中的纤维素转化成脂肪

C抑制体内蛋白质转化成脂肪     D 抑制食物中脂肪的同化作用

4、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猪血分装于①、②、③试管中,随后依次加入0.3%、0.9%和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30分钟后离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试管的上清液中有血红蛋白,沉淀中都有红细胞

B、   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呈淡黄色,沉淀中分别有完整的和皱缩的红细胞

C、  ①和③试管的沉淀中分别有完整的和皱缩的红细胞

D、  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中有血红蛋白,沉淀中都有红细胞

5.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和雄性动物个体(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在生殖季节,各有8万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理论上精巢中可形成abX(X指性染色体)的精细胞数和卵巢中可形成abX的卵细胞数分别是(   )

A.8万和8万   B.4万和4万    C. 2万和1万   D. 4万和2万

二、非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格·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水通道蛋白(AQP2)方面作出的贡献。下图为ADH对肾集合管细胞管腔膜AQP2数量的调节示意图。当血浆中ADH水平升高后,肾集合管细胞质内AQP2小泡向管腔膜迁移并与之融合。通过出胞作用(外排)小泡膜上的AQP2嵌入管腔膜,使管腔膜AQP2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水的通透性相应地增高,增高的幅度与血浆中ADH升高的浓度成正比。当血浆中ADH水平降低时,集合管细胞管腔膜出现胞吞作用(内吞),又形成AQP2小泡迁移到管腔膜内的细胞质中。此时细胞管腔膜上的AQP2数量相应地减少,管腔膜水的通透性也相应地降低。

注:A.C,腺苷环化酶;cAMP,环腺苷酸;

请依据上述回答:

(1) 你认为题干中提到的ADH是什么物质?    

(2)ADH对肾集合管管腔膜AQP2数量的调节方式是:    

(3)水通道蛋白由水通道蛋白基因指导合成,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    

(4)水通道蛋白的形成及水通道蛋白小泡的出胞作用与    有关。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高尔基体 ④内质网 ⑤核糖体 ⑥细胞核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⑤⑥ 

(5)AQP2基因突变可诱发2种结果:肾集合管细胞生成的AQP2蛋白丧失水通道功能;生成的AQP2蛋白仍具有水通道功能,但不受ADH的调节。则有关AQP2基因突变的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

A. 影响ADH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

B. 患者必定会出现尿糖

C. 患者出现肾尿浓缩功能障碍,并持续排出大量的稀释尿

(6)水分通过肾集合管管腔膜的方式为    ,需要消耗能量吗?    

(7)有人认为“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一个不消耗能量的渗透过程”,你同意吗?

为什么?                               

2、某同学通过学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认识到: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的原因是在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DNA。那么,S型菌能转化为R型菌吗?如果能,则R型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又是什么呢?。他设计了两个模仿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材料:肺炎双球菌的两个品系:S型菌若干,R型菌若干;小鼠若干;固体培养基;蒸馏水。

仪器:培养皿若干;一次性注射器若干;细菌分离设备(可将细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开来)、酒精灯、试管等。

实验一:探究R型菌体内是否有“转化因子”。

(1)实验步骤:

①将R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②将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得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

④将活的S型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小鼠得败血症死亡。

(2)实验结果:④中的小鼠不死,S型菌不能转化为R型菌。

(3)实验结论:R型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

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结论证据充足吗?如不充足,应补充什么实验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二:探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

假设通过上述补充实验观察到了S型菌转化为R型菌的现象,他又模拟艾弗里的实验来探究R型菌体内的“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①将R型菌分离后得到了它的DNA,蛋白质,糖类、脂类物质。

②将等量的培养基分装于A、B、C、D三个培养皿中,在A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DNA,在B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蛋白质,在C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多糖,在D培养皿中接种活的S型菌和R型菌的脂类物质,将A、B、C、D放入25℃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培养皿。

(3)实验结果:A和B均出现了光滑型和粗糙型菌落,C和D中只出现了光滑型菌落。

(4)实验结论:R型菌的DNA和蛋白质均为“转化因子”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有误,可能的原因是:

Ⅰ、                                    

Ⅱ、                                     

Ⅲ、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5)参考答案:

C C B  B D

1、(1)抗利尿激素  (2)体液调节

(3)水通道蛋白基因  mRNA  水通道蛋白

(4)A  (5)B  (6)自由扩散  不需要

(7)不同意,虽然水通过“水通道”扩散不消耗能量,但ADH在调节肾集合管细胞管腔膜AQP2数量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TP

2、实验一:不足。补充实验步骤如下:④抽取③中死亡小鼠的血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的特征。

实验二:实验原理:将R型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完全分离开来,分别和S型菌混合培养,观察各种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Ⅰ、提取的R型菌的蛋白质不纯,混有少量的DNA。

Ⅱ、B中培养基感染了R型菌。

Ⅲ、S型菌产生变异成了R型菌。

高三生物强化训练(5)参考答案:

C C B  B D

1、(1)抗利尿激素  (2)体液调节

(3)水通道蛋白基因  mRNA  水通道蛋白

(4)A  (5)B  (6)自由扩散  不需要

(7)不同意,虽然水通过“水通道”扩散不消耗能量,但ADH在调节肾集合管细胞管腔膜AQP2数量的过程中需要消耗ATP

2、实验一:不足。补充实验步骤如下:④抽取③中死亡小鼠的血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记录菌落的特征。

实验二:实验原理:将R型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完全分离开来,分别和S型菌混合培养,观察各种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Ⅰ、提取的R型菌的蛋白质不纯,混有少量的DNA。

Ⅱ、B中培养基感染了R型菌。

Ⅲ、S型菌产生变异成了R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