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生物第一次调研考试基础试卷
理基
37.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是
A.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c.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D.用苏丹III检验植物细胞中的脂肪粒
38,1909年,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白眼雄蝇。用它做了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个白眼性状,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B.果蝇的红眼对白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C.该实验证明了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
D.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
39.在天气晴朗的夏季,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进行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 CO2浓度)。据图得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影响曲线BC段变缓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C.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
D.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减少
40.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
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41.某蛋白质由3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该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个肽键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0种氨基酸
4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问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B.促进了种间互助
C.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D.缓解了种问竞争
43.下列哪项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A.血红蛋白
B.递质小泡
C.尿素和尿酸
D.胃蛋白酶
44.下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
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一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一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45.右图表示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方式,该物质及其运输方式分别是
A.氧气,自由扩散
B.葡萄糖,协助扩散
C.氨基酸,主动运输
D.甘油,主动运输
46.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47.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共同点是
A.具有传染性
B.都能导致组织损伤
C.属于免疫过强
D.对体外物质的反应
48.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A.DNA不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一种活性物质起转化作用
D.转化因子是DNA
49.下列有关激素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调节血糖浓度
B.血浆渗透压升高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C.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和衰老
D.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参考答案:BCBB CBCBC DCCBD ABDD
文基
69.在血糖浓度调节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刺激是
A.低血糖 B.有关神经兴奋
C.促胰液素 D.胰高血糖素
70.要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
A.根尖分生区 B.茎尖分生区
c.发育的花药 . D.发育的种子
7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72.遗传信息、遗传密码、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依次足
①m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⑦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③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④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⑤t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
⑥mRAN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A.①②⑤ B.④①③
c.④⑥③ D.②⑤⑥
73.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现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甲、乙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类型 | 紫色不抗虫 | 白色不抗虫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 甲 | 210 | 208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 乙 | 0 | 280 |
A.上述两埘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色不抗虫
B.亲本中白色抗虫乙的基因型是AAbb
C.208株白色不抗虫的个体中,纯合体约有100株
D.获得白色抗虫棉品种,最快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7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鹊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朱鹅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下图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若朱鹮增加1.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75.下图描述的生物学现象,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ACDC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