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清理3

2014-5-11 0:36:24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清理之三 (模块3)

模块3-《稳态与环境》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B.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

C.  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  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   

2.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  血浆蛋白的合成

B.  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3. 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  由于血浆中含有/等缓冲剂,它的才能正常

B. 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C.  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着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症状消失

D.  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  

4. 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表现会弱一些,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5.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②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③记忆

细胞经抗原刺激一定能分化为浆细胞 ④吞噬细胞一定不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有促进作用

  A.一个正确  B.两个正确   C.三个正确   D.四个正确 

6.某外伤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在

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觉性语言中枢  C.视觉性语言中枢 D.运动中枢   

7.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①处膜内电流方向是b→c

C.  ③内神经递质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内环境

D.  ⑥处的神经冲动引起神经元a的兴奋   

8.下列对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的调节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  激素的调节启动快,持续的时间长

C.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来调节的

D.  激素一经产生后就能一直发挥作用   

9.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图中②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B.  当⑤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

C.  刺激图中④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②④⑤⑥

D.  刺激⑥处,神经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10.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  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  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  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1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不同中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中含有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B.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

C.  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则患者会患运动性失语症

D.  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      

1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对群落的影响

B.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13.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种植业中已广泛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  用高浓度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核桃可提高产量

B. 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C.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D.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14.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是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⑦抗体 ⑧干扰素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⑧

15.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  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  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  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1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

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b     C.c     D.d        

17.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现象的是

A.茎的向光性和背光性   B.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

C.顶端优势         D.含羞草的应激性   

18.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一定需要

A.随机取样  B.样方面积为1m2  C.样本数量足够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19.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  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  若m1<5 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  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21.曲线图可以准确、清楚地表述生物学含义,以下各曲线图中能说明的是

A.    甲图中,d曲线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

B.    乙图中,甲动物是狼,乙动物是青蛙

C.    丙图中,b浓度时对芽的促进作用最大,c、d浓度时对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    丁图中,A点时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比B点时的高 

22.某学校生物研究学习小组在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得到下表所示的统计数据(单位:个)。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5年

第8年

甲种群

4490

4120

3889

2450

2145

乙种群

0

116

267

817

887

A.  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内在因素是缺乏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

B.  乙种群的发展趋势一定会造成相关生物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

C.  甲、乙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的捕食关系是导致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D.  甲、乙种群的演替过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23.甘草、五灵脂可作为药材,橡胶树可提取橡胶,人们受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成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这些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A.潜在价值    B.直接价值    C.间接价值    D.生态价值

24.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A.  莴苣种子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的信息

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25.一段河流遭轻度污染后,通过自身的 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而使其物种的数量和群落的结构保持在污染前的状态。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或抵抗力稳定性

C.抵抗力稳定性         D.恢复力稳定性 

26.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28.右图所示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中b点时刻种群增长率最大,种内斗争

也最强烈

B.c点种群增长率明显减少,这只是由种内斗争引起的

C.处理好这种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K值

的大小

D.当这种生物与环境达到协调与平衡后,K值将固定不变  

29.下面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30.有分析表明,落叶林中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以其叶片为食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分解者      B.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消费者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食叶甲虫位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二、非选择题

31.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受信息的通讯机制,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的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在人体内,图 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参与这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少于两种)。

(2)    如果图A过程表示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 ]_____________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少于两种)。

(3)    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分与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是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实现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3]所释放的物质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以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靶细胞产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

  (6)图B[2]受到刺激引起兴奋时,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过程称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1]和[3]过程说明细

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2]过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3)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还不能被清除,只是暴露出这种细菌所特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呈递给记忆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当该菌体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灭。该物质是由图中[ ]_______________合成的,其特异性是由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4)图中[5]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

33.某同学把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他认真调查了冬小麦从播种到秸秆处理的全过程,下面是他的部分调查内容,试从生态学角度加以分析:

(1)冬小麦播种时,播下的种子不宜太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麦分蘖期间,农民下田拔草、喷洒农药杀死害虫,其目的是_________。

(3)为调查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夜晚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这利用了________信息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4)小麦灌浆时期,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小麦就会减产,在这期间影响产量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气,需要适时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麦收季节,有的农民将小麦秸秆粉碎后还田,这样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的数量会明显增加,这会为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的农民在田间焚烧麦秸,造成物质、能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请你设计一个综

合利用小麦秸秆的方案,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学校生物研究小组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欲设计一实验方案,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一起完成该研究方案。

(1)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已萌发的萝卜种子若干、移液管、培养皿、蒸馏水、滤纸、生长

素溶液(浓度分别为100mg.L-1、10 mg.L-1、1 mg.L-1、0.1 mg.L-1

0.01 mg.L-1

方法步骤:

①   取6个培养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②用移液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收集数据。

实验结果: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

100mg.L-1  10 mg.L-1    1 mg.L-1   0.1 mg.L-1   0.01 mg.L-1    蒸馏水

据此判断促进幼苗生长的适宜生长素浓度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3参考答案

1-5 CCCDA 6-10 BBAAD 11-15 DCABC  16-20 BCBDC  21-25 ACBCC  26-30 ACCDA

31.(1)激素  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2)1   血液循环    肝脏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3)B  (4)传出神经  糖蛋白  (5)靶细胞持续兴奋,分泌唾液   (6)外负内正

32.(1)胞吞  一定的流动性  (2)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  非特异性 (3)抗原

浆细胞  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的抗体)  [4]核糖体  基因  (4)溶酶体

33.(1)避免因种内斗争造成小麦减产  (2)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小麦  (3)物理  (4)阳光  灌溉  (5)腐生的细菌、真菌(微生物) 无机盐  多级    能体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的即可得分

34.(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不同

  (2)编号并垫上滤纸  取等量的5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入培养皿中  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已萌发的萝卜种子分别放入6个培养皿中 

 1 mg.L-1~10 mg.L-1左右